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成人高考 > 复习指导 > 艺术概论 > 正文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二章知识点

来源:考试吧 2016-12-6 14:06:10 要考试,上考试吧! 成考万题库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更多2017成人高考资讯、2017成人高考报名时间、2017成人高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成人高考网或搜索公众微信号“chengkao566”获取!

  第三节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是艺术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所做的定位和定性,是基于它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分析艺术的特征和本质,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做综合的、整体的考察与把握,首先宏观地确定艺术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看作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反映的产物;进而指出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即它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审美特性和不同于其他认识方式的形象思维特性;最终科学地揭示艺术的本质和它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采取了哲学和宗教的形式。人类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要素。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仅仅从精神文化内部来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艺术与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研究和分析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加深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一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政治、科学的相互关系。

  (一)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从事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于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与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的艺术一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艺术则通过自身的特殊的审美过程对哲学思维及其思维产生影响。

  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自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这个概念时,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感性认识。黑格尔更是干脆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当然,美学的范围和对象绝不仅仅只限于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艺术美,又包括自然美和其他一切现实美,以及审美主客体关系和审美意识等更具普遍性的一般规律。尽管美学的范围和对象非常广泛,它包括客观世界的美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但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毕竟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往往要经过美学这一中介来进行。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哲学家,常常也是对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美学家。例如,孔子提出了以“礼”、“乐”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并用“兴、观、群、怨”等范畴对诗的特点和功能作了概括,要求做到美与善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等等,对后来整个封建时代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庄子的美学与哲学更是浑然一体、难以区分,庄子哲学追求个体的自由和无限的境界,形成了庄子美学以自然无为作为至上之美的理论基础。综观整个中国美学史,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还有后来的禅宗佛学,对古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艺术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表现或流露出某种特定哲学思想。李白的审美理想,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影响,他不但大力倡导“自然”、“清真”的风格,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之美,并且自觉地把这种美学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李白那些传诵千古的佳作,往往也是最富于天然之美的诗篇。杜甫的美学理想,则受到孔子儒家美学的极大影响,他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融入诗中,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倾诉了对当时统治集团腐朽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深受苦难的同情,创作了《三吏》、《三别》等代表作品。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例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作品,深受存在主义先驱克尔凯戈尔等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成为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的代表作品。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讲一个推销员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最后悲惨地死去。这篇小说集中体现出卡夫卡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主要是孤独感、危机感、“人即非人”等,具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哲理性色彩。当然,这篇小说也在客观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已丧失自我存在的价值,随时都有被这个社会吞噬的危险。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审判》、《城堡》、《地洞》等,也都是在近乎荒诞的情节中,蕴含着强烈的哲理性。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例如,作为现代主义文艺的重要流派之一的超现实主义,就是以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柏格森把所谓“生命冲动”当作世界万物的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似乎都是由这种神秘力量派生出来的,他从唯心论和神秘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只有人的梦幻世界或直觉领域才能达到绝对真实,即所谓的“超现实”。于是,本世纪20年代在欧洲文艺界,形成了一个遍及文学、美术、电影等领域的“超现实主义”流派,文学上出现了布勒东的散文《动物与人》、阿拉贡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等;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等典型的作品;电影界也出现了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拍摄的《一条安达鲁狗》等超现实主义影片。可以说,各种艺术思潮总是与一定的哲学观相联系,具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

  当然,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与此同时,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均是如此。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巨大影响,更是一致公认的。这种影响几乎遍及中国艺术的所有门类、体裁、思潮、流派,形成中国艺术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形成中华民族艺术鲜明的艺术气派和艺术风格,也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虚实、含蓄、形神等许多美学范畴,对我们民族长久以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对于早期的原始人类来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加上早期人类的思维极端不发达,于是,自然宗教便应运而生了。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各种各样的原始宗教活动或巫术礼仪活动,几乎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一切原始人类、原始民族之中。从这种意义上讲,原始文化与原始宗教彼此密不可分,混沌为一。原始宗教对于原始社会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打上了深深的原始宗教的烙印,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必经阶段。正如黑格尔所说,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

