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公布,点击查看。
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书目公布,点击查看。
2012年大连交通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大连交通大学概况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大连铁道学院,是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主要由沙河口校区和旅顺口校区组成。
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设有16个教学单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领域,2个高校教师硕士专业。在校博士研究生104人,硕士研究生1156人。
我校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覆盖了11个二级学科。获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5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流学科计划”立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学科提升计划”立项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特色突出计划”立项建设学科。
学校在编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080人,其中,教授137人,副教授287人,博士生导师5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大连市优秀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教师7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7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层次入选者31人。
自2006年以来,学校科研水平明显提高,科研总量已达到7.88亿元,科研总经费突破2.4亿元,科技收入5.4亿元,纵向项目批准数达68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5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39项;发表论文3878篇,三大索引收录639次(不含2010年),出版学术专著17部,学术编著22部。我校现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3个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交通大学历来具有严谨治学的良好校风,提倡刻苦读书、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研究生教育始终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并致力于完善成才机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意培养他们的科研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及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认真求实、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在打好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重视研究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我校每年选派部分优秀研究生到国外联合培养或进修学习。除组织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教研(研究)室的科研工作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外,还组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竞赛,使学生从中得到磨练,增长才干,成为学校科研工作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现场科研与生产开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质量在辽宁省政府学位办历次抽检中均获得较高的评价,每年都有论文入选辽宁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
我校对研究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我校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每年大量优秀毕业生进入高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及知名企业就业。
明德求索构绘世纪蓝图,锲而不舍再创发展伟业!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大连交通大学形成了“立足辽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铁路市场,积极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和“轨道交通、产学研合作、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连交通大学将围绕现代轨道交通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牢牢把握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建设软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激情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各招生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机械工程学院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并具有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校教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省高校“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运动与康复机械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示范性专业;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工程训练教学团队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现代机械传动技术、数字化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人机工程与康复器械、摩擦学与信息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研究所等5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和研究所及共建模具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智能传感测控技术、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机电液系统控制及自动化3个院级研究所。目前在数字化制造理论及实用技术、机械传动设计理论与方法、运动器械与康复器械的研究、先进加工技术的理论与方法、逆向工程理论与技术、机械装备优化设计及加工技术、摩擦学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1人,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生导师18人,双聘院士3人,兼职特聘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近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辽宁省精品课程4门。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上百项。获得国家、省、部、市科技进步奖25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学院积极面向铁路高速重载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接了众多企业委托的设计开发与工程项目,特别在轨道交通装备、石油化工装备、数控机床、运动与康复机械等行业,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属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工程”的高水平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重大装备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等学校无机超细粉体制备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等学校光电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学术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24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7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7人,荣获铁道部詹天佑奖2人。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连续挤压理论与技术、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车辆焊接技术、无机超细粉体制备及应用、新能源电池材料、光电材料及器件制备技术等6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359项,科研经费1.6亿元,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