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力要比阅读难拿分
说实话,阅读和听力,无论哪块拿高分,对过级都是非常有益。但听力比阅读难拿分,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是陷阱,只能根据自己强项而定。
听力比阅读要好拿分的多,因为看一眼听力原文你就会发现,听力原文的内容比阅读的文章要简单得多,所以听力能多拿分就多拿分。
很多人练习时听的材料就是历年的真题,再加几套模拟题。因为考试的时候听力的时间还是很长的,很容易出现走神,疲劳的现象。所以如果在练习的时候就按照考试的模式来练习,考场上就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在练习的时候,做完每套题一定要对着听力原文再去听一遍听力,分析一下自己当时那句话没听懂,为什么没听懂,然后多听几遍,甚至还可以把这句话听写一遍。
然后听力中出现不会的单词或者是搭配要记下来背过,听力出现的高频词就那么些,听力原文中的词说不定会变成填空里要填的词,所以听力原文还是要好好利用。
阅读题没有固定技巧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题方式,但说没有固定技巧却不尽然,所以劝一些同学,别盲目做题,也要注重技巧总结。
2、选词填空
做这种题型的时候会先把单词的词性区分好,尤其会把近义词和反义词都标出来,在读不懂文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空格的词性来确定空格处应填什么内容。
一般情况下,两个近义词不会都选,互为反义词的两个词在选掉一个后,另一个也就可以排除了。选词填空很考查逻辑能力,所以一定要做几篇练习一下吧。
3、传统阅读
建议大家可以先读题,然后带着题干去从头到尾通读文章,四六级考试的文章不算太长,而且只有两篇,从头到尾读下来应该也没什么难度。而且四六级阅读理解的的正确答案大多数都是原文的同义替换,所以四六级的阅读只要读懂做题就问题不大。
有时间的话做题顺序一般是:看题——看文——做题——找来找去——做题。总之一开始会浏览全文,但是如果你对考试级别的阅读稍有些磕碰,就用考试绝技找关键词上下文揪出答案。
4、信息匹配
这个题型我觉得适合用关键词的方法,就是找准匹配的10句话中的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回到文章中去找,我建议大家在做的时候,不要读完一句就回去找,一次读个三四句,这样会比较省时间,找10遍文章和找3遍文章差别很大的。
发现要匹配的信息一般都在非常显眼的位置,也就是说每段的开头(第一句,第二句)或者是结尾部分,如果最后时间是在来不及的话,可以试一下这个方法。
5、写作靠万能模板就够了
其实很多学霸都是这样,本身语法单词都非常棒,所以背背万能模板写出高分作业就见怪不怪了。但其实这也是一大陷阱!
很多人写作文最困难的部分是第二段,就是列举原因或者是举例子阐述问题的那部分。所以我看别人的作文看的主要是第二段,看看那些优秀范文是怎么找原因,怎么围绕问题进行展开的。
看多了之后,我发现第二段的原因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要求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强调句”“非谓语动词”的句子。我不会说自己在写哪一段哪一句的时候,一定要用某一个特定的句型,而是在写作的时候,下意识的寻找能够复杂化的句子。
英语笔记本的背后有我杀手锏,在一个高大上的短语后面跟一些我会第一反应想到的单词,以供更换。文章需要好句子好短语,但不需要全篇都是长句难句,需要一些缓冲,让文章更流畅。
最后一点,字迹一定要工整!!其实30分钟写作文时间非常宽裕,完全没必要着急,慢慢写,认真一点,这样最起码会给老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6、翻译太简单无需花时间
有个学霸曾经说,他觉得改革之后的翻译比之前的翻译要简单的多,四六级的翻译其实不会涉及到什么特别复杂的处理技巧,也不会要求你翻得“信达雅”,只要能把汉语中的意思翻出来就好。
其实我们回顾去年下半年的四六级考试就知道了,翻译真是考倒一群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所以平时千万不能疏忽翻译的练习。
推荐大家在练习翻译的时候要学会找到句子的主干,就是把中文当中起到修饰作用的成分先划掉,将句子的主干翻译出来之后再把翻译出来。第二种情况呢,就看一下这一文艺的词到底是啥意思,选一个简单的近义词翻译出来。
比如说金碧辉煌,用一个splendid就可以。实在不行就把这种修饰成分省掉不翻,宁愿自己翻得不全也不能翻错。翻译完一定要检查一下有没有语法错误,拼写错误。
在练翻译的时候,做了好多翻译的模拟题,每道题自己都会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然后对照译文,把自己翻得不好的地方整理下来,然后闲着没事就翻翻看看。
大家觉得这些内容有用吗?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是很辛苦的,当然不能只是捧着词汇书就教学习了。真的复习,真正有效的复习,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一切都是为考试在做准备。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四六级只是,欢迎关注我们。
万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万题库英语四六级考试"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