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它指标有: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用性等。
2、考察CPU主要关注CPU利用率、队列长度和每秒中断次数。
3、考察内存主要看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大小。内存是否够用要看分页文件的数目,分页文件是硬盘上的真实文件,当缺少物理内存时便把内存中的数据挪到分页文件中,如果单位时间内此类文件使用频繁,每秒个数大于5就要增加内存。
4、考察磁盘性能要关注磁盘忙和空闲的时间比、每秒读写次数、每秒传输平均耗时和硬盘队列长度等。
5、衡量网络性能要看网络发送接收数据量和带宽利用情况。
6、系统性能评价的方法有模型法和测量法。模型法又分为分析模型法和模拟模型法。
7、分析模型法是用数学方法求解,采用排队模型(有三部分输入流、排队规则和服务机构),要解决三个问题即设计模型、解模型、校准和证实模型。
8、模拟模型是用模拟程序的运行动态表达计算机系统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性能指标。
9、测量法是通过测量设备或测量程序测得实际运行的系统的性能指标。测量方式有采样方式和时间跟踪方式。测量工具有硬件测量工具、软件测量工具、固件测量工具和混合型测量
10、性能评价结果的两个指标是峰值性能和持续性能,其中持续性能最能体现的实际性能。峰值性能是在理想情况下的高最理论性能值,不能反映系统实际性能,实际性能是峰值性能的5%-35%.
11、持续性能常用三种平均值表示即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和调和平均。算术平均=(1/T1+1/T2+…1/Ti)/N,调和平均=N/(T1+…Tn),其中调和平均值较为精确。
12、能力管理的范围: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外部设备、所有软件和人力资源。能力管理目标是:①分析业务需求和预测将来业务需求,确保这些需求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②确保IT资源能发挥最大交通,提供最佳服务③确保IT投资投计划进行,避免资源浪费④合理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实现服务能力、服务成本、业务需求与技术可行性最佳结合。
13、能力管理活动(按层依次为)改进调优、实施变更、能力管理数据库、能力评价和分析诊断、能力数据控制。
14、能力数据库是成功实施能力管理流程的基础,其数据包括:技术数据、业务数据、资源利用情况数据、服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能力数据库中数据信息有两个用途:一是为制作绩效报告和能力管理报告提供基础,二是用于预测未来能力需求。能力数据库的输入数据有:技术数据、业务数据、资源应用数据、服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输出数据有:服务和组件报告、例外报告、能力预测。
15、能力数据监控主要监控系统容量(吞吐量)和监控系统性能(响应时间)。
16、能力调优改进策略有:均衡负载、均衡磁盘I/O、定义良好的锁规则(说明锁的级别及何时用锁)、有效利用内存。
17、能力管理的高级活动项目包括需求管理、能力测试和应用选型。
18、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系统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和文档维护。
19、系统维护的方法:①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②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③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④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⑤系统的文档。
20、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因素有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系统可维护性工作应贯穿系统开发过程的始终。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