  艺术与宗教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想象的方式掌握世界的。宗教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它对世界的想象最终归结为对人类命运主宰者的敬畏和膜拜,用形象来传达抽象的教义思想,所以兼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它运用形象思维和审美想象,以直观或直感的形式,创造出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或情景。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相比,二者在想象化思维上是相同的,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艺术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但艺术中的抽象思维隐藏在形象背后,并没有出现抽象的思想理念。宗教使人寄希望于未来,艺术使人在当时便体验到精神的自由和人的本质力量。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从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来看,最初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由宗教文化背景所产生的神话故事。古希伯来文学对欧洲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公元前5世纪末到公元1世纪之间形成的犹太教《圣经》中,包含着亚当与夏娃、洪水与方舟等许多著名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情感。作为欧洲文学开端的古希腊文学,希腊神话也是它得以产生的土壤,对后世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荷马史诗”,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从建筑艺术来看,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到中世纪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从佛教的庙宇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巨大影响。敦煌、云冈等石窟中大量宗教题材的绘画、雕塑,更是直接以造型艺术的方式,讲述了“舍身饲虎”、“割肉贸鸽”、“五百强盗剜目”等等佛经故事,塑造出佛、菩萨、天王、力士等宗教人物形象。

  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如在音乐艺术中,基督教有唱诗班,有多声部的宗教歌曲,有管风琴弹奏的音乐,还有专门的弥撒曲等宗教音乐,用于基督教各种不同的宗教仪式或宗教活动中。艺术影响宗教,其次表现为对宗教思想的宣扬。例如佛教传人我国后,在唐代产生了“变文”这种宗教宣传的新方式。所谓“变文”,就是以说唱的形式讲述佛教故事,宣传佛教教义。这种方式有散文有韵文,可说可唱,具有艺术的生动性、通俗性等特点,成为唐代向一般民众普及佛教教义的重要艺术形式。这些“变文”将大量的佛经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进行灌输,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作用不可低估。后世的戏剧、曲艺、文学、歌舞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响和痕迹,仅仅在元代杂剧中,就保存了《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二郎收猪八戒》等众多剧目。艺术影响宗教,还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如哥特式教堂,从外观上看,它那高耸的尖塔直刺青天使人敬畏,阴冷的墙面和框架式结构使人震惊。教堂内部狭长窄高的空间,以及一排排瘦长的柱子形成一种腾空而上的动感,使人产生超脱尘世向天国接近的幻觉,再加上教堂内墙壁或玻璃窗上的基督教故事绘画,洪亮的管风琴声、唱诗班的歌声,有力地增强了神秘的宗教情感和宗教色彩,以多种艺术的方式来强化了宗教的氛围。

  艺术与宗教二者之间也还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从根本上讲,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艺术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

  (三)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等内容。道德是社会的道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总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与其它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尤其同艺术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制订“理想国”蓝图时,就下令把诗人与艺术家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因为在他看来,除少数音乐作品之外,当时流行的荷马史诗、悲剧、喜剧和许多音乐作品的影响都是坏的。可见,在柏拉图那里,道德与艺术的关系是多么紧密。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虽然反对这种看法,竭力为艺术辩护,但亚里士多德仍然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或“净化”功能,强调艺术的社会道德的作用。相比之下,东方美学比起西方美学来,更加重视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从总体上看,如果说西方美学史上大多是“哲人”对艺术的思考,那么,中国美学史上多数则是“贤人”对艺术的要求。在先秦典籍中,“美”与“善”两字在不少情况下是同义词,也就是:美即善,善即美。从孔子开始,才将“美”和“善”区分开来。但在孔子看来,“善”比“美”更加重要,是更根本的东西,因此他非常重视艺术的社会伦理道德功能。可以说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国美学史的始终,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成为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事实上,过分强调艺术中的功利目的与否定艺术中的审美教育作用都是片面的。只有辩证地把握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既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注意到它们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才能够使真、善、美在艺术作品中和谐地融为一体。从价值方面来说,善与美是统一的,善的大都是美的,而不少美的也是善的。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用鲜明的艺术形象显现出美和善的真谛。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面貌奇丑,但内心却天真善良,卫队长正好相反,仪表堂堂但卑鄙肮脏,吉普赛少女埃丝美尔达外形和灵魂都纯真美丽,是雨果的理想化身。读者通过这三个形象可以引发对美和善的思考。

