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3 页:答案及解析 |
答案
Part Ⅱ
1
短文大意
本散文谈读书方法。作者认为许多读者因存在太多先入之见而不能从书中汲取它们所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而如果能在阅读时尽量和作者融为一体的话,就可以体会到书本中的许多微妙之处。最后作者又告诉读者可通过动手练笔的方式领会作家是如何创作的,灵感和构思是如何得来的。
21.答案C。
【参考译文】 作者说“然而很少有人向书籍索取它们所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含义复杂句子的正确理解”的能力。
【详细解答】 解答此题,正确理解“Yes…us”一句含义是关键。其实质含义是:“许多人读书时因观念不正确,而仅仅能从书本中得到很少的知识获得很少的启迪”。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选项进行逐个分析取舍了。A项意为“作者认为许多人读的书都太少”,显然与我们的分析不符。B项意为“作者认为读者仅仅从书中汲取了部分知识。”这句话只是引文部分的字面含义,所以也应排除。再看C项作者认为许多人对某类书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内容没有正确的观念。这才是作者的隐含意思,所以是正确的。而D项“作者认为许多读者对大量的书都不能读懂。”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也应排除。这样就可确定选项为C。
22.答案D。
【参考译文】 根据短文,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具体细节的把握”的能力。
【详细解答】 此题只能用排除法,去掉与文章细节不符的选项。选项A意为“读者在阅读时应该能发现一些错误。”文章中没有此细节,可排除。B项“一本书越难读,从中得到知识也越多。”也与文意无关。再看C项“阅读比观看容易。”根据文章第二段第四句最后一分句可知这正与作者的观点相反,故也排除。最后只剩下D项,应为正确答案。而其内容“读者在阅读时应和作者保持一致。”正是作者的观点,无疑正确。
23.答案B。
【参考译文】 第二段中“impalpable”一词最可能的含义是什么?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含义”的能力。
【详细解答】 先看上文:作家想把素材安排得像一座完整的大房,使之具体化。接下来就是含有“impalpable”一句。句首用“but”引导,有转折含义。所以此单词意义可能与“具体”相对。再看下文,阅读比观看更复杂和费时。这样,该词的含义就可以基本确定了,应该是“非常抽象难以捉摸的”之类的意思。(这里与”砖头”相比,更加强了这一点)据此可排除A、D项。C项意为“微妙”,意近。但B项恰好意为“难以捉摸的”,更与生词含义接近,所以应选B。此题目C项干扰性较大,注意要避免匆忙选择,而功亏一篑。
24.答案B。
【参考译文】 此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的把握”的能力。
【详细解答】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先弄清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在此基础上就可进行选弃了。此短文主要讲“何为正确的读书方法”。据此,A项“阅读的重要性”,C项“如何从书中获取最多的信息”,D项“一本好书的特征”,均不能选。而B项“何为正确的读书方法”,正与我们的分析不谋而合,所以B为正确答案无疑。
25.答案B。
【参考译文】 作家在写作时,常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得构思?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具体细节正确理解”的能力。
【详细解答】 答案可从文章最后一句获得。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就是找到并正确理解有关细节。根据最后一句可知“作家构思的获得是通过瞬间的感悟。”这样,就可对选项进行逐个分析了。A项意为“通过长期的思考”,虽符合一般常识,但不是作者看法,排除。B项意为“瞬间/快速的灵感”,与作者的观点十分接近,有正确的可能。再看C项“根据作者自己的经历”,作者也没有提及。而D项“通过专心致志地观看描写的对象”,这只是构思活动过程的一部分。与B项相比,也应排除。现在就可确定:B项为正确答案。
2
短文大意
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创造力。作者认为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创造力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是以新的方式观察和思考。第二是能观察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三是运用新思想的勇气和激情,运用新思想来获得新的效果。最后作者指出创造力的三方面需要全面非凡的天赋,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日常许许多多的亲身实践。
26.答案C。
【参考译文】 下列哪一种活动不具有创造性?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的能力。
【详细解答】 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第一段可知创造力的含义是“使事物产生”,“致使事物存在”。而它三个方面的表现可参考“短文大意”,据此,A项“做饭”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使饭产生”,具有创造性。B项“用一种独我的方式安排家俱”,为创造力第二面详述中的例子,故也是创造活动。再看C项“从书店买书”,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不涉及创造性。而D项“用电脑写一封信”即“创造一封信”,也为创造性活动,也不能选。这样就可得出结论,A、B、D项不能选,C为正确答案。解答此题时要千万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是问“哪一个不是”,以免错误理解题意而误选。
27.答案B。
【参考译文】 作者认为……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具体细节的把握”的能力。
【详细解答】 此题的解答需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及细节基础上进行。选项A意为“创造力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此项初看正确,而且作者在文章末尾也提到。但根据文章开头,可知平凡人每天都在创造。所以只能先在此选项上作个标记,再继续分析。选项B意为“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非凡的洞察力。”根据最后一段,可知这是一种“天赋”,故正确。选项C认为“创造力只体现在创造某些新的具体东西”,失之片面。D项认为“不断实践是培养创造力的唯一方面”,也失之片面(参见文章最后一句)。这样就只剩下A、B项,两者相比,A项似乎仍显武断和片面,故也排除。这样就可确定B为正确答案。
28.答案C。
【参考译文】 “太阳之下无新物”(第三段)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含义复杂句子”的能力。
【详细解答】 此题可在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采取“排除法”来解答。根据上下文可以得知:此句的真正含义是“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原有事物基础之上的”。据此,A项认为“我们很少能创造新事物”,显然只是句子的字面意思,不正确。B项“创造新事物是一个神话”,也为字面理解。再看C项“只有在原有事物基础之上才能创造新事物”,这不正是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吗?而D项“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新事物”,更是差之甚远。这样就可确定C项为正确答案无疑。
29.答案C。
【参考译文】 作者如何认识获得新思想与将其付诸于实践的关系?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特定的细节的把握”的能力。
【详细解答】 先找有关细节。此问题涉及到对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的理解。作者认为“获得新思想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将其付诸实践,暗含“知易行难”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可对选项进行分析选弃了。先看A项“获得新思想比将其付诸实践困难”。显然刚好与我们分析的含义相反,故排除,再看B项“只要获得新思想就可将其付诸实践。”也不对。而C项“一个人可能获得某种新思想,但有可能无法将其付诸实践。”正是作者的观点,所以是正确的。也就无需看D。 实际上,D项说“实践能力很强的人容易成为发明家。”并不是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只是认为实践对培养创造力是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也不正确。这样就可确定C为正确答案无疑。
30.答案B。
【参考译文】 本文最好的标题是什么?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主旨和大意的把握”的能力。
【详细解答】 首先快速通读全文(注意主题句),可知文章主要谈论的是“创造力的含义及其三个方面的表现”,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创造力展开的。现在来分析选项。A项意为“如何培养创造力”,初看符合文章内容,但仔细分析,文章只在最后一段提到了培养创造力三个方面的途径和要求,所以不能选。看B项“什么是创造力”,这个题目下可写和创造力有关的许多东西如创造力定义,表现及培养途径,所以有道理。再看C项“创造力的重要性”,文章没有提及。而D项“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只是文章开头提到,中间涉及一点,也不确切。这样就可确定,B项为正确答案。
关注"566四六级"微信,获取作文预测、真题、内部资料等信息!
英语四六级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四六级"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