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00化学
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和创造性的学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化学正通过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来改变我们的未来。
本学科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材料化学、环境化学2个自主增设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纳米材料化学"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位居全球第517名,比去年上升37名,全国第36名;英国QS专业排名位居全球并列101-150名;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位居全国第38名。指导教师中有教授24名(博士生导师18名)、副教授36名和青年博士讲师5名,学术梯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半数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学历或留学经历。
近5年承担了50项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2012年获得16项占全校1/10;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部省级科研奖励7项;在包括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ChemSci,AdvFunctMater,ChemComum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0篇以上;被ESI收录的高引用文章18篇,占全校的1/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0项。
本学科为研究生所设的课程反映当代化学的发展水平,研究课题结合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能从事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的专门人才。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NatMater,JAmChemSoc,AngewChem,AdvMater等期刊上;约1/6的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本校或国外博士学位研究生,也可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到国外名校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学位。
研究方向:
01.无机化学
◆配位化学
◆固体化学与无机新材料
02.分析化学
◆光分析与电化学分析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03.有机化学
◆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
◆药物化学
◆超分子化学
04.物理化学
◆纳米材料化学
◆分子与材料设计
◆电化学与新能源材料
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膜材料
指导教师:
施利毅、胡志宇、张阿方、龚和贵、曹卫国、丁亚平、徐甲强、陆文聪、李明星、方建慧、许斌、陈雅丽、贾学顺、严六明、郝健、宋力平、罗立强、姚建、朱守荣、成旦红、林海霞、王田霖、张剑平、蒋海珍等24名教授及36名副教授。
招生人数:137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3无机化学或614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或615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或616物理化学(一)(依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一门专业课)
4.814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5.复试科目:
无机化学实验或有机化学实验或分析化学实验或物理化学实验;专业综合知识面试和英语口语
备注:
1.本学科学制为三年。
2.本学科不招收色盲及色弱学生;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3.初试科目:无机化学方向为613无机化学+814综合化学;分析化学方向为614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814综合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为615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814综合化学;物理化学方向为616物理化学(一)+814综合化学;纳微能源研究所可选择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
4.初试分析化学考试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约各占50%,其中仪器分析包括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部分。
5.报考"纳微能源研究所"的学生还需参考纳微能源研究所招生简章。
6.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高等技术研究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苏州纳米所、宁波材料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山西煤化所等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的学生还需参考中科院院所的招生简章
7.联系人:邵奋芬;联系电话:021-66132510
070301无机化学(二)
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自创建以来已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备部预研基金、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项目共计100余项,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被批准为"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纳米功能材料中试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教委第五期"纳米材料化学"重点学科、上海市第三期"材料学"重点学科主要力量之一、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还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多家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其中有"上海大学-法国ESSILOR联合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海悦海洋工程船舶涂料研究中心","东莞-上海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等。本中心的研究工作在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两个层面展开。基础研究方面包括:纳米材料的表征与评估、纳米材料的特殊界面行为、纳米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微观机理、纳米尺度上的组装与加工等。应用开发方面包括:纳米技术与环境保护、纳米磁性材料、纳米硬质合金、纳米陶瓷材料、纳米固体润滑材料、纳米传感器、纳米光催化材料、纳米抛光材料、纳米粉体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开发以及纳米功能高分子材料。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研究生具备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及工作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气氛活跃。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实验测试条件。近三年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研究方向:
01.纳米功能材料可控合成新方法
02.纳米材料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催化及锂离子电池电极等方面的应用
03.纳米功能涂层
04.先进功能陶瓷和高温陶瓷材料
05、纳米抛光及润滑材料
指导教师:
施利毅(教授)、张剑平(教授)、甄强(教授)、雷红(教授)、邓维(东方学者)、杭建忠(教授)、袁帅(副研究员)、张登松(副研究员)、孙丽宁(副教授)、冯欣(副研究员)、丁鹏(副研究员)、孙小英(副研究员)、颜蔚(副研究员)、赵尹(副研究员)、陈入领(副研究员)等多名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26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3无机化学