  道德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任何艺术,不管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还是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总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们的道德风貌。因此,艺术作品常常包含有道德的内容,通过塑造典型形象的手法来反映人们的道德观念。其次,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要融入作家、艺术家自己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换言之,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作家、艺术家本人的道德观。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激励和鼓舞着千百万人,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精神投入到生活、工作、斗争中去。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屈原的《离骚》充满着一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洋溢着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情感,两千多年来这部作品一直受到无数志士仁人的珍爱,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与黑暗势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忠贞之士和民族英雄,甚至可以说融进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鲁迅十分喜爱这部作品,他不但自选《离骚》旬,请人书写后挂在房中自勉,而且在《彷徨》中引用了屈原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自己为真理而献身的决心。此外,艺术对道德的影响,还表现在对于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一个以思想启蒙为中心的新文化革命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宣传科学与民主,反对旧道德和旧思想,提倡新道德和新思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它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针对当时尊孔读经的逆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发表了大量文章,批驳了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礼教,严斥儒家的所谓“仁义道德”是“吃人”的教条。文艺方面,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代表的一批艺术作品,不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标志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而且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变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虽然艺术与道德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但是,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它们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从方式来看,道德是以概念、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却是以形象来具体地描写、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从评价标准来看,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之间存在着差异,前者常常以“善”为唯一标准,后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标准,形成对艺术作品的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的歧异。此外,还应当看到,并非一切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道德内容,如风景摄影、花鸟画、器乐曲等,许多都不涉及道德内容。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那些具有道德内容的艺术作品来说,也需要“寓教于乐”,也就是将道德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化善为美,具有审美的教育作用,而不能够干巴巴的道德说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欣赏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真正做到化善化美,才能使艺术作品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具有极大的影响和魅力。

  (四)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分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艺术与政治从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政治而言,它是上层建筑中作用于实际生活最直接有力的方面,具有强烈和鲜明的阶级意识形态性,通常和国家政权的力量结合,对经济、文化进行干涉和控制其他意识形态。就艺术而言,它也是一种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大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甚至同样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这种能力在反映现实社会的优秀作品里表现尤其突出。因此,政治对艺术会密切关注。

  艺术不能像政治那样与经济基础和物质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经济的联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介因素,在众多的中介因素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归根结底是要为巩固经济制度而存在的,所以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各部门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在经济与艺术之间,政治是最重要的桥梁,经济基础往往要通过政治对艺术进行制约和施加影响,艺术对于经济基础的影响和作用力,也往往要通过政治来实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就处于一种关键的地位,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极为密切而不可分割,正如列宁所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中则处于另外一种地位,即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因此,艺术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它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邓小平说:“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实际上,在有政治的社会中,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直接或曲折地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观点或倾向性。如元代倪云林、清初朱耷等人,他们虽然表面上画的是山水、花鸟,但隐藏在画面后的政治倾向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即如一些竭力主张“艺术非意识形态化”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其作品也反映或流露出对西方现实政治的不满、厌恶或逃避,逃避也是一种政治态度。

  在一些艺术作品,特别是叙事性的作品中显露出一定的政治倾向性,也是正常的事情。艺术作品的倾向性主要是指艺术家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的倾向。一部作品可以没有政治倾向,但不会没有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作为表现与政治生活有关的题材的艺术作品,则完全应该显露出一定的政治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应当是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和艺术提炼,是艺术家崇高的思想情感和先进的美学理想的体现,而不应是艺术家附加在作品中的宣言、说教和信条。恩格斯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艺术家在创作中应使自己的政治倾向或思想倾向融入形象及审美创造之中,使之既是自然的,又是深刻的,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历史总体上讲艺术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或一定的阶级性,但不能做简单化、庸俗化的解释,把艺术说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因为艺术除了表现阶级斗争之外,也表现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还表现人类的情感生活和审美理想;它除了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之外,也还要反映自然中一切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关的美好事物,但并不都是阶级斗争。艺术作品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方式上也并不都是一样的,有的比较明显、直接,有的则比较隐晦、曲折。历史上既有政治性很强的优秀艺术作品,如《马赛曲》、《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大卫的《马拉之死》、德洛克洛瓦的《自由神引导人民》、戈雅的《法国士兵枪杀西班牙起义者》、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也还有许多不直接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山水诗、抒情音乐以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以及中外大量优秀的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风俗画等。

