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以工业企业为例,一定时期的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例l—5】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是否确认为企业的费用?
处置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虽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和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因此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费用,而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
【例19】(判断)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
[答案]×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即营业利润,反映的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例l—6】 企业当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债务重组发生的利得或损失,均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四)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核算区别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应缴款项等;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同时,在具体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还有些区别。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例20】(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是( )。
A.专用基金 B.事业基金
C.固定资产 D.事业结余
[答案]C
【例21】(多)下列各项中,体现企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的有( )。
A.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B.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C.会计要素的设置及其定义 D.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答案]BCD
【例22】(判)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具体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上基本相同。(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