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大学毕业,失去学位证,跨系跨专业。2004年11月中旬辞职考研。复习时间2个月。成绩政治62,英语64,专业课103和124,总分353。不算太好。但也大概够用了吧。
也许,是我在复习中的一些方法,在这次考试中帮助挺大的吧。再加上比较平静的心态,有助于考试。其实,考研也不过就是一次记忆的考验而已,稍微再加点应试能力。复习2个月,时间也差不多够了。不过我自己考的也不大好。厚着脸皮说一下经验吧。也许,对大家有点点借鉴。
(1) 先说英语吧。我先复习的它。
单词作为基础,比较重要,我背了两遍。历时:一个月。
第一遍是很认真的把每个单词的拼写、例句以及英语解释都细细看了一遍,能记住的尽量记住,实在陌生记不很清楚的就做上记号,下次再记。记忆时,主要根据单词的词缀、词根来记。
第二遍就只把做记号的单词重点看看,实在再记不住就算了。
翻译,复习时间:半个月。我买了新东方陈采霞的那个专门讲翻译的书,仔细看了一遍,学习她对翻译及阅读方面的方法,比如对单词的分析、对句子的切分等。这对一些复杂点的句子、句型的分析,帮助挺大的,作为阅读的基础。
阅读,复习时间:一个月。我买了七八本书,都是网上热心网友推荐的,但只看了两本——往年真题。细细做了一遍,弄明白了考研英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另外一本,忘记了是谁的了,也半耐心半烦躁的做了做,只做了3|4。其实真的不在于做多少题,主要的是方法。也就是老师们、网友们介绍的:每段重点看首句、尾句,看完后迅速在心中总结一下其大意;开始练习时先自己在段旁用汉语写出,用以提示自己,后来练多了就可以大体记在脑子里了。粗略看完全文后,马上看题目,根据题目回到原文去找答案——正如网友们提醒的“无论题目、答案多么无稽,都一定要在原文中找相关答案!”再根据题目把原文全体浏览一下,找答案。每篇文章都这样做的话,阅读十篇文章后,就会有明显的“抓住了主题”的感觉。 在练习阶段,尽量把每篇文章精读一下,先不要急着练速度。看懂为上。考试时的时间,我感觉是非常充裕的,剩余了一个小时,都拿来检查完型填空和阅读了。也许在冲刺阶段,是该练练速度与时间的配合的。我没练,所以时间分配的比较乱。
作文,复习时间:2天。我也买了几本书,打算像网上说的,背熟几篇好应战,可后来实在懒的背了,也对自己没信心。只是在考场上写的时候,注意了网友们曾提醒过的几点:把第一段注意写的精彩些,如果实在精彩不了,就用老套话,什么“从图片中看出”、“这图告诉我们”等等之类的。具体怎么说,我是真的记不起来了。最后一段写好点,最好能自己造个句子,不要有语法错误的,再用引号括起来,冒充名言警句,来骗骗批卷老师。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天下所有的名言警句。整篇文章,字迹要工整清楚,美不美观倒不要紧。 可能我的作文失分挺多的,因为我自己写完了,都觉得语言太干涩无聊,文章太空虚无意义。不过也没办法了。听天意去吧。
完型填空,复习时间:5天。我练了20篇左右,也是按照阅读的方法练的。可每次练时总错到十几个,后来灰心,就没再练它。主要背了背各种介词的用法。
新题型,复习时间:2天。考试时我实在是看不懂。单词有好些都不认得,顺序也搞不来。事先也没怎么练,虽然书倒是买了。就按照网友们介绍的——看原文每段的尾句、下一段的首句,再结合给出段的首尾句子,勉强安排好插进去,就算完事大吉。我当时是用了半个小时来做它。实在是做不懂。
总之,英语我就是按方法为上的复习方法来看书的,考试时就按翻译、作文、阅读、完型、新题型的顺序来做的。今年的英语也不太难(是我自己水平太低了,觉得稀里糊涂还过的去),时间上是觉得满宽松的。
考研英语,依我认为,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实力的选拔,很多情况下,像我这样没怎么实力也没怎么复习的人,也勉强能考够分数。最重要的是方法。当然,考的越高越好,实力越强越好。但对于我这种既懒又差的人来讲,复习方法还是很重要的。
(2)政治。看了三遍。复习时间:2个月。
