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会计概述 |
第 2 页: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
第 3 页:第三节 会计基础 |
第 4 页: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会计上必须区分,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主要意思在于: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企业在持续经营假设下,就可以假定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地记录,并按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会计期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合理)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链接】主要意义在于: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这里的会计年度我国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所谓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等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根据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这些企业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来提供以人民币表示的财务报表。在境外设定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1.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货币计量假设还包括币值不变这一假定,即假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每一单位货币或同量货币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不同时期取得的不同性质、不同价值的资产或负债就可以分类相加;不同时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也可以相抵以确定盈亏。
【总结】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