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成人高考 > 复习指导 > 政治 > 正文

2008年专升本人民大学政治辅导班听课笔记

  存在形式——时空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不可塑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

  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①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②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存在的。

  辩证性(绝对相对)

  ⑴ 无限与有限

  时间和空间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①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所件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征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可变的、有条件的。②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又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但我们也得承认,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却是有限的。

  ⑵ 不变与可变

  意识:

  起源(时间上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来源: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来源: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本质(空间上是第二性的):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基础: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基础

  内容: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来源

  作用(反作用上是第二性的):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认识世界);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改造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③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④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前提:认识和遵循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①客观规律是指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自觉的能动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相互依存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就要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途经:付诸实践

  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①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③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条件:利用工具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论据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①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证明。

  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意义:①一切从实际出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

  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辩证法: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信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①联系的客观性②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广义的发展,泛指运动、转化、联系、变化的一切过程,既包括上升的运动,也包括不降的运动;狭义的发展,特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1)适应性:新事物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优越性:在内容、形态、结构等方面都优于旧事物;(3)正义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着社会生活进步的要求,因而最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特别是有远大前途的先进社会力量的支持。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这是规律最根本的特点。

  矛盾

  概念: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稳中有降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同1. 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关系或根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含义:

  (1)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

  2. 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3.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的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1)统一:它们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双方的本质属性,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成其为矛盾。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2)对立: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作用(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3. 矛盾的作用

  同(1) 一的作用:矛盾的同(2) 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发展的前提(依存):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发展的内容(渗透):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互相利用、互相促 进中共同得到发展。

  发展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本趋势。

  (3) 斗争的作用: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贯穿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

  积累量变: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为质变做准备。

  实现质变:质变过程中,斗争性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 产生。

  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4.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作用

  (1) 内部矛盾(内因)是发展的根据

  (2) 外部矛盾(外因)是发展的条件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外因的作用又是不同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精髓)

  5. 普遍性

  时间上普遍存在: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在)

  空间上普通存在: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所不在)。

  6. 特殊性:是指7.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性质上的特殊性:对矛盾和矛盾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矛盾和矛盾的各方面各有其特殊性。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非基本矛盾是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事物过程始终的矛盾。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是相互作用的。基本矛盾规定和制约着非基本矛盾;非基本矛盾影响基本矛盾,加速或延缓基本矛盾的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使其显出阶段性的某些特点。

  地位上的特殊性:对矛盾和矛盾双方地位进行分析,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平衡性。所谓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在由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里,各种矛盾力量发燕尾服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谓矛盾双方地位的不平衡性,是指矛盾对立双方必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为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不平衡性原理,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一点论”,反对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量齐观的形而上学“均衡论”。

  解决上的特殊性:解决矛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①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②矛盾双方“同归于尽”③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达到对立面的融合。

  8. 两者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渗透、相互联结③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9.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①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11.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2. 不13. 懂得它,14. 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15.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16. 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③它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17. 导相结合”、“抓典型”、“解剖麻雀”等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④坚持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法,18. 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以这个理论为指19. 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20. 有重大的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③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概念:度

  21. 质:事物的本质,22. 矛盾特殊性

  事物的质,它的含义:质是指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3. 量:事物的数量,24. 事物的结构

  事物的量,和质相对就的范畴是量。量和质一样,也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它是事物的规模、程序、速度 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

  25.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

  规律: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关系

  26. 对立

  (1) 内容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态或两种状态

  ①量变是度之内的变化

  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的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 连续性和渐进性。

  ② 质变是突破度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 质变的根本标志。

  (2) 形式

  ① 量变是渐变

  ② 质变是突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责编:happyrainstone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傅申老师
在线名师:傅申老师
  多年在高校从事成人高考及自考高等数学等工作,任教期间在北...[详细]
成人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成人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成人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