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财务成果的核算
(一草一木)利润形成的核算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内容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利得是指除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损失是指除费用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净流出。
利润表现为企业在某-期间内实现的收入抵减发生的费用后的差额。收入大于费用,企业就可获取利润。反之收入小于相关的成本与费用时,企业就会发生亏损。
1.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也称税前会计利润,是企业某-会计期间内所有收入与费用、损失之间总体抵减的结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用公式表示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结果,包括主要经营项目和兼营项目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和获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营业利润反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创造的利润数额,它代表企业的实际营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①营业收入。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用公式表示如下: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②营业成本。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用公式表示如下: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③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④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在各会计期间内,按照谨慎性原则、资产的定义对相关资产进行职业判。人为估计的资产的成本降低产生的损失。
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金融资产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⑥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指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所获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2)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①营业外收入。它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等。
②营业外支出。它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如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净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
2.净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也称税后会计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以公式表示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利润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1)“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用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该账户借方登记转入的本期发生的所有费用和损失金额;贷方登记转入的本期实现的各种收益额。结转后本期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在年度中间,该账户的余额可以保留在本账户,不予转账,表示截至本期本年度累计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
(2)“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该账户贷方登记营业外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年末结转后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不同的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营业外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该账户借方登记营业外支出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年末结转后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不同的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4)“所得税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用来核算企业按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调整后形成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本期所得税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本期应交纳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转出的所得税费用本期发生额;结转后该账户没有余额。
4.利润形成的会计核算。利润的计算就是收入和费用的结转和抵减过程,上-节介绍了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核算,在此将举例介绍有关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和本年利润的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