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短对话 |
第 2 页:长对话 |
第 3 页:短文理解 |
第 4 页:复合式听写 |
二、长对话
长对话虽然也采用两人日常对话的形式,但是与短对话有很大的区别。长对话不仅字数大幅增多,约200~300单词,而且在难度上也大大提高。短对话涉及的只是一个“点”,而长对话涉及的则是一个“面”。短对话的答案一般是“显而易见”的,而长对话涉及的内容更深入,它有一个“中心议题”,中心议题正是该“面”的凝聚点,对话双方都是围绕中心而展开话题。
按题材分类,长对话主要有社会生活类、人物故事及其历史类、科普知识类和文化教育类。
按照题型分类,长对话主要有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长对话大部分都是细节题,命题点常常是对话中所谈论的某个时间、地点、原因、事件等。当然,题目的正确选项与对话内容中的某些字词完全相同的还是属于少数,细节题主要以答案是对话细节的同义转述为主。正确选项不再是对话中某个细节的再现,而是换了一种形式来表达,它们是对话中某个细节的同义转述。因此考生即使听到了对话中的某个细节,还得注意它的其他表达方式,比如近义转换、句型转换等。推理题在长对话中所占比例较小,每一套题中可能涉及两、三题。推理题是相对较难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对某个细节有深层次的理解。由于推理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建立在细节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推断,因此考生有必要捕捉对话的细节,找到与需要推理的相关部分,及时做笔记,还要综合问题加以分析,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来。
长对话和短对话的不同特点也对我们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预览选项,预测主题
虽然长对话的篇幅增加,但我们要看到它的另外一面,其透露出的信息比短对话内容更完整,情景更具体。所以,预览长对话的题目选项就变得尤为重要。一篇长对话通常有三至四个题目,每个题目四个选项。当我们浏览完四个题目后面的选项后,基本上就能够推测出文章的主题和谈论的内容。这对于我们接下来的听力理解很有帮助。
在浏览选项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录音播放之前的空当时间把每个选项的关键词划出来,以便在听完录音开始选题时节省反应时间,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典型例题】(2006年6月)
22.A) She’s worried about the seminar.
B) The man keeps interrupting her.
C) She finds it too hard.
D) She lacks interest in it.
23.A) The lecturers are boring.
B) The course is poorly designed.
C) She prefers philosophy to English.
D) She enjoys literature more.
24. A) Karen’s friend. B) Karen’s parents. C) Karen’s lecturers. D) Karen herself.
25.A) Changing her major.
B) Spending less of her parent’s money.
C) Getting transferred to the English Department.
D) Leaving the university.
看完前面的第22题至第25题,我们可以从22题里面出现的单词seminar,23题里面出现的单词lecture、course,24题里面的单词major等猜测出该长对话的题材是文化教育类,内容可能是学生对某个专业或科目的兴趣问题。
2.捕捉信息,速记要点
由于篇幅的增加,短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内容难度非常大。所以在听录音的时候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至关重要。由于听力考试的答案都会在最后转涂到答题卡上,原试卷上可以随意的做标记而不会影响得分。为了节省时间,避免分心,可以把笔记就写在考试试卷的相关题目旁边空白处。笔记主要记下长对话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同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或缩写把与题干有紧密联系的信息简要记下来,将诸如年、月、日、星期、时间、年龄、价码等数字和关键词尽量记下来,并做好必要的换算,对于人命和地名可以记下首字母或汉字,长句则抓住主要内容,这对于提高正确率大有帮助。
综上所述,可以把这部分的解题要领概括为如下步骤:(1)先看选项,预测内容及问题;(2)抓住对话开头部分以及对话的提问方的问题,理解对话内容核心;(3)扼要记录,以助辨认事实;(4)抓住对话结尾部分,弄清对话结果;(5)运用常识,做出合理推断;听清问题,避免“答非所问”。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