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
第 2 页: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 |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在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业务发展的大趋势。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可以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经历了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与企业其他业务相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为适应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发展要求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以及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其中,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当时主要处于实验试点和理论研究阶段。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1983年以后,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出现。这一时期,多数企业和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理解,是设计一个专门的账务处理程序,模拟替代手工记账算账,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会计账务。
模拟手工记账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这一时期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系统开发的目标是使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但在其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
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财政部于l989年底和1990年7月先后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统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使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同期,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始蓬勃发展。财政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启动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会计核算软件行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这一时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地完成了由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到全面电算化的升级发展,并由部分企业推广到全面普及。
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一般可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
我国对企业会计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企业以准则为指引,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文件为准绳,将各种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要求掺透融合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一时期,企业纷纷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企业和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商在这一时期充分掌握了会计电算化紧密围绕会计准则和制度不断调整、渗透和融合的方法,同时,会计电算化也逐步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尽管,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会计信息系统和ERP的概念,但其实质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阶段,即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内外部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全面控制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企业资源计划方向发展。企业开始全面、系统地依托其既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构建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的ERP系统,将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面集成,从而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目前,这一阶段尚在进行中,但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六部委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进入21世纪后,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XBRL)从根本上实现了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料共享将成为现实。2006年,财政部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下成立了XBRL组织。2008年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这是深化会计改革、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六、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包括国家的宏观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微观管理两个方面。
(一)宏观管理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全国和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的综合管理。
(二)微观管理
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