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在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上对考生进行测试。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高层次内容包容低层次内容,其涵义是:识记──准确地识别和记忆基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主要的历史结论。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的历史概念,结论和观点;理解历史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理解历史材料的内容、要旨。运用──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历史事件和人物;将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所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论证。文字表述准确,条理清楚。
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2、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越小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结论。3、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4、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念其原因。5、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一、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始而于一百多万年前,至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是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一)原始社会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氏族公社山顶洞人、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3、皇帝和尧舜禹的禅让
(二)奴隶社会 1、最早就奴隶制国家夏朝2、商朝商朝的建立、殷墟、甲骨文、青铜器、人牲和殉葬 、历法3、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 井田制、国人暴动、平王东迁4、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井田制的瓦解 、《诗经》 、 老子 、孔子 、《孙子兵法》
(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1、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和郑国渠 、 冶铁业 、《甘石星经》 、 扁鹊 、 鲁班 “百家争鸣” 、 《孙膑兵法》、屈原、编钟 2、秦朝的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秦的统一、 秦朝的疆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万里长城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推翻秦朝、楚汉战争3、西汉的强盛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犁耕和耧车、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王莽改制4、东汉的统治光武中兴、王景治理黄河、班超经营西域、黄巾起义5、秦汉文化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司马迁和《史记》、唯物论者王充、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鼎力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力、诸葛亮治蜀吴派卫温到夷洲2、西晋和东晋西晋的的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与十六国、淝水之战3、南北朝南朝和北朝的兴替、江南的开发、士族、北魏孝文帝的改革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范缜和《神灭论》、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
(五)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1、隋朝的统治隋朝的统一、改革官制和创立科举制、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派人去流求2、唐朝的前期的繁盛唐朝的建立、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唐都长安与洛阳3、唐朝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4、唐朝的衰亡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6、隋唐文化李春营建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僧一行、孙思邈和《千金方》、唐诗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吴道子、敦煌莫高窟
(六)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1、五代和北宋五代十国、陈桥兵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瓷和景德镇、交子、王安石变法2、辽夏金和宋的并立契丹的兴起和耶律和阿保机、澶渊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女真的兴起和完颜阿骨打、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南方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3、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民族融合和民族分化政策、黄道婆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漕运和海运4、五代、宋、元的文化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
(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明、清(鸦片战争) 1、明朝的建立和巩固朱元璋建立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成祖营北京、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2、边疆民族的发展瓦刺与土木之变、鞑靼俺答汗明朝和好、明长城、满洲的兴起和努尔哈赤建国3、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4、明末农民战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明朝的灭亡、清军入关5、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军机处、文字狱、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6、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粉碎噶尔丹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和判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的疆域7、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8、明朝和清朝前期的文化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至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一)鸦片战争 1、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的西方,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和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关天培和虎门之战、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定海之战、陈化成坚守吴淞口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英《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新思想的萌芽4、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辛酉政变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2、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天京变乱、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李秀成和陈玉成,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出现、近代军事工业、北洋海军的建立、近代民用工业、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3、中法战争战争的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的签订、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4、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和日军的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的签订及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5、民族危机的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四)戊戌变法的义和团运动 1、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和“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2、义和团活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兴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北京、《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五)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1、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建立、章炳麟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和《革命军》、陈天华和《猛回头》《警世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2、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爆发萍浏鳢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清朝统治的结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六)中华民国出气北洋军阀的统治 1、反对袁世凯统治的斗争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二次革命”、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2、段祺瑞的独裁统治和护法运动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张勋复辟帝制的失败、护法运动、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七)近代前期的文化 1、西方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2、科学技术李善兰的数学成就、华蘅芳和徐寿的译书宪活动、詹天\佑和京张铁路、冯如设计制造飞机3、新旧交替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诗界革命”与黄遵宪的诗、谴责小说、京剧的形成、史学革命
