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话和短文的解题要点以外,做听写部分时,还要根据听写题材本身的特点,采用一些不同的技巧。要做好听写题,必须所把握好以下几点:
(1) 利用间隙,浏览全文,积极预测。
听写题部分开头有一段较长的Directions,其长度约为150词左右,差不多等于听写短文本身。按每分钟130-150个词的语速朗读,大约需要1分多一点的时间才能读完。而Directions的内容考生在平进的训练中已经多次接触,非常熟悉,没有必要再去细听慢读,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一段宝贵的时间,通读全文,积极预测文章的内容。因为听写部分(除复合式听写的第二部分外)卷面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往往比所要求填的信息多,利用这些已知的信息运河预测未知的信息可以大大提高 填词的针对性。另外,所需填的词性和词意通过给出的信息基本上可以确定下来。读完短文以后再听录音就可以确定究竟是一个词、一个短语还是一个句子,这样能较好地把握听音的重点。
(2) 听第一遍录音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听第一遍录音时应尽量放松,抓主要信息,中振奋意(大处着眼),将注意力集中在空格部分,尢其注意听清或写下第一人词和最后一个词(小处着手)。否则,就可能糊里糊涂地 一记录音溜过去而什么也没听清。要特别提醒:听第一遍时不要手忙脚 乱、边听边记,或为了某一人睡词而造成意识上的暂时停顿,破坏整句或整段的理解。
(3)听第二遍录音时,留神停顿信号,注意意群和关键词语。第二遍在听懂的基础上,迅速记下怕听的内容。切永要把注意力放在单词正确拼写上(如果一时想不起业),这一遍主要是抢速度,用简写等方式或用图形、符号记录下内容就行。
(4)听第三遍录音时,注意听没有听明白或没有记录下来的词或句。如果都已记下,就重点检查、修正记录内容。
(5)听音结束后,应根据上下文做全面的补充性检查,进一步核实句子、结构、语法、单复数形式及拼写是否有错误。单词是否写正确往往暗示你是否真正听懂了。写错了单词而且错误还比较多的话,很难说你已听懂了。所以,平进应加强拼写练习。
(6)提高记笔记的效率
一般考生听完两汤基本可听懂句意;但只凭记忆写要点,往往容易有疏漏和错误。足够信息量的笔记是写好要点的重要条件;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下更多的内容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首先,可使用缩略语。仍以样题为例,可用esp.代 especially,sth代something,apprec代appreciation等。没有缩略语的词汇,如字母较少的单词,可完整写出该词,如gift,take,字母较多的单词(只写该词前几个字母;这里的基本要求是快速;省时,并能表达含义。缩略语不一定要求规范,甚室可用些符号,所记内容不一定要求完整,只要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自己能看懂就行 了。
其次,由于“复合式听写”第二部分朗读时没有停顿,即使使甩缩略语也难记下全文,因此考生应有选择地记笔记。英语中实词具有表意功能,而虚词多具语法功能,所记词应以实词为 主。
另外,因为“复合式听写”第二部分只要求写出内容要点,这样考生应重点记下句中的中心词。(同样以样题为例)短语a thank-you gift、 greatlyappreciated和quite acceptable中的定状语便可略去不记。
通过这几种方法,考生大大压缩了所记的词语, 赢得了时间,精练了内容,增大了笔记的信息 量,为写好内容要点创造了条件。
(7)书面表达内容要点
“复合式听写”全文朗读两遍后停顿五分钟, 让考生根据所听和所记内容写出第二部分主要意思。答题时,考生应针对以上内容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主题句进行诊折、判断,概括。文章要点显然不可缺漏,但也无需有闻必录,多多益善,考生应分清主次,有所取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复合式听写”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归纳能力。文字表达应简洁、通顺、准确。分析样题参考答案,我们不难发现它有以下特点:
a.将内容要点分列为几点,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b.要点尽可能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达,不宜用短语,句式也不宜过手复杂。
c.尽量省去语句中可有可无的修饰成份。总而言之,考生应用有限的词语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所听内容的全部要点,使内容要点和语言表达达到有机的完美统一。
听写第一部分要求考生填人所缺单词,有时考生只凭辩音仍难以准确地判断出应为何词,此时考生可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修正听力细节上的不足。主要可以从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意义连贯、上下文等多角度去推测。分析和判断;并正确拼写出单词。而在核对听写第二部分内容要点表达时、则应注意力求要点完整、准确,尽量减少语言中语法、拼写等错误。
听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测试,可以考查学生词汇量、拼写、句法、听力、理解、记笔记和一定的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要素和技能,研究人员发现听写成绩与许多其它技能的相关系数很高。笔者深信全面打好语言基本功是提高听写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听写训练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和技巧性,多练加巧练则定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