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和发发布实施答记者问
对金融工具的合理运用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众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日前,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进一步明确了企业金融资产转移的判断原则及其会计处理,并增加了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以期更加强调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新准则的修订发布是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契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准则执行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转型升级。
新准则更加贴近实务
新23号准则对金融资产转移做出了相关修订,在维持金融资产转移及其终止确认判断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继续涉入情况下相关负债计量的相关规定,并对此情况下企业判断是否继续控制被转移资产提供更多指引,对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情况下转入方的会计处理和可能产生的对同一权利或义务的重复确认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毕马威中国执业技术合伙人戴易瑞告诉记者,新准则修订前后,企业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应当终止确认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然而修订前的会计规定过于原则,实务指导意义有所欠缺。新准则做出的一系列修订有助于满足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实务工作的需要,将对实务发挥指导作用。
新24号准则也被认为能够在今后更加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主要在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取代现行准则的定量要求、允许通过调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数量实现套期关系的“再平衡”等方面实现诸多突破,从而有助于套期会计更好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国家开发银行财会局局长杨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准则的修订聚焦在3个方向:一是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二是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三是增强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其中,第一和第二个方向构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改革与重塑的核心。在套期会计方面,新24号准则有效降低了套期会计的适用门槛,提升了套期会计的可用性,使套期会计更贴近银行的对冲行为和风控过程。她同时表示,在使用套期会计的过程中,银行一方面要在财务报告中如实反映风险管理的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借鉴新准则中有关套期会计的使用要求和操作流程,提升对冲管理水平。
新准则带动企业财务工作转型升级
新准则的实施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的一次良好契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未雨绸缪。
戴易瑞认为,借新准则实施这一重要契机,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和业务的融合,推动业财一体化进程。财务人员只有更为深入和精确地理解企业业务活动,结合自身业务的具体情况以及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特征才能做出对风险和报酬转移的恰当判断。
控制的判断需要根据转入方是否具有出售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而确定,转入方的权利纳入到转出方终止确认的考虑使得转出方的终止确认和转入方的初始确认形成有机联系,增强了不同企业会计处理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
新准则实施同时将进一步拉近企业财务管理与产品设计、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距离,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杨宝华表示,对于银行而言,财务管理所依赖的数据基础,其前瞻性、审谨性会得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从生产系统到管理系统,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以提升信息系统的效能和一致性。与此同时,财会人员将更加全面的理解银行的产品、业务流程以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促进财务与业务衔接融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积极面对准则实施带来的挑战
新准则的修订发布将改进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思维和模式,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挑战。
结合此前一同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于李胜表示,由于金融工具本身及其相关业务的复杂性,新准则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国企业实际操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在企业缺乏会计准则专业人才和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严格遵从新准则的实施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从顶层设计通盘考虑。
杨宝华提出,新准则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改进均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治理层及高级管理层更加重视财会管理工作,更多的参与决策过程。准则实施需要利用管理过程中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其中很多基于行业经验判断。银行治理层及高级管理层需要对于形成判断的客观基础、重要假设条件以及最终结果形成过程进行决策和监督。
以新24号准则为例,戴易瑞认为,对于某些行业的企业来说,如航空业、制造业,修订的24号准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对商品价格风险中的风险要素管理。这意味着,企业可能需要建立新的套期策略,并提前评估24号准则实施方案及模拟实施结果;改进交易系统、风险管理系统以及运营系统,并考虑开发新的系统模块。
于李胜认为,企业在具体执行会计准则时,不得不考虑执行环境:无具体规则(明线)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高;如果企业自己设立明线,就要考虑是否遵从了准则精神,同时设立明线也会带来业务部门的“不当利用”。他因此建议,对于相关准则存在客观判断标准环境,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可以给企业管理者更多的判断选择空间,类似于原则导向。反之,应该着手建立具体的判断标准,以供准则使用者参考使用,类似于规则或明线原则。
会计从业万题库 | 微信搜索"考试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交流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