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与分析参数
人员的疏散过程与火灾探测、警报措施、人员逃生行为特性和运动等因素有关。必需疏散时间按火灾报警时间、人员的疏散预动时间和人员从开始疏散至到达安全地点的行动时间之和计算:
RSET =Td + Tpre + k×Tt (式5-4-40)
其中:Td ―火灾探测报警时间,指从火灾发生到触发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而发出报警信号,使人们意识到有异常情况发生,或者人员通过本身的味觉、嗅觉及视觉系统察觉到火灾征兆的时间;
Tpre ―疏散预动时间,指人员从接到火灾警报之后到疏散行动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包括识别时间和反应时间;
Tt ―疏散行动时间, 指建筑内的人员从疏散行动到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k―安全系数,考虑到场景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需要考虑足够的安全余量,安全系数一般取1.5~2,采用水力模型计算时的安全系数取值,宜比采用人员行为模型计算时的安全系数取值要大。
考点:我国性能化防火设计发展
我国从19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火灾模化方面的研究,此后在火灾科学、火灾动力学演化、建筑火灾烟气运动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直到1995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地下大型商场火灾研究”,我国还只有少数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人员对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有所认识。1996年,特别是1997年FORUM会议(天津)以后,我国开始组织人员比较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建筑物性能化设计与标准方面的成果与信息。
“十五”期间开始针对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中分别开展了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技术研究、中庭式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和人员密集大空间公共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应用研究等。
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相关机构同时开展了工程应用。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开展了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研究项目,以保障我国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水平,规范建筑消防安全工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考点: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目的及判定标准
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目的就是验算结构和构件的耐火性能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结构的耐火性能分析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验算结构和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第二种即在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时的火灾温度场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承载能力是否大于荷载效应组合。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一)耐火极限要求
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一致。
(二)构件抗火极限状态设计要求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国标报批稿)提出了基于计算的结构及构件抗火验算方法。火灾发生的概率很小,是一种偶然荷载工况。因此,火灾下结构的验算标准可放宽。根据《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国标报批稿),火灾下只进行整体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不需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屈服;
②受弯构件产生足够的塑性铰而成为可变机构;
③构件整体丧失稳定;
④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可只验算构件的承载能力,对于重要的建筑结构还要进行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验算。
关注"万题库消防工程师"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内部资料等信息!
消防工程师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万题库消防工程师"
万题库消防工程师群:51242908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