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直播解析
一、平稳过渡,延续传承,稳中求变
1. 平稳过渡,保持一致。
主干知识年年考,核心原理重点考。变化的是素材,不变的是原理。
北京化学试题特点鲜明,题型稳定,考点稳定。
例如,题型稳定,7道选择,4道非选择题。题目内容顺序不变。
仍然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第10题,素材来源于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与有机化学的整合。第27题铅蓄电池也是选修4教材的内容。
仍然突出对核心元素的考查。如硫、氮、铁、铜元素的考查。
仍然突出对化学核心原理的考查。如氧化还原原理、电化学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的考查。
2. 稳中有变,变中出新。
(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科学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
例如第6题,体现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前沿中的创新成果,彰显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贡献,激励考生建立学术自信,激发科技创新精神。
(2)突出时代特色,体现化学学科对科技创新的价值。突出展示化学领域与交叉领域的重大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热爱科学研究。
例如第27题,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的处理方法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3)加大对实验的考查。2016年高考更加重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7道选择题中,有5道试题涉及到对化学实验的考查。非选择题中,26、27、28题均凸显了实验的学科特色和应用价值。
(4)加大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从考查方式看,设问形式新颖、呈现方式多样,考查深度增大。第25题第(7)小题,根据信息写出合成路线是北京卷首次考查。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6, 27题以流程图、表格、图像多种方式呈现信息。深入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索金龙)
二、试题立意高远,联系实际,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科发展重大成果,在真实背景中,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和谐发展,体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或推动作用。试题背景材料丰富、新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展示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关心资源再生利用及绿色家园保护,关注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等。如第6题,首次将科学家和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呈现给考生,在大力宣传我国科技成果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7题中草药的煎制过程,是化学原理及操作具体体现的过程;第12题的电解实验,源于生活实际和学科知识的深化;第11题的素材是物质微观变化的宏观外显。第26题呈现以零价铁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环境修复研究为问题情境,进行水体中硝酸盐的去除方法;第27题以前沿热点废旧铅酸电池为情境,利用含铅废料进行铅的再生和利用等。
这些背景材料都是环境及资源化学研究的前沿热点。试题素材的选取,既可展现化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引导化学教学的学以致用,向学生传达了在化学和谐社会的建立、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试卷整体体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要义,发挥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三、重视科学素养的考查,凸显能力立意
本试卷继续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路,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切。核心素养是学生终生发展和面向社会需求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而这一品质和能力的表现就是解决问题。
1.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将真实问题转化为试题情境,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带来了化学试题的综合性,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读懂并捕捉到全部相关信息,弄清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确定性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的关系,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这显然属于“关键能力”。
例如第26题,Fe、N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电化学基本反应等是学生已经具备的基本知识,然而题目的关键设问的“情境”却是:“在不同pH条件下,以Fe除NO3-”,设问是除NO3-的有效性。本题对考生的要求不仅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这样的“关键能力”。
第27题讨论铅酸废旧电池的处理和再利用,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信息。此外,本试卷试题文字量相对较大,也加大了对学生信息能力考查的力度。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试题,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要求考生能够迅速灵活地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特别是在具有探究意味的问题中更加明显。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要突出思维过程和思维深度。例如,利用对比方法,定位物质研究,获取基本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到结论等。
在第26题(7),要求学生写出有机合成路线,这就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表达留出了较大空间。
四、突出化学学科特色,考查学生实验理解和探究能力
2016年化学试题更加突出考查以实验为核心的理解与探究能力。试题多以实验情景展开,在实验呈现过程中,凸显对化学学科思想和学生能力的考查。实验试题考查的素材内容源于教材亦或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与反应,考查角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兼顾了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第10、12题的素材均源于教材并进行了重新设计,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和预测推理能力。第26和27题也嵌入考查了对于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和实验方案的简单设计能力。第28题,以中学常见的不同盐溶液之间的反应为探究主题,通过简单的试管实验设计,体现了对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也考查了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试题不仅以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为核心考查角度,又创新于对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的考查。如28题最后一问,归纳盐溶液间反应的因素,需要考生对于探究实验进行整体深入理解之后再进行归纳概括。实验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充分展示了探究过程与学生的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
五、突出对学生思维过程、思维品质的考查
以第26题为例,最后一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清晰整个研究过程逻辑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抓住其不同之处,将表象与物质的性质建立起实质性联系才能解答试题。体现由表及里,深入本质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思维过程的深刻性。
第27题第(2)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这一特征,创造性的推理陌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否灵活、变通地认识到化学反应就是实验设计的依据,进行实验试剂、实验步骤的系统设计,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独创性、灵活性的考查。
六、凸显对教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高考试题为一线课堂教学指明了如下方向:挖掘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通过事实渗透“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思想理念,在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切实以学生为本,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结论,注重思维历程的展示、反思与评价,把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作为培养思维品质的根本途径。第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以实际问题解决为背景,体现知识板块之间的融合,引导学生体会、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第四方面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思维创新的空间,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目标。
相关推荐:
2016高考答案 | 2016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6高考作文
·2021北京专科提前批录取志愿征集工作7月26日8时开始 (2021-7-26 15:39:10)
·2021年北京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已开通 点击进入 (2021-7-21 19:06:05)
·2021北京高招专科批次志愿填报7月21日8时开始 (2021-7-21 11:43:56)
·北京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入口已开通 点击进入 (2021-6-28 18:23:03)
·北京2021年高考专科录取分数线已公布 (2021-6-2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