先从头到尾看一遍,最好能都理解了。不过在经济学那一部分,一些地租、什么什么率之类的,看不懂。作为文科生,六年不碰数学了,对这些东西实在提不起兴趣。
第二遍时,先看的哲学部分。因为高中时对它学的比较熟。再看经济学、邓论、毛概、国际、世界经济(具体有哪些,现在想不起了,大概就是这些吧)。把原理什么的尽量背过,没法原文背出的,也最好能用自己的话,马马虎虎的复述出意思来。课后练习题,选择题仔细做,主观题就只看答案是怎么组织的。记住答题顺序,比如说先回答原理,再分析题目,再说你自己的一些观点,再把题目和原理结合结合,最后再来句“高举旗帜”的总结语,差不多就行了。那些话未必要跟答案一模一样,意思差不多就行。
第三遍时,已经是12月底了。买了序列2和3。做错了的题,再重新温习一下政治原文,巩固概念,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但不要记答案;另外把错题做记号,反复看它。主观题还是只看人家的答案是怎么组织的。
最后两天,看看时事政治,大概了解一下。做模拟题,最好能记住,记不住的就大体留个印象,起码知道差不离有这些事情发生过。
在考试时,按网友的提醒,把考试时间事先划分好,静下心来作题。全面分解问题,逐个回答问题点。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不要慌,反正我也没拼命耕耘过,收获不了也不怨恨。只开动脑筋,想办法怎么把那些空白都用自己的字填满,还要填的比较有理论、比较有逻辑性。必要时候就胡诌,多联系实际、多扛扛“旗帜”、多“团结党中央”。但字迹还是要工整清晰,尽量扯些有关的原理写上去。说不定标准答案里就有这一原理呢。死就死了。起码搏一下。也比空着不写好。
在复习时,也不用吐血记忆。只要记住大体框架,大体原理,知道答题的大体方法就好了。实在记不住的要点和问题(比如说我不懂的银行存贷率)干脆放弃。我这样的复习方法无疑冒险,万一这种题占大分,我就死定了。不过当时,实在是复习烦了。只求速速结束这种生活。 不过我觉得:政治复习,未必一定要精确记住全部。绝大部分,还是考察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只要能在回答问题时,字里行间体现出你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考场上其实也就是应试能力),就行。
(3)专业课
我要考的专业课是教育学和外国教育史,其中涉及的书有六七本,但主要的就三本。
教育学一本,我是下大力气看了,差不多原理都尽量背过了,背不过的也想办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再用其他的4、5本书,作为补充材料,作为教育学那一本书的营养。结合往年试题,自己列出答案提纲,凡上能扯上边的,都要写出来,以防万一。我的原则是:宁可写多一万字,不可遗漏一个点。所以考场上我的试卷几乎都写满了。当然要分条清晰、字迹工整。
外国教育史两本,里面的繁杂内容太多。我当时一看就头疼,所以一直拖、拖、拖,直到最后三天,实在没办法了,才集中火力去攻克。拿出两天半的时间浏览这两本书,剩下的半天去看考场。
第一天, 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看一遍。再重点根据不同的时代——比如说16世纪、17世纪什么的,把各世纪的人、事和理论划分开。把自己融入到历史中去,想像:如果换了自己是书中人,当时按照历史要求、发展和局限,我该会怎么办? 尽量记住。第二天, 按照国家顺序,把书中的人、事、理论划分开。比如说英国从13世纪时一直到现在,发展情况都经历了些什么,有哪些著名的人;美国经历了什么……尽量记住。想像如果自己是英国首相美国总统跨国教育家,面对自己国家的社会和教育,应该怎么做?第三天, 按照前两天的划分顺序,横向、纵向记忆。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了。这时纯粹就是死记硬背了。
