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简单了解)
通常讲的法律责任是指狭义的法律责任,即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一)什么是违法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不履行法定义务,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滥用权力等,从而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有过错的行为。
特征:
1.违法是一种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
2.违法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3.违法行为是一种主观上有过错的行为。
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了法律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立的法人。
(二)违法行为分类
1.严重违法——犯罪,也就是刑事违法行为,是指有重大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一般违法——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虽然也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但是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行为。
【例题1·单选题】行政违法行为中的职务过错的主体是( )。
A.公民
B.法人
C.自然人
D.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D
(三)法律责任的形式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违法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按其性质,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形式。
1.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民事违法、违约行为或根据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修理、重作、更换。
(7)赔偿损失。
(8)支付违约金。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赔礼道歉等。
2.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受的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单位对其依行政程序所给予的制裁。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1)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违反行政法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行政处罚法》的规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①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②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③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事不再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规定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如:吊销营业执照只能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吊销卫生许可证只能由卫生部门行使。
④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或者是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或者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例题2·单选题】下列违法行为,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是( )。
A.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B.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后果的
C.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D.当事人是受到他人胁迫而有违法行为
【答案】C
⑤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⑥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2)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是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①方式
行政处分的方式主要包括(7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惩罚性措施。
②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③法律依据——主要是《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3)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1)共同之处:
①都属于具体行政行为,都基于行为主体的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作出。一经生效即对相对人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并影响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②均为惩戒措施,其结果均对相对人产生不利影响。
③均是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后果,都是相对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