  综上所述,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统一和联系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证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五)艺术与科学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原上有许多一致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各种自然科学理论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可以通过技术的形式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涉及到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当代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学家,都在思索艺术与科技的关系问题,例如,日本当代最有影响的三位美学家今道友信、竹内敏雄和川野洋,就都曾经探讨过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此外,许多现当代著名科学家,也在思索二者的关系问题,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就不无忧虑地谈到:“在古希腊,不但直觉和抽象是完全和谐的处于相互平衡中的,而且也不存在科学远离哲学、文学和艺术的那种事情。所有这些文化活动都是和人心很靠近的。”他认为,“现代科学文化的问题就在于此——人们似乎普遍感到科学远离了哲学和文学之类的其他文化活动。”

  现代艺术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由于现代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文化的面貌,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影响。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规律感到无法理解,严谨的科学当然无从谈起。但必须承认,由于劳动实践的不断积累,合乎科学规律的活动增加着,这为艺术创作带来一些灵感和可能性。例如,在史前造型艺术里,大多遵循正面、对称的原则,可以看出,原始人是以刚刚获得的几何感觉理解把握物体的。随着生产力发达,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增加和深入,艺术中开始出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很长时期里,这些事物一方面是艺术的形象,另一方面人们在创作时也力求形态逼真。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和谐进入了黄金时期,达•芬奇等众多艺术大师同时还是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作品将科学和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后来,现代科学的发展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生存状态发生空前改变。这些对艺术发起有力的冲击,包括艺术观念、艺术对象、艺术手段、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等方面都遭遇深刻的变革,科学与艺术的旧有关系中某些分裂开来,某些依然并存,呈现复杂的局面。很多哲学家和艺术家面对这一局面感到迷惘,对科学的态度带有消极、否定的成分。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变革。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虽然给艺术带来某些消极影响,但它对艺术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科学和艺术从未像现在一样结合得如此紧密。不但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现代科学观念的影响发生转变,创作手段、传播方式甚至选用的材料也都大大改观,这是历史的必然。

  在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艺术与科学基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揭示真理,并且都要追求和谐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形式。这种观点尤其强调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的同一性,并列举不少科学家同时又是艺术家来作为例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与科学是完全对立的,科学的发展会导致机器和技术的统治,从而使工业社会造就出一大批丧失个性的标准化的人,这是与审美和艺术背道而驰的。这种观点强调,从本质上讲,科学是理性的、客观的、注重事实的,艺术却是感性的、主体的、注重情感的。因而,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只会加剧席勒当年所忧虑的人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二者的分裂现象。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过于绝对和片面。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既互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人类文化史上看,艺术与科学联系早就存在。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半都是数学家,他们把数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以及音乐里的数量比例关系,并且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自然科学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以及伽利略在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过程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与发展。

  与其同时,艺术与科学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现象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同。从实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从目的上讲,科学求真,它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它的任务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从具体操作来讲,科学应当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它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应当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科学与艺术之间确实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二者之间既有一定程度的对立,又在很大程度上互相促进。这种状况,从19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首先,现代传播手段、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例如,电影和电视就是19世纪末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在声学、光学、电子学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人们比起从前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闲暇、更多的资金和运费运用于艺术,为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现代生活和科学的高度发展表明,艺术和科学、美学和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这种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的和谐趋向,并不意味着两者的独立性会被取消。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中去,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二、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既然艺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那么它就应与其他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又呈现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和区别,凸现出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活动的形象性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性。所以,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活动中的形象与理性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作为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的形象是主体对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这就是说,任何艺术形象都必定是以视觉形态、听觉形态或通过想象能够唤起感官印象的语言描述形态呈现于欣赏者面前,并且,这种感性形态总是极富特色。我们说,抽象的概念是不可感的,仅用纯粹概念的形式就不能成为艺术。只有富于特征的、生动活泼的、具体可感的东西,才能唤起人的情感,让人陶醉于其中,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感悟。因为人毕竟是现实社会的人,他要求了解、观赏与自己有关的时代、生活和人生,并且总是要求在与其相通而有别的感性对象中获得交流,从而在审美观中经历一种新的感性体验,进而领悟不可言传的精神意蕴。