考试时,尽量把自己能记住的东西先写上去。剩余的空白,用自己的话(多半就是胡诌了)补充。比如说有个“骑士制度”,就先写的最早时是怎样的,骑士们学什么、为谁服务、是很落后的;后来在德国又死灰复燃了一把,具体表现大概是什么样的,其落后性;再批评一顿其野蛮落后,再赞扬一顿其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反两方面都说说;再综述它对当今我们的研究、我们的借鉴有什么意义。
遇到不会的题,也要蒙着头的写些无关紧要的话。比如说,今年教育史考了个什么什么制度的,我就一点都不会。但还是先写:“它是很重要的一个制度,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是在当时社会、历史要求下出现的,对我们现在的研究也有很大作用,有利于我们研究它的利弊各方面等等……的废话,先写上一大摊。再写它对历史的意义——对当时所在国,是个社会历史反映;对当时世界其他国家,是个借鉴,在历史上有重大地位。对现在各国,也能借鉴。最后再写——我们要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好的也要看到坏的,既要看到适合的方面也要看到不适合的方面……对于创造这制度的人,我们也要辩证的、历史的分析和借鉴……” 总之,种种套话空话废话,当官的打的那些官腔,我们在考试时都可以统统用上。这样,批卷的老师,怎么看你的卷子,也能把你写的那些东西跟他的答案靠上点边。无论如何,总比空着不写好。而且,不会答的题,你却答了一大摊,这表示你的考场应急能力、语言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挺好的。说不定老师也能欣赏到这一点呢。不是说吗?研究生考试,看的就是素质。我们的应试能力,应该也是一种素质吧——应急的素质。
以上就是我复习和考试的一点点方法。其实,毅力倒在其次,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既没有清晨6点起床(我每天8点起床),也没有学习到凌晨1、2点(每晚学到下午5点,就开始看媒体大搜索、娱乐在线、《玲珑女》什么的电视),也没有集中精力利用好学习时的时间(在同济时,老偷偷瞄帅哥帅弟),主要就是有点自己的复习和考试方法而已。复习,在精而不在多。不过,也确实是我靠着缥缈的运气,才考出这样的成绩。
考时,我的心态很放松。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教育学的硕士,在社会上用处不算很大。在我辞职考研时,我的月薪也不高,但可以拿到2350,而且辞职时主管说可以为我加薪;再加上损失的年终奖,其实损失蛮多的。如果我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或者换个职业——做外贸专员,今后自己做客户、开公司,总是可以的。但如若考上这个教育系的研究生,无疑是要拿出三年的时间来学习,还有金钱上的耗费,还有事业上的停滞。最最重要的是,教育系的研究生,跟英语系的本科生,同样到人才市场上去竞争,还不一定谁比谁更吃香呢。
总之,这次研究生初试是这样做结束的。真有些出乎我意料。有些高兴。不过,更长更远的路,还在脚下。前面的人生,充满更多的竞争、排挤,也许有更多的彷徨、伤痛,但怎么过不是一辈子呢?起码我用心的活过,哭过,笑过,挣扎过。无论幸运抑或倒霉,我总是在坚定这样一个信心:我总是要和这不幸的命运作对的。永远都不想面目模糊的、平庸的生活。
我的考试经验,大多都是抄袭的网友们的种种介绍。没有大家,就没有今天的我。最后还是用《红日》来鼓励自己和大家吧: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
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一生之中兜兜转转那会看清楚,
彷徨时我也试过独坐一角像是没协助,
在某年那幼小的我,
跌倒过几多几多落泪在雨夜滂沱。,
一生之中弯弯曲曲我也要走过,
从何时有你有你伴我给我热烈地拍和。
像红日之火燃点真的我,
结伴行千山也定能踏过。
让晚风轻轻吹过,
伴送着清幽花香像是在祝福你我,
让晚星轻轻闪过,
闪出你每个希冀如浪花快要沾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