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惯例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方面。“历史成本计量为主、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惯例。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3.明晰性(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体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两层含义:
横向可比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的例子,包括在会计期末对各种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未决诉讼达到一定标准时计提预计负债;对销售保修义务计提预计负债;对企业未来或有收益不加确认等。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二、会计惯例
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惯例除前述八项质量特征外,主要还包括“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两项会计惯例。
1、收入与费用配比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耗费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时期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耗费,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相配比,计算出营业利润;二是时间配比,是指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配比,而不是将本期收入与上期费用配比。
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所发生的支出仅与一个会计期间的收益相关,如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支付的当月职工工资薪酬;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所发生的支出不仅仅与一个会计期间的收益相关,而是和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相关,例如企业购建厂房等。
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在对外会计报表中的列示不同:收益性支出应列入利润表中,记入当期损益,以便正确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资本性支出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企业支出反映,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