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校园年近花甲
早起晚作,回到农村的生活既熟悉又陌生。
段永忠说,哀莫大于心死,他当时上大学的心思已经完完全全放弃了,只是为了生活而日复一日地操劳。闲暇时农村人都爱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或打麻将消磨时光。而他只在一些搜罗来的书籍中消磨壮年的时光,只有此时,才对往日美好的大学生活有所回忆。
多年以后,50多岁的段永忠重新拿起手中的笔,开始尝试着写作。几万字的《生死黄山三报恩》,妻子成了最初也是惟一的读者。他还列出《人生九章》的写作提纲,但提起笔总感到力不从心,大学情结挥之不去。从2001年开始,高考报名不限年龄和婚否,这让段永忠重新萌发了上大学的念头。
2004年7月,段永忠在经过数十昼夜的反复思考后,拿起话筒给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也是他的老乡打了一个电话,倾诉自己对北师大的一片倾慕和难舍之情。老师听后鼓励段永忠向学校表达他的这种想法。生活仿佛又有了希望,2004年7月16日,段永忠提笔给北师大领导写了一封充满真情的陈情书。
信中写到:25年前,一位学子因已婚被迫退学,失去了大学深造的机会,成为一生最大的遗憾,多少次梦中醒来,泪湿枕巾……北师大是他的师门,他的母亲,只要能重回母亲怀抱,他的余生将尽全力来奋发学习。
看过段永忠的信后,北师大相关领导最终决定为段永忠重新开启大门,允许他作为旁听生免费听课。尽管北师大没有给段永忠颁发毕业证的任何承诺,但是段永忠表示,能够上大学是他最大的心愿。
花甲重立人生目标
清晨6时起床,简单的一顿早饭后,段永忠便骑上自行车赶往师大课堂。早上8时的第一堂课,他一年来从未迟到过。平均每天,他都要在学校上足6小时的课。
由于来北京上学的费用都是邻里乡亲资助的,段永忠难以按照正常大学生的培养时间来完成学业。他计划用2年时间读完本科阶段的课程,1年时间听听研究生的课程。段永忠每天随身携带一个破旧的小包,里面最多的便是课程表,有的是学校发的,有的是由段永忠自己整理归纳的,这些都是为了听更多的课而准备。
“我就像一头饥饿的牛刚刚寻找到一处草地,先不管营养多营养少,我先尽可能把它们吃到肚子里,慢慢地消化。”
对于未来的生活,段永忠充满了自信。他说,他的人生阅历是他最宝贵的财富,经历那么多挫折,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人生的信条是争取一切机会,不管年龄有多大,他的理想都不会放弃。师大的学习生活结束后,他会选择去大西北或大西南当一位老师。“我的身体依然硬朗,我想任何艰苦的生活都吓不倒我。”
编后语
“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曾是报名参加全国高考的一道门槛。已婚和大龄考生曾被它挡在了大学校门外。酷爱读书的农民段永忠就是其中一位,他一次未被录取,一次被退回家乡。
2001年起,高考不再限婚否,不再限年龄了。段永忠以20多年不改初衷的毅力,用他满是老茧的双手捧起了书本,感动了北师大,让他免费做一名大学旁听生。
段永忠从悲到喜的命运变化,其实折射着我国高考改革越来越人文的历史变迁,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段永忠的典型意义就在于此。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