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自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推出以来,历经9年的实践,在推动计算机知识普及、促进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功不可没。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并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虽然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曾经先后做过几次调整,但和计算机应用国家级权威考试的目标要求仍然相差甚远。可以说目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考试对象定位、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这几个主要方面都有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
困惑之一:考试对象定位
作为全国性权威考试,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考试面向的对象人群。但在详细看完现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搞不清这种考试到底是面向何人群?如果说计算机等级考试只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那么为什么从二级开始就要求应试人员掌握编程技术?而到了三、四级更是连操作系统原理与架构、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开发这些要求都列了出来,非专业人员有必要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吗?如果说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面向计算机专业人员,那考试大纲的要求就未免太低且太过于理论化了,根本无法考核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实际开发、应用水平。而且由于目前在计算机专业人员考试领域已经有了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CIW认证考试、电子商务师认证考试等多个系统的系列考试,再加上微软、思科、SUN JAVA、甲骨文、诺威、IBM、HP等这些世界顶级的权威厂商认证在中国的迅速推广,基本上已经覆盖了计算机应用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实际上是和这些认证考试相重叠的,而且无论从技术含量或技术实践性来讲,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都无法达到这些认证考试的水平。所以像这种范围广、内容浅而且太过于理论化的考试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讲已经是毫无意义的了。
实际上从计算机等级考试推出时起,人们在思维习惯上就已经将这个考试定位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而社会的实际需求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每年都有数百万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报考计算机等级考试,有些单位还将此作为招干和考核的硬性指标。从这个方面来讲,“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个定位也就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那已经历经几次修改的考试大纲何时才能对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有个清晰的定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