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2009年后,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议论中心。网考即internet-based test(iBT),是在CBT(computer-based tes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考试形式。而大学英语四、六网考则跳过了CBT阶段。在教育部直接部署下,继2007年年底在复旦大学等四所高校试点后,又进行两次较大规模的试考:2008年12月在53所高校5000名考生中和2009年6月在68所院校6000名考生中进行。随着试点的不断扩大,软件系统的完善,经验的逐渐积累,在全国正式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鉴于网考已成为日益迫近的现实,人们自然要关心诸如如何看待四、六级网考?为什么要实施四、六级网考,其目的是什么?四、六级网考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反拨作用是什么?四、六级网考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什么?
四、六级网考战略意义
教学考试理应是为教学服务的,是帮助贯彻教学大纲的,但一个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尤其是和教学密切相关的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其作用往往可以颠倒过来。让我们来回顾四、六级考试的历史过程。四、六级考试是在1987年实行的,当时大学里的公共英语分文理科和理工科教学大纲,他们不仅有自己各自不同词汇表,而且还采用各自不同的英语教材。各学校根据这两个大纲的不同教学要求开展有自己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但出现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四级统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两份大纲教学要求有所不同,一个偏向专业英语,一个纯粹是基础英语;一个有“译”的能力要求,一个没有。显然,两个不同的教学大纲阻碍了四、六级统考的发展。因此“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需要的强大压力下”,“要求制定一份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呼声就越来越强烈”(缪君强,1996)。结果在四、六级统考的冲击下,这两份大纲只能解体,代之的是适合四、六级统考的新统一大纲。大规模标准化教学水平考试不仅可以改变教学大纲,让大纲为考试服务,还可以改变教材和教学方式。近些年来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不仅基本上都以四、六级考试的考纲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词汇表)为课文选材和编写的基础,而且添加了许多类似四、六级考试题型的练习,有的教材甚至直接在教材后面附加模拟题,以最大程度吸引教师和学生等用户单位。至于这些年来发生在大学英语界的大面积应试教学这都是我们亲眼目睹的。
四、六级纸考改造为网考同样可以对教学改革发生深刻的影响。但这一次是有意识地利用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来实现教育部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战略意图。这次改革有两个目的:1)“把原教学大纲中的‘以读写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实用能力”;2)“采用信息技术,把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改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张尧学2008b‘2008a)。但是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在各地区是不平衡的,正如张尧学(2008a)所注意到的“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于国家推动的英语教改,总是持怀疑态度”,行动缓慢。如果说,改革是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各学校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学生水平和社会需求在具体贯彻中有不同的做法和推进速度。但四、六级网考的实现就迫使全国必须统一步伐。教育部清楚地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改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六级考试改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四、六级考试的“大学英语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张尧学 2008a)。
大学生是四、六级考试的主体。四、六级考试涉及的不是一门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估,而是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很多地方还关系到他们的能否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书。因此当要实行网考,并计划用网考替代纸考,他们必定要迫使教师改变教学的重点。不管教师认识上有何不同(如不少教师认为培养读的能力是主要的),或学校条件有所限制,必须在他们教学内容中突出听的训练,以应付网考中的听力比例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为应对网络考试的要求也必然迫使学校在教学软件上,尤其是教学硬件上有更大的投资,建造适合于网络听说的多媒体学习中心,全面推行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因此,“用考试的指挥棒推动改革”,推动以听力为主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张尧学,2009)是一把双刃刀。
四、六级网考的影响
一个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整个教育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Wall and Alderson 1993)。如设计或使用不当,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多少年来,困扰四、六考试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定位问题。四、六级考试是一种大规模标准化的常摸参照性考试,因此本质上是一种水平考试(束定芳1996,刘润清1999)。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个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甚至考试的内容、形式乃至权重是由教育部定的),考试的主体对象是大学生,同时也参照了《课程要求》的标准,这样又有了教学的性质。但正是这种考试的双重特性使其对教学冲击力更大。教学考试(achievement test)和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强制性的,学生必须参加;后者是非强制性。由于四、六级考试是教学性的,其考试通过率往往作为学校各种教学评估、办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的依据,其结果必然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应试教学。原来的纸考还尽量体现《要求》的各项能力要求,考虑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同时对考生有一定资格审查,如要求学完两年大学英语才能考,每年只有两次。但一旦成为网考,教学的成分就更少了,或完全成为一种水平考试了,正如岑建君(1999)指出的“四、六级考试一旦计算机化,这类考试应属于水平考试”。其一,这种考试通过网上报名、缴费和预约考试(金艳2008a),考生可以多次重复参加,既不需要门槛,也不限制次数。其二,这种考试较少考虑课堂教学内容和《要求》中规定的综合能力,较多关心是否适合网考。因此主观题必然削减,多项选择题势必增加。如果是水平考试,这种情况最多影响效度,对教学没有多大影响。但如以教学考试来推行,则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极大的冲击:翻译少做了,句子听写少练了(在现在的网考中这两个任务都没有了)。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四、六级网考的水平考试性质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政府越来越多地使用其指挥棒作用达到其战略目的,这种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指令方式的一体化模式将带来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
四、六级网考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听力是‘纲’,说、读、写、译是‘目’。以考核学生听懂为主。通过听懂,再考核学生其他几方面的能力,做到纲举目张”。张尧学(2008a)是这样阐述这个指导思想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听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如果不解决听力问题,我们的学生将很难掌握英语和使用英语。所以,英语听力是‘纲’,其他都是‘目’,只有抓住了听力,才能纲举目张”。听和说、读、写、译的关系是否是纲和目的关系,听力是否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这需要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去证实或证伪,因此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问题是如在没有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就把它成为网考的指导思想,很可能要影响四、六级考试的健康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四、六级考试不是一般的考试,作为教学水平考试,其教学指挥棒作用是巨大的。“考试以听说试题为主”,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课后自学的安排,包括教材的编写会产生什么作用,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等,都需要进行实证研究。从四、六级考委对最近几年考生的成绩分析,发现学生连最常用的词都拼不出,中译英表现糟糕,写作成绩下降等等,这是否和学生最近几年对读写译的训练忽视有关?
