1.1 C+ +语言的发展
C+ +起源于C语言。1980年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对C语言进行改进和扩充,把Simula 67(一种早期的面向对象语言)中类的概念引入到C语言,并将改进后的C语言称为“带类的C”(C with class)。1983年夏,“带类的C”被正式命名为“C+ +”,并于同年7月首次对外发表。
1.2 C+ +语言的特点
1C+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1)抽象数据类型。
(2)封装和信息隐藏。
(3)以继承和派生方式实现程序的重用。
(4)以运算符重载和虚函数来实现多态性。
(5)以模板来实现类型的参数化。
2C+ +是程序员和软件开发者在实践中创造的
C+ +往往从编写实际程序的角度出发,为程序员提供了各种实用、灵活、高效的语言特性。
3C+ +是C语言的超集
能够很好地兼容C语言正是C+ +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
(1)C+ +继承了C语言简明、高效、灵活等众多优点。
(2)以前使用C语言编写的大批软件可以不加任何修改,直接在C+ +开发环境下维护。
(3)C语言程序员只需要学习C+ +扩充的新特性,就可以很快地使用C+ +编写程序。
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充分支持面向对象思想中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1封装性
封装性是指将数据和算法捆绑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对象,描述对象的数据被封装在其内部。如果需要存取数据,可以通过对象提供的算法来进行操作,而无需知道对象内部的数据是如何表示和存储的。这种思想被称为信息隐藏。
2继承性
继承性是指一种事物保留了另一种事物的全部特征,并且具有自身的独有特征。
C+ +语言采用继承来支持重用,程序可以在现有类型的基础上扩展功能来定义新类型。新类型是从现有类型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类。
3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当多种事物继承自一种事物时,同一种操作在它们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C+ +语言中使用函数重载、模板、虚函数等概念来支持多态性。
C+ +语言主要包括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部分内容。学习C+ +语言时,应该先学习其面向过程部分,再学习面向对象部分。
编辑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