  第二,艺术形象的创造不能离开理性,艺术活动是形象与理性的统一。在分析时代氛围,选择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时,理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艺术形象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浓缩性。艺术以形象来表现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真情实感,显现艺术家所感悟到的精神意蕴,决不是依样画葫芦地照抄现实生活就可了事。不管艺术家采取具象再现还是非具象表现的方式来传达内在的审美信息,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都不仅应当是具体可感的,而且必须是高度浓缩的,以达到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高度统一。

  总之,艺术形象必须浓缩生活,浓缩艺术家的审美感情,这一点与科学需要概括性是相通的。不过,科学概括最后总归结为抽象的结论;而艺术的概括则始终不脱离具体可感的形象,它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个别对象身上,通过个别表现一般。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画着一个放大了的典型的四川农民头像。这位活生生的父老,正端着半碗茶水,贫穷、苦难和劳动的创伤被放大了,汗珠和茶水是那样地分明,他正用憨厚的目光注视着你……。这个富有个性的大巴山农民形象,象征着以自己的艰辛劳动养育着千千万万儿女的中国的父辈,也浓缩了画家在十年大巴山插队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对中国农民的同情、关注与深厚的感情。因而,当人们站在这幅画前,总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艺术活动的情感性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不同,后者的产生有相当明确的现实原因和功利色彩,即根据自己的利害而决定情感倾向。前者则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艺术创作者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审视和体会着世界,这种情感更持久,更深刻。比如,我们在看到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无业游民时大都会生出厌恶的情感,而鲁迅从这些人身上发现了阿Q,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对阿Q的情感是对中国国民的怜悯、难过和痛恨。

  艺术情感有普遍性,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和创作者同样的情感经验,但通过艺术审美活动,却可以同样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好的艺术品总是为大多数欣赏者喜爱,就是因为人们的情感世界大致是相同的。所以,创作需要情感,艺术欣赏同样需要情感,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是否突出情感的表现,是艺术活动与其它意识形态活动的重大区别。

  何谓艺术活动,托尔斯泰如是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9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审美中,以及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情感是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情感不是生活中一般的情感,不是纯心理或纯生理的反应,而是伴随着审美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识。对于某些艺术作品,欣赏者必须经过审美认识,经过复杂的思想活动,否则难以把握作品的美,也难以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识)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情感的深层,隐含着理性的认识。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三)艺术活动的审美性

  所谓审美,即是对于美的欣赏。美则是客观对象的某种价值或吸引力,就其存在形式来说,它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艺术美作为客观存在的现实美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实质上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予其他社会实践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特征,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生命力。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清代金人瑞在赞叹《水浒》中的人物形象时曾经说过:“《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黑格尔也认为,荷马史诗中,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生气的总和,“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艺术形象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典型形象。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根本上讲,二者都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具有共同的实质。但是,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也就是说,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炼与升华。典型性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对艺术形象塑造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是对整个形象的要求,也是对形象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细节、情感等因素的要求。所以,只有那些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典型形象来,这些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往往又都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来。

  其他意识形态范畴也有一些具有一定的审美因素,但始终处于次要地位,不是主要功能所在。只有艺术活动可以而且完全应该将审美置于首要的地位,这也是艺术的本质意义所在。应注意的是,在艺术活动中,不必也不可能绝对排斥意识形态特性,意识形态因素对艺术的影响和制约是客观和必然的,艺术也会或多或少带有意识形态的因素,有时明显些,有时隐蔽些。当然不可以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一旦意识形态压倒审美因素,艺术就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如何正确认识审美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是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成考成绩
获取2016成人高考成绩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2016成人高考分数线