4.814综合化学
5.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纳米科技基础(复试科目)
备注:
联系人:褚老师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111信箱(邮政编码200444)
网址:www.nano.shu.edu.cnEmail:chuyanxin@shu.edu.cn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本专业以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高性能先进高分子工程材料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光、电、磁、催化、仿生等特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高分子科学理论基础,又具有高分子材料专门知识及其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同时具备聚合物分子设计、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发的研究工作能力,成为能从事高分子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国防军工科研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基金项目和教委科研项目等;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J.Am.Chem.Soc.,Biomacromolecules,Polymer,Macromolecules,Macromol.Biosci.,Sci.Phys.,Carbohydrate.Polym.,J.Mater.Res.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申请专利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本专业自1988年建立上述相关研究方向以来,已有二十几届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
01.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高性能先进高分子材料
0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04.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指导教师:
张阿方、郭强、尹静波、刘丽、刘引烽教授;胡和丰、贺英、陈来、俞成丙、颜世峰、苏新艳、李文、旷桂超副教授等。
招生人数:43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22有机化学(二)
4.841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5.高分子综合专业知识(复试科目)
备注:
1.限制色盲、色弱考生。
2.本专业每年有4-6名学生硕博连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高分子材料方向)。
3.本系网站网址:www.polymer.shu.edu.cn
4.联系:polymer@oa.shu.edu.cn
071000生物学
生物学是上海大学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包括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向。近年来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重点项目和市教委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成果显著。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神经药理与毒理、神经干细胞分化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脑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昆虫生长发育的神经调控机制、系统生物学等。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声誉,具有从事神经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平台。
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等。该方向主要以模式植物拟南芥、百脉根、蒺藜苜蓿和主要作物(如玉米和大豆)等为研究材料,研究植物中重要生命活动的遗传本质和作用机理。其中基因组学包括针对植物抗逆等复杂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以及针对作物驯化和进化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分子遗传学针对植物重要生命活动(如种子发育和代谢、生殖发育和共生固氮等),开展关键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基因工程主要开展针对作物品质、高效、抗逆等重要性状开展转基因研究。本学科方向学术梯队完整,设备先进,建有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中有两个方面主要围绕疾病相关的关键细胞、基因、蛋白质、小分子、药物残留、过敏原等的检测展开,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其中,"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分子界面行为研究、抗原抗体及适配体分子识别、疾病标志物的甄定及检测、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过敏机理的研究等;"纳米生物学"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的生物功能化、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基于纳米探针的信号标记、纳米材料用于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纳米技术在分子成像等方面的应用等。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将为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食品及药物的安全检测、环境污染分析等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工作还包括核糖核酸生物学以及细胞信号网络调控,主要研究核糖核酸的结构、功能;核糖核酸在生命活动(如细胞再编程、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核酸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核酸新技术的建立。近期重点聚焦miRNA等小分子调控RNA。该学科是近年来国际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对应研究方向为"microRNA(微RNA)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网络调控方向主要研究细胞在病变(如癌变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过程中由细胞粘附分子整合素所介导的细胞内信号网络的变化。该研究工作侧重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蛋白分子之间相互识别和结合的结构和功能基础,并进而基于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的特异结合设计干预方案,从而为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药物干预靶位点。
研究方向:
01.神经生物学
02.分子遗传学
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纳米生物学
0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理学
0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
0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
0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icroRNA(微RNA)结构与功能
08.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信号网络调控
09.系统生物学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01、04和09的指导教师主要有:吉永华研究员、文铁桥教授、陈付学教授、宋红生副教授、徐晓辉副教授、朱红艳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02和05的指导教师主要有:宋任涛教授、张卫教授、罗利教授、李平副研究员、朱晨光副研究员、王刚副教授、王桂凤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03和06的指导教师主要有:李根喜教授、陈沁教授、邓志瑞副教授、朱小立副研究员、陈红霞副教授、张娟副教授、陈桂芳副教授、赵婧副教授、张文举等。
