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前复习新视角
很多考生已经厌倦甚至腻烦了传统意义上的按照各题型分别复习四、六级的方法,并且发现按传统方式来复习四、六级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各部分之间的严重脱节。由此导致考生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对于任何一个部分都无法深入领会以致考试失败。笔者通过此文旨在给考生提供一个性价比较高,且能一举多得的方式来面对四、六级的复习迎考工作。
背单词: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从初、高中的语法学习向大学的词汇积累的过渡是绝大多数中国考生觉得最无从适应的。但高深如托福、雅思,乃至GRE考试,也无外乎就是一个词汇量的考察。所以说背单词是通过四、六级考试或取得高分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首先,"非充分"三个字就足以让中国考生颇有"坑爹"的感受--不背过不了,背了也未必能过。其实,通过简单的分析,考生不难发现背单词,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式的背单词对于听力的提高微乎其微。因为即使认识该单词,在考试中无法通过发音辨识,或反应迟钝的现象比比皆是。再者,中国式的背单词对于完型填空、翻译等部分的提高也几乎没有什么太显著的效果。因为四个选项往往是近义词汇,需要考生辨别其意义或使用方法上微妙的区别,而这通常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单词背诵过程来实现的。最后,背单词对写作的帮助也颇有局限。因为单词即使背了也未必会拼,即使会拼也未必会用,即使会用考试临场往往想不到用,所以不认识、想不到、不敢用就成了多数考生在写作中运用的词汇基本依然局限于初、高中词汇水平的三大主要原因。
理解了以上分析后,并不意味着绝望,而是明了了背单词的本质目的和实用效果--提高阅读。因为只有阅读中对单词的要求是认知级别的,而不是运用级别的,而且阅读只要求考生看到英文单词能尽快反应中文意思即可。甚至可以说,即使出现长难句的语法现象,一句话单词如果都认识,基本意思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虽然未必完全精确。所以考生在选择背诵用的词汇手册的时候,只需要单词和意思即可,至多加个词性,以免有时候仅依赖意思会产生混淆的情况。多余的内容只会使考生分心,且无所适从。特别厚的、内容特别充实的词汇手册只适合查阅,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参考书,而并不适合背诵。
其次,遗忘如梦魇般困扰着众多"伤不起"的考生,而即使不遗忘也居然是基于方位记忆的前提下的:很多考生只能记得单词在页面上的大致位置、单词上下分别是什么单词,而在考卷上出现单独单词时,除了依稀有背过的印象就一无所有了。这与人类大脑认知世界的逻辑性有关,换言之,现在多数词汇手册的逻辑性就是A-Z的顺序逻辑,这其实只是作为工具书的逻辑而不是背诵词汇的逻辑。
明确了这一概念后,考生应该能理解背诵用的词汇手册最好能意群分类,这样方便词以类记,符合人类思维逻辑,且不易忘记,因为所有词汇都能数字化。这也就是早期新东方GRE教学中的所谓"四大挥霍者"之类的概念的来由。如果辅以图片那会更好地适应中国考生的视觉记忆方法。以人体词汇为例:绘一人体,在其各部分标注英语词汇和中文示意;并将人体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数字化,比如头部5词、颈部2词、上身8词、下肢……,这样考生随意可以巩固,并发现那个单词自己有淡忘征兆,即使复习巩固。笔者通过对考生的研究发现,问及"好吃"一词,中国考生普遍第一个能想到的词汇就是delicious,随之,方能想到类似tasty,yummy等词,甚至有的考生在别的同学提到才恍然大悟自己曾经学过这些词汇。这绝不是考生本身的问题,试想delicious以字母d开头,tasty以字母t开头,yummy以字母y开头,游离在一本词汇手册相去甚远的三个角落中,能联想到一起才叫奇怪。但若我们的词汇手册能将表示"好吃"、"美味"等词归类在同一页上,一目了然,既方便考生记忆"三大美味",又能瞬间进行同义词替换,这样无论对于阅读、听力题的选项的同意替换或是对于写作中词汇多样性都是一个不错的准备。背单词的同时还顺便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词汇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
综合以上几点,背单词是以提高阅读为主要目的的词汇认知过程,所以只需要考生针对高频词汇能看到英文说出中文即可,如果对词汇手册细加挑选,还能同时提高考生的写作词汇多样性、阅读或听力中对词汇的反应速度,事半功倍。既然是必要条件,不得不做,当然附带所得是越多越好。值得一提的是,在俞敏洪老师所编写的红宝书系列词汇手册中,有众多选择,可以满足以上所提到的各类需求。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