成考万题库手机题库下载微信搜索"考试吧成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7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必备句型汇总

  2017年成人高考备考指导:英语复习七步计划

  2017年成人高考备考经验:五大题型答题方法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知识点梳理汇总

美好明天
在线课程
科目 主讲
老师
直播
试听课
教材
精讲班
教材精讲班 15课时
(1)对教材中所有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
(2)根据近年考试规律对知识点进行重要程度标注(必考/常考/可考或1星/2星/3星等,不同科目略有差异)
(3)核心知识点配备模拟题和历年真题进行实战练习
重要考点
密训班
重要考点密训班 5课时
(1)总结、提炼重要、核心必考考点,剔除非重要考点
(2)配套密训试题,将考点变考分
VIP密训
密卷班
教学时长:3课时
(1)逐题精讲3套核心试卷,列出涉及考点,学会利用知识点答题
预测考试重点方向,巩固答题技巧 强化解题思维 构建成套解题思维
(2)历年真题题库:逐题配备文字、视频解析,了解最新命题趋势,实战训练巩固知识点
考前5页
A4纸
考前5页A4纸密押:核心必考点精华集合,
5星重要,是老师们呕心沥血总结出来的,
全部背会,确定再次提分,你懂得!
报名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课程安排 15课时/科 5课时/科 3套卷/科 5页纸/科
专升本 政治 大雄 报名
英语(专升本) Oriana 报名
高等数学(一) 开耕 报名
高等数学(二) 开耕 报名
民法 肖潇 报名
大学语文 小元 报名
教育理论 五月 报名
医学综合 梦茹,鸿儒 报名
艺术概论 猗猗 报名
高起点专本 语文 小元 报名
英语(高起点) Oriana 报名
数学(理) 开耕 报名
数学(文) 开耕 报名
在线课程
AI私塾班
56%学员选择
签约保障班
38%学员选择
基础提升班
6%学员选择
适合学员 ①零基础/多次考试未通过
②需要全面系统学习
③自学能力不足/喜欢陪伴式学习(需要全程督学/希望名师领学的学员)
④希望一次顺利录取
①首次报考/往年裸考
②备考时间紧张/答题无思路
③需要快速提分和高效掌握考试重难点的学员
④实务较弱,需要提升做题能力
①自学能力强
②能根据老师讲课内容自主总结考试重点
在线课程
AI私塾班
56%学员选择
签约保障班
38%学员选择
基础提升班
6%学员选择
适合学员 ①零基础/多次考试未通过
②需要全面系统学习
③自学能力不足/喜欢陪伴式学习(需要全程督学/希望名师领学的学员)
④希望一次顺利录取
①首次报考/往年裸考
②备考时间紧张/答题无思路
③需要快速提分和高效掌握考试重难点的学员
④实务较弱,需要提升做题能力
①自学能力强
②能根据老师讲课内容自主总结考试重点
VIP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教材精讲班
重要考点密训班
VIP密训密卷班
考前5页A4纸
VIP旗舰服务 人工助学服务 班主任微信1对1
授课老师微信1对1
节点严控 考试倒计时提醒
VIP直播日历
上课提醒
便捷系统 课程视频、音频、讲义下载
手机、平板、电脑多平台听课
无限次离线回放
VIP配套资料 电子资料 课程讲义
3年真题集锦
考前5页纸
VIP配套保障 1年有效期!
有效期结束,未达到录取线申请退费或终身免费学!
1年有效期!
有效期结束,考试不过科目免费重学1年!
1年有效期!
套餐价格 全科:3980 全科:2680
单科:980
全科:1680全科
单科:580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英语(高起点)
共计36课时
讲义已上传
527人在学
数学(文)
共计376课时
讲义已上传
6111人在学
数学(理)
共计248课时
讲义已上传
3781人在学
政治
共计115课时
讲义已上传
2024人在学
英语(专起点)
共计66课时
讲义已上传
95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各地2024年成人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各地2024年成人高考分数线及公布时间
距离2025年考试还有
2025成人高考时间:预计10月18日-19日
版权声明:如果成人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成人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成考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成考报名查分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文章责编:zhengchao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