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本章学习重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的对象是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予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新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资产与权益韵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一)古代会计阶段
在宋代,官府中的官吏报销钱粮或办理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实行“四柱结算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数字,比喻支撑物体的四根柱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
(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l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阐述了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这被会计界公认为会计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我国会计从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的过渡一般认为在明代。明末清初,山西帮商人傅山在“四柱清册”记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龙门账”,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进-缴=存-该。“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记账的开始。
(三)现代会计阶段
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是现代会计的开端。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一般认为,现代会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更确切地讲是从1939年第一份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研究公报”的出现为起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