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 |
第 4 页:应用题 |
第 5 页:设计与应用题 |
第 6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逻辑设计阶段工作内容分为三部分: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事务概要设计、应用程序概要设计。其中Ⅳ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应该属于数据库概念设计。
2.B【解析】B项中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标:定义和描述应用领域涉及的数据范围;获取应用领域或问题域的信息模型;描述清楚数据的属性特征;描述清楚数据之间的关系;定义和描述数据的约束;说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支持用户的各种数据处理需求;保证信息模型方便地转换成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库模式),同时也便于用户理解。A项在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的同类对象抽象为实体集,然后用一个有意义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为每一个实体集命名。C项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存储空间占用少、数据访问率高和维护代价低的数据库物理模式。D项物理模式评估中对数据库物理设计结果从时间、空间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评估,从多种可行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数据库物理结构。综上所述,B项错误。
3.B【解析】事务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所谓的事务,它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中,事务的特性之一就是一致性,即在和用户的交互过程中,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其他三项都是事务长时间和用户交互带来的坏处。当事务长时间和某个用户进行交互时,导致其他用户需要等待该事务结束以获取资源,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事务的并发度,同时因为长时问的交互导致资源被用户占用的时间过长,将会增大死锁的可能性,系统在执行检查点操作时,所有的事务处理都被暂时中止,长时间的事务影响检查点的效果。
4.A【解析】随着数据库的运行,数据库中的数据会不断改变,为了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空间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其中的重点是监控空间增长比较快的表,对这些表的监控就能达到对数据库空间的增长的良好预测。当数据库所在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考虑将一些不再使用的数据转移到其他存储设备上。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着不同的逻辑实现结构,因此数据库空间管理办法随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而不同。
5.C【解析】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步骤包括:数据库逻辑模式调整;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数据分布设计;安全模式设计;确定系统配置;物理模式评估。其中将关系模式和相关视图转换为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支持的表和视图不属于物理设计的范畴。
6.B【解析】SQL中的集合操作符IN、EXCEPT、INTERSECT和UNION的用法分别为:①IN,确定给定的值是否与子查询或列表中的值相匹配,选择与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值匹配的行;②EXCEPT,指在第一个集合中存在,但是不存在于第二个集合中的数据;③INTERsECT,是指在两个集合中都存在的数据;④UNION.操作符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集,对于UNION操作符,请注意,UNION内部的SELECT语句必须拥有相同数量的列。列也必须拥有相似的数据类型。同时,每条SELECT语句中的列的顺序必须相同。要返回A和B相同的商品,则选项I中先查出B购买的商品号,并且使用IN操作符,查出A购买的商品号且该商品号同时也在B购买的商品号结果集中,即满足了A和B都购买的商品号,符合要求。选项Ⅱ中的EXCEPT操作符使得查询出的结果为A购买的商品减去B购买的商品,不符合要求。选项Ⅲ的IN.TERSECT操作符表示两个结果集都存在的商品号,即既属于A又属于B的商品号,符合要求。选项Ⅳ中的UNION操作符表示两个结果集的合并,即包括A购买的商品也包括B购买的商品,不符合要求。
7.B【解析】从功能上讲,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下列四个层次:①表示层,位于最外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②业务逻辑层,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通信的桥梁,主要负数据的传递和处理,例如数据有效性的检验、业务逻辑描述相关功能。业务逻辑层概要设计包括:结构、行为、数据接口、故障处理、安全设计、系统维护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③数据访问层,主要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④数据持久层。由上述可知,业务逻辑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DBAS的各项业务活动,将其表示为各种系统构件(如类、模块、组件等),因此构件设计属于业务逻辑层。
8.A【解析】数据库选用中该注意考虑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要求、数据库环境,如操作系统要求等。在存在大数据的情况下,还应该考虑到数据库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虽然关系数据库均采用比较统一的SQL语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但是不同的数据库产品提供不同的应用程序接口,因此在更换数据库产品后,一般原有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接口会失效,需要重新修改应用程序。
9.D【解析】分布式数据要达到的目标是:本地自治、非集中式管理、高可用性、位置独立性、数据分片独立性、数据复制独立性、分布式查询处理、分布式事务管理、硬件独立性、操作系统独立性、网络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独立性。并行数据库的目标是高性能和高可用性,通过多个处理节点并行执行数据库任务,提高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10.C【解析】UML类图中一对多的关系用1:*表示,ER图的一对多的关系用1:m表示。ER图中的关系写在UML类图相对应的一边,即原来的关系(3,6)和(10,50)分别对应原来的UML中的学生与课程的关系和课程与学生的关系。
相关推荐:
201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纸化考试系统操作指南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