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4 页:参考答案 |
11、国家工作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12、()利用行政管理上的优势,对会计职业道德情况实施必要的行政监督检查。
A.政府部门
B.行业组织
C.财政部门
D.人事部门
13、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
A.会计咨询工作
B.财务工作
C.审计工作
D.会计工作
14、某单位的出纳员不仅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等工作,而且还代理登记债权债务明细账,该做法违反了()的规定。
A.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
B.《代理记账管理办法》
C.《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D.单位会计岗位责任制度
15、银行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是支票出票人的()。
A.约定使用的支付密码
B.预留银行签章
C.身份证
D.支票进账单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不答、错答不得分也不扣分)
1、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并具有中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2、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3、打印出的机制记账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
4、支付“票据金额”是票据签发和转让的最终目的,票据上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票据金额得到全部支付后才归于消灭。()
5、票据行为,是指票据当事人以发生票据债务为目的的、以在票据上签名或盖章为权利义务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三种。()
6、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7、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2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
8、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计企业股权或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
9、会计行为都可以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
10、会计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