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 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外汇升值、本币贬值;顺差时相反。
(2) 相对通货膨胀率:按购买力平价理论,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若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
(3) 相对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尤其在短期级为显著。高利率使货币升值,反之贬值。
(4) 总需求与总供给: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币一般呈贬值趋势。
(5) 市场预期: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预期本币贬值,人们纷纷抛售本币,最终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以贬值为例
(6) 贬值的进出口效应: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贸易收支
(7) 贬值的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取决于贬值如何影响市场预期,若市场认为贬值的幅度不够,则贬值引起汇率进一步贬值的预期,资本流出;若贬值已使汇率处于均衡水平,则原先因本币高估而外逃的资金又流回国内。
(8) 贬值的产出效应:若存在闲置生产要素,则贸易收支改善会通过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实现充分就业;若国内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贬值只会带来物价上涨。
(9) 贬值的物价效应:一方面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物价上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贬值后,出口品本币价格因出口量扩大而上涨,进口替代品价格由于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带动而上涨,从而整个贸易品部门价格上涨,使得资源从其他部门流入贸易品部门。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分类标准: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
注意:直接投资的资本计入“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金融账户”,但直接投资产生的利润计入“经常账户”中的“收益”项目。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储备资产单独列项,从而包括四大项: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通常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有:贸易差额;经常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的跨国转移状况;综合差额,可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向变动。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1) 外汇缓冲政策: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借款抵消超额外汇供求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当局减少外汇储备或临时向外借款,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弥补外汇供给缺口;反之则购进外汇。
(2) 货币财政政策:逆差时可采取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顺差时可采取扩张的货币财政政策。
(3) 汇率政策:逆差时采取本币贬值措施;顺差时采取本币升值措施。
(4) 直接管制措施: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与货币可兑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
3,我国外汇管制与人民币可兑换
1994年,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底,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现状: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继续对资本项目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同时采取审慎稳健的管理政策,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经济师栏目 经济师考试论坛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