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一)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岗前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对将要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的道德教育。包括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及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在职业观念、职业情感及职业规范等方面。
1.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大专院校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基地,其会计类专业就读的学生,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他们当中大部分将走入会计队伍,从事会计工作。在会计学历教育的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和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会计专业类大专院校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会计人员岗前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万名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会计队伍的行列。为保证进入到会计队伍的新鲜血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学历教育抓起。
2.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我国,根据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持证上岗。对于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来说,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为了使希望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进入会计岗位时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财政部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中增加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审计》科目的考试中,也加入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内容。这就是说从事会计工作,就要接受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教
(二)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从业人员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和学习后,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知识更新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强化会计职业首先教育的有效形式。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在职业首先的继续教育中应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道德的要求,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阶段,道德教育的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就现阶段而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形势教育。
教育的重点是要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和“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意识。
2.品德教育。
教育的重点是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地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稳定的道德品行。
3.法制教育。
教育的重点是引导会计人员熟悉并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处理会计事务。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修养
1.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通过自我教育有利于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锻炼会计职业道德意志;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从而凝结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1)自我教育的内容。自我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职业义务教育。会计职业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承担起本职工作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使命与职责。会计人员自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社会责任的认识,使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义务感,能做到在没有社会舆论压力、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业道德义务。
第二,职业荣誉教育。就是通过会计实践活动,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社会地位和真正的职业价值,从而逐步形成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光荣感、自豪感、幸福感。
第三,职业节操教育。节操,也叫志气、气节。会计职业节操,就是要不畏压力、不为利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诚信为本,坚持准则,廉洁自律,严格把关,尽职尽责,一尘不染。
(2)自我教育的方法。
要达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我教育的目的,需要借助正确的自我教育方法
第一,自我解剖法。就是会计人员对自己所做的会计工作要进行自我批评、自我解剖,用会计职业道德这面镜子对照检查,认真找出自己的缺点、差距,并通过主观努力来加以改正,使自己的行为纳入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轨道,用自我批评的方法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口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态度诚恳,虚心接受。
第二,自重自省法。就是会计人员通过注意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缺点,不断摒除杂念,严于自我剖析,敢于做到是非观、价值观、知行观的自我斗争,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三,自警自励法。自警就是要随时警醒、告诫自己,要警钟长鸣。防止各种不良思想对自己的侵袭。自励就是要以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激励自己、教育自己。经常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这把标尺,认真度量自己在职业实践中的一切言行,树立起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
第四,自律慎独法。慎独就是在单独处事、无人监督时,仍能坚持道德准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可以更好地培养、锻炼坚强的职业道德信念和意志。慎独的最基本特征是以高度自觉性为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也能够严格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行事。
2.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1)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离不开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灌输。教育灌输使会计从业人员将会计职业规范看做是外在的、不受内心支配的东西,而被动地去遵守、服从。教育灌输并不必然使道德规范这种外在要求转化为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也难以让人们自觉地产生符合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因此,要达到职业道德的更高境界,就应该向以职业良心为特征的自律型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良心是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认识和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统一,它不仅会使从业人员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其自觉地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选择和决定其职业行为,这种发自内心的巨大精神动力,在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实施这种转换的途径,就是要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自身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要求会计人员学习职业道德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在履行义务时,克服困难障碍,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使其贯穿于职业活动的始终。此时,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已成为自己的职业本能。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先进与落后的道德思想并存,因此,必须通过教育、灌输和培养,以使先进的道德思想发扬光大。而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的形成,最终必须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甚至要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自我磨练过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外因,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内因,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所以,在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中,对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要齐抓共建。
(2)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高尚的会计职业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刻苦进行道德修养的结果。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虽然是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方面的自我锻炼,但决非指“闭门思过”,我们所说的修养,是在社会实践中的自我锻炼。
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人员会遇到各种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就需要加强意志的修养;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人员还会遇到现实的义利关系、理欲关系,要抵制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潮的侵袭,就需要加强品质的修养;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人员为了更好地与职业对象打交道,还要注意自身形象的修养。总之,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练,才能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3)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境界和方法。
第一,慎独。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做到“慎独”。即在一个人单独处事、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应该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办事。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良心。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讲“慎独”,就是要求每个会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在履行职责时自律谨慎,不管财经法规、制度是否有漏洞,也不管是否有人监督,领导管理是否严格,都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办。
第二,慎欲。就是指用正当的手段获得物质利益。会计人员做到慎欲,一是要把国家、社会公众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二是做到节欲,对利益的追求要适度适当,要合理合法,反对用不正当手段达到利己的目的。
第三,慎微。就是指在微处、小处自律,从微处、小处着眼,积小善成大德。慎微,首先要求从微处自律,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次要求从小事着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就能获得良好的信誉。
第四,慎省。就是认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总结而发场长处、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