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物流管理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基本活动和效用的掌握程度;对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物流系统化的目标和原则及途径的掌握程度;对物流各环节的概念、特点及管理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物流合理化、物流标准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能对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并能运用到运输管理实际工作之中。
考试内容 (一)物流的概念及其发展
掌握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分类及各种物流的特点;物流的基本活动的内容;物流的效用(形态效用、场所效用、时间效用、占用效用)的涵义。
熟悉现代物流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作用。
了解实体分配、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二)物流系统化
掌握物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各子系统的内容;物流系统的模式;物流系统化的目标和原则;物流系统设计要素。
熟悉物流系统化要发挥“5s”效果和物流系统设计的一般原理。
了解推进物流系统化的途径。
(三)物流各环节及其管理
掌握运输与配送的概念和特点、配送的方式与方法;仓储的概念和特点、仓库的功能与管理;搬运装卸的概念和分类、搬运装卸的作业构成;物流包装的概念、包装标志与包装技术;流通加工的概念和内容。
熟悉运输。配送、仓储、搬运装卸、包装合理化的途径和方法。
了解包装材料、流通加工的形式等内容。
(四)物流管理
掌握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物流合理化的内涵;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基本原则;物流合理化的途径;供应、生产活动中物流合理化;销售活动中物流合理化;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种类及实现物流标准化的方法。
熟悉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特点;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与技术性标准的内容和关系。
了解不同活动中物流合理化途径的特点。
第十三章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内容、管理组织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对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车辆选择与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车辆检测诊断、维护修理的工作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对车辆维修计划和维修作业计划的编制工作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能全面了解车辆技术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并用于指导车辆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以充分发挥车辆在运输生产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 (一)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掌握车辆技术管理的涵义和内容;车辆的使用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的维护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的修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的改造与更新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车辆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
熟悉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安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的具体要求。
了解车辆技术改造的涵义、原则;车辆技术改造与技术改装的区别;车辆技术改造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二)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
掌握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指标:行车燃料消耗定额、轮胎行驶里程定额、车辆维护与小修费用定额、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定额、车辆大修费用定额、营运车辆完好率、车辆平均技术等级、车辆新度系数、小修频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车辆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与修订;车辆行车燃料消耗定额及轮胎行驶里程定额的制定方法。熟悉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实际测定法、技术计算法的涵义和要求。
了解车辆主要技术经济定额的作用以及各定额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车辆的选择与评价
掌握车辆选择的类型;车辆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车辆经济评价的方法:投资回收期法、费用效率分析法、费用换算法;投资回收额的涵义、使用范围、计算方法以及具体应用。
熟悉选择车辆时考虑的因素;车辆经济评价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
了解车辆选择和经济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
掌握车辆检测诊断的概念和内容;车辆维护: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内容和要求;车辆修理:车辆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零件修理的内容和要求;车辆维修计划主要内容;车辆维修计划和车辆维护作业计划的编制;车辆维护修理计划的编制方法。
熟悉车辆维护、车辆修理的基本原则;车辆各级维护的辆次数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车辆各种修理的辆次数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车辆各级维护之间的关系;车辆各种修理之间的关系。
了解车辆维修中须注意的问题;车辆维修计划和车辆维护作业计划编制中注意的问题;车辆各类修理的作业辆次计划数的确定;车辆各级维护计划次数的确定。
第十四章 道路运输质量管理 考试目的 测量考生对道路运输质量、运输质量管理、运输质量特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以及运输质量管理的其他各种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对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特征和体系构成的理解程度。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全面掌握道路运输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运输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试内容 (一)运输质量及质量管理
掌握运输质量的概念、构成和内容(运输产品质量、运输工作质量、运输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管理的涵义和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熟悉运输质量管理的意义;运输质量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了解质量管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二)运输质量特性及评价指标
掌握运输质量特性的涵义和内容(安全性、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舒适性);反映运输质量特性的各种指标:安全性指标(行车事故频率、特大行车责任事故次数、安全行车间隔里程、死亡人数、行车责任死亡频率、旅客安全运输率、责任事故损失率)、及时性指标(客运正班率、客运班车正点率、旅客正运率、货运及时率、货运合同履约率、货运超期天数、货运超期率)、完整性指标(货损率、货差率、货运事故赔偿率、行包差错率、行包赔偿率、装卸标准合格率)、服务性指标(旅客(货主)满意率、旅客(货主)意见处理率、售票差错率、运费结算正确率)的涵义及计算方法。
熟悉运输质量特性指标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了解运输质量特性各项指标的作用。
(三)运输质量的管理方法
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特点;PDCA循环法的内容和特点;运输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调查表、排列图、分层法、因果图、对策表、系统图、关联图、直方图、控制图的涵义、使用范围、计算方法;在质量案例分析中能熟练运用运输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熟悉质量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数据的收集方法。
了解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之间的联系及综合运用。
(四)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
掌握运输质量保证的涵义和内容;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质量目标与计划系统、质量责任系统、执行与控制系统、检查与监督系统、质量信息系统、组织机构系统、质量教育系统、质量保证评价系统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熟悉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特征;运输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道路运输作业现场的质量保证的具体内容。
了解道路运输质量保证体系中各子体系之间的关系;质量管理点的概念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