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会计概述 |
第 2 页: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 |
第 3 页: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
第 4 页:第四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
第四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是从会计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主要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责任,一般有确切的收款人和偿付期限。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称为净资产,因此,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投资者(即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它代表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而付出的代价,或者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的牺牲。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若企业发生了亏损,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业绩下滑。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三、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从形式上看,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各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任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了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故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企业将一定会计期间所形成的全部收入与发生的全部费用相比较,其差额就是企业在这一期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其差额就是利润;反之,就是亏损。因此,就有了下列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对会计基本等式的补充和发展,称为第二会计等式。它表明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故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在企业成立之初或某会计期间的期初,会计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陆续取得了收入并发生了相应的费用。收入一般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即企业在取得一项收入的同时,其资产也相应增加或负债也相应减少;与收入相反,费用则一般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即企业在发生一项费用的同时,其资产也相应减少或负债也相应增加。收人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而费用则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期末结账之前),会计等式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无论经济业务多么复杂和千变万化,它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化,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某个会计要素内部两个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2)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增加,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3)会计等式左右两边的两个要素项目同时减少,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4)会计等式右边的两个要素项目一增一减,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四、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与基本财务报表的关系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即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既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也是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基本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因此,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相应地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利润表要素和现金流量表要素。根据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将上述六大会计要素划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第二组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与利润,也称为利润表要素。资产负债表一般有两种格式:报告式和账户式。账户式的资产负债表一般是在报表左方列示资产类项目,右方列示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左右两方平衡。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也称为利润表、收益表。由于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形式,因此,利润表是一种动态报表。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次序,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予以适当分类、汇总和排列后编制而成的。利润表实际上就是“收入一费用=利润”的表格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