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例题·单选题】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持续经营。
【例题·单选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和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在此基础之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是基于( )假设。
A.会计主体
B.货币计量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持续经营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这里的会计年度我国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所谓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
【例题·判断题】在我国,会计年度一般采用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年度我国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例题·单选题】基于会计分期假设运用的特殊会计方法包括应收、应付和( )等。
A.收入、支出
B.预收、预付
C.投入、产出
D.购入、售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等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根据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这些企业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来提供以人民币表示的财务报表。在境外设定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