(八)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伟大历史意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工人运动的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九)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五洲运动、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讲习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3、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北伐胜利的原因4、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十)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 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政府的“北伐”和“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四大家族2、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3、日本大举侵华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和对红军和第四次“围剿”,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4、红军的战略转移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何梅协定与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十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平型关大捷、洛川会议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日军南京大屠杀、台儿庄大捷、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方针,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3、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日本诱降政策和汪精卫伪政权的建立、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反共活动、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枣宜会战、皖南事变、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三三制”抗日民主证券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国民党的法西斯特务统治就经济掠夺、豫湘桂战场大溃败4、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十二)人民解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二·一”血案、政治协商会议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的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伪国民大会的召开、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国民党全面出卖国家主权、“五·二○血案”、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传入反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党七届二中全会、南京解放和国民政府的覆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十三)近代后期的文化 1、进步文化的成就鲁迅的杂文、茅盾、巴金、老舍、以及赵树理、丁玲、周立波的小说、曹禺的剧本、马克思主义史学2、科技、教育和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数学家华罗庚和苏步青、地质学家李四光、教育家陶行知、出版家邹韬奋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现实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统一的基本实现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国民经济的恢复3、第一个无五年计划超额完成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知道的基本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正确决策及其曲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2、经济建设的失误及其调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2、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九·一三”事件、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3、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的集团的覆灭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问答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民族工作和外交工作 1、统一战线的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实施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3、民族工作的成就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各民族共同繁荣4、外交战线的胜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
(六)社会主义时期的科技、教育和史学 1、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新中国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2、教育和史学“三个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史学研究新成果
第四部分 世界近代史 14、15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2、新航路的开辟3、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4、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5、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展2、斯文亚特王朝的专制和议会的矛盾3、革命战争的进程4、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5、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政变 《权利法案》
(三)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2、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3、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英法殖民扩张和冲突、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主义的罪恶
(五)美国独立斗争 1、独立战争的背景美利坚民族与英国矛盾尖锐化、波士顿倾茶事件2、独立战争来克星顿枪声、乔治·华盛顿、《独立宣言》、战争的胜利3、美国联邦政府的1787年美国宪法、联邦政府的成立
(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评价2、革命战争的爆发和王位倾覆1792年8月起义、瓦尔密大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3、吉伦特派统治和雅各宾派专政1793年5至6月起义、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5、法兰西第一帝国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七)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2、海地革命3、拉美独立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多洛雷斯呼声”拉丁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4、门罗宣言
(八)17至18世纪的俄国 1、沙皇俄国的兴起2、彼得一世的改革
(九)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十)1848年欧洲革命 1、革命的原因和革命的爆发2、法国革命二月革命、六月起义、路易·波拿巴政权
(十一)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和俄国的侵略扩张 1、1861年改革2、19世纪俄国的侵略扩张
(十二)美国内战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南北战争林肯、《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十三)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2、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士兵起义
(十四)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幕府统治的危机、武装倒幕2、明治维新
(十五)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1、德意志的统一2、意大利的统一
(十六)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的成立2、巴黎公社普法战争3月18日起义和巴黎公社成立、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十七)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科技的新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趋势新能源、新机器和电讯、垄断组织的形成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政治特征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十八)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亚洲的觉醒朝鲜义兵运动、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3、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封建斗争
(十九)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的爆发和大战的性质2、重要战役3、大战结束
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
1971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理的新时期。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列宁《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2、苏俄人民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协约国三次进攻3、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1、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1、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与失败2、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四)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战后初期的英国、法国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和分离运动、法国与东欧各国结盟2、战后初期的美国、日本美国的金元外交、日本就东亚扩张3、意大利法西斯证券的建立
(五)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苏联的成立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4、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2、大战的初期阶段德国突袭波兰、法国的溃败、不列颠之战3、大战的新阶段德国突袭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4、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意大利投降、德黑兰会议、开罗宣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伟大历史意义
(八)美国的霸权政策 1、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2、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干涉中国内政、侵朝战争、侵越战争
(九)三个世界的形成和演变 1、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3、美苏争霸美苏争霸的形成、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5、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二、试卷形式和结构 (一)考试方法和时间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选择题采用机器阅读的地区使用“分卷”。“分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全部由人工阅卷的地区使用“常规卷”。
(二)试卷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 约25%中国近代,现代史 约20%世界近代史 约15%
(三)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60%材料解析题 约20%问答题 约20%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