教育部一直强调“把新的大纲改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为了避免“原大纲刚性过强、分类指导不足等问题”,这样“各校把《要求》作为参考,不是刚性地执行,而是给学校自主权、增加了大学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张尧学 2008a),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四、六级网考的实行却是使“大学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打了折扣。调查表明,有些地区没有全面推开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有的是认识上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经济等客观条件,毕竟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必须以硬件为支撑的。像北京交通大学那样能投资建成这样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学习中心的,像湖南农业大学一年就投入1000万元搞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只是少数。根据我们调查,现在能够达到网考硬件条件(由责四、六级网考系统的希普公司负提供)的只有22. 64%, 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有50.09%,而最近几年也不能达到的有26.92%。但四、六级网考不管你条件如何。学生要参加网考,学校在教学评估中要有像样的通过率就逼迫学校投资。真可谓,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
同样,各地区的市场需求不同,各学校办学定位不同,学生所学的专业更是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英语几种技能的教学要求的不同。原来的四、六级考试中的听、读、写、译比例相对平衡,尽管有同样的问题,但不突出。但网考对听的倾斜和对翻译的取消,逼迫所有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听,不管学生今后工作岗位需要还是不需要,都要加强听的训练。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能不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四、六级网考是一种基于听力的考试。由于听力采用的材料是来自西方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政治性很强,这就存在一个思想意识传播的问题。尽管考试中选择的新闻报道有严格的筛选,但学生备考的练习材料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为应付新闻听力,我国所有大学生都将大量地,不加选择地收听带有强烈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色彩,甚至带有一定政治偏见的VOA, BBC,CNN等新闻报道作为练习。传统的四、六级考试不存在这个问题:考试听力材料是从一般书面材料中选择后人工录音合成的,而非直接和真实的新闻报道,因此不会引导学生用听新闻来应付考试,有,也是少数。而现在听西方新闻的将是全体考生,一年1600万,而且是强制性的,这样情况就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电视接受卫星在各个大学纷纷落户,或以西方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软件在校园的大量出现,西方文化、思想、政治意识将没有任何屏障长驱而入。这么多的大学生,只要有一小部分人思想不够成熟,看问题不够全面,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标准化考试,却很少直接运用新闻报道来作听力材料的。如类似我们四、六级考试的日本STEP,听力材料非常丰富,也非常真实,但都是讲座类或生活情景类的。即使是美国的托福考试,也不用这种含有明显文化倾向和思想意识偏见的听力形式。他们的选材的指导思想是无政治、宗教和思想意识等背景的,这样能够为各国考生接受,其原因就是如此。
结 语
四、六级考试从传统的纸考到网考是一个进步,是我国大规模标准化水平考试必由之路。但是,第一,考试形式的变化需要整个体制的配套,换言之,它的运行环境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它的操作平台是水平考试而不是教学考试。如果离开这个运行环境和操作平台,还是强化教学功能,强化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其负面作用是可以想象的。第二,考试内容应有科学的测试理论来指导。在语言测试方面,尤其是英语语言测试方面英美国家有较为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他们开展计算机考试和网考的时间也比我们长得多。同是检测和衡量考生(包括英语是外语国家的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考试,四、六级考试应学习美国的托福考试和英国的雅思考试,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它们无论对听说读写的权重分配还是对材料形式的选择都比较科学。第三,网考涉及到每年1600万考生,这样大规模的网考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鉴于我国各地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不同,以及考试本身系统的完善,题库的建立和数据的积累等因素,应当从点到面,逐渐推开,让网考和纸笔考并存一段时间,千万不能用行政文件规定什么时候用网考替代纸笔考。四、六级网考已经启动,我们衷心希望她一路走好,真正成为能与国际英语考试匹配的我国民族品牌。(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此文原载在《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5期。征得作者同意,转载时有改动,因版面编幅有限,参考文献未能列出。)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