研究方向07和08的指导教师主要有:马衍青教授、金由辛研究员、马中良副教授、许祯副教授、李艳利副教授、肖俊杰等。
招生人数:83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24细胞生物学
4.851生物化学
5.分子生物学(复试科目)
071100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它关心涉及复杂系统性质和演化规律的基本科学问题,试图通过对生命、生态、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具体系统演化过程中关键问题的研究,揭示复杂系统所具有的一般性规律,研究复杂系统宏观层次上的涌现性行为、系统性质和功能的智能控制等科学问题,并促进对具体系统的认识。本学科硕士点有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与集成两个二级点,挂靠于数学系,主要以相关数学基础理论为工具,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信息工程等领域出现的复杂系统利用系统的观点从事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因此本专业对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又有相关学科背景的考生优先考虑。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气氛活跃。近几年在动力系统、复杂网络、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如NatureNanotechnology、PhysicalReviewLetters、ScientificReports、PhysicalReviewE、PhysicaD、Bioinformatics等。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近20项,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以及当今系统科学研究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或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社会系统、生物系统等有关问题的研究。所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科研、教学、经济与金融管理、程序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我们热忱欢迎数学、物理、生物、信息、控制等有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研究方向:
01.动力系统
02.组合优化
03.生物数学
04.复杂网络
05.系统生物学
指导教师:
傅新楚教授、康丽英教授、王瑞琦研究员、娄洁副教授、许新建副教授等。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1数学分析
4.811高等代数
5.复试科目:数学综合(内容包括:泛函分析初步、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1300生态学
生态学是上海大学重点发展的交叉学科之一,包括环境生态工程、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毒理学、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研究方向。在"211工程"的支持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各学科方向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学科点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其中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典型污染物(重金属、农药、石油等)在湿地土壤-植物-水体连续界面迁移、转化和积累过程的基本规律及根区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的物理、化学、微生物过程为核心,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依托,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的生态过程与功能、生态修复与管理、生态环境变化区域效应,并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提出不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发展和完善受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
植物生理生态学在多年努力下,整合和发展了其他相关的研究内容,在作物生理生态、植物逆境生理生态、植物养分利用生理以及植物-微生物互作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一支学术梯队合理,知识结构优良的科研团队。
生态毒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有机氯农药、以全氟辛酸为代表的全氟有机化合物和环状甲基硅氧烷等,此外,也研究因燃烧和工业排放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如丁二烯、异戊二烯、三氯乙烯和丙烯等。
分子生态学学科方向针对传统的生态学问题,综合分子生物学、现代电生理、光量子学、基因组学和行为学等技术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对东亚钳蝎、家蚕滞育等生态现象与生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化学生态学属于生态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间的化学联系及其机制,是当前生态学领域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利用电化学技术研究蛋白质在不同离子、光照、气体分子等环境因子下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揭示生命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为评估和改善环境因子对生命体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研究方向:
01.环境生态工程
02.植物生理生态学
03.分子生态学
04.化学生态学
指导教师:
宋任涛教授、何池全教授、宋红生副教授、汪福顺研究员、李根喜教授、刘晓艳教授、邓志瑞副教授、李平副教授、朱晨光副教授、杨明副教授、安静副研究员等。
招生人数:8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25生态学
4.850环境化学或851生物化学
5.生态学综合(复试科目)
071400统计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数学、应用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一级博士点,包含了数理统计、经济统计以及抽样技术等三大专业方向,针对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线性统计模型、统计决策和统计推断等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气氛活跃。近年来在大型抽样技术、先进优化方法、数据挖掘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以此为手段开展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与设计、风险的统计度量与管理、工业优化控制系统、生物活性统计与蛋白质分类、大规模网络环境下数据处理、多种社会问题的定量化等应用研究。形成了具有多专业、多领域交叉渗透的学科特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概率、统计、经济、金融等现代统计学研究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能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地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所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统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我们热忱欢迎理工科、经济、金融、生物、统计等有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研究方向:
01.线性统计模型
02.生物统计与数据挖掘
03.非参数统计推断
04.时间序列分析
指导教师:
王卿文教授、顾传青教授、白延琴教授、叶万洲教授、何幼桦副教授等。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1数学分析
4.811高等代数
5.复试科目:数学综合(内容包含:泛函分析初步、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