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
二、数学四的复习
其实我想说的不是数学的学习,而是数学考试的应付!这只是一场应试,我只是这场考试中的成功者,所以我是站在一个应试机器的角度论述数学的学习。斋戒沐浴三天,现在燃起一支烟,开始吧。
(怎么还是没有气氛?差点什么?恩,music~)
1、为了方便叙述,先来笔流水帐:
A 7月中旬——9月下旬:大家都说,教材是基础,那就先看课本吧,高数上我最熟,怎么也算学过两遍嘛,看教材,还真有不少有印象的,当然,更多的是没印象的。用了几天时间,连混带跳地看完了同济四版高数,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反正算是看过了,那就开始看陈的复习指南吧(我最讨厌看课本了,其实我很早就迫不及待得想看题了,所以我看教材完全是应付差使)。
翻开第一题(我把他的那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几招”跳了过去),不会,看解答,不懂(上述过程陪伴了我一个月)。我的复习经历就这么开始的,就这样看,高数跳过了几章,到了线代,索性不看教材了,直接看陈的指南,除非遇到特别基础的知识,指南都不屑讲的才去翻教材(第二遍我的线代用了李的指南,好象效果不错),概率也是如此。这样看了两遍多后,时间就到了9月下旬了。
B 9月下旬——10月底:以前光看了陈的指南了,第二遍以后有的题我可以蒙着解答做个差不多(其实还有点多,只是当时非常满意了)了,仍然整天生活在惶惶不安中,因为当时的感觉是我整天满脑子的疑问,而每天都能解决不少,而疑问的总量却不增反长,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头啊??这时翻出一本同学留下的书:2004年 交大出版社,龚东保编的一本真题,把真题分章节编的,还有自测题,拿来做了做,竟然很多都会做个差不多,自信心第一次膨胀。饿狼似地做完了那里的真题,顺便鄙视了陈:真题这么简单,练习干吗搞那么难(以后的事实证明我这时的感觉是错的,但在当时极度愉悦了我的身心)?然后再把陈的指南看了一遍:题全部跳过,只看知识点,刻意地记了一下,因为我要准备模拟一下了。9月27日(应该没记错吧),中秋前夜,勉强算得上月圆之夜吧,开始做李永乐的经典400题的第一套(满怀虔诚啊:我终于能做模拟了,这天我盼了多么久!),用了不到三小时,在对自己的照顾下,打了109分,虽然有点小得意但也发现了问题:陈的题不算难,我还得回去看。又看了一遍陈的指南,在加上荒废的国庆节,日历翻过了30天,10月27日,一个宁静的下午,做400题的第二套,110分!我该是高兴还是痛哭?一个月提高了1分,静下心想想,虽然分数只差一分,但做题时的感觉完全不同了,不能否定这一个月的努力。
C 10月底——12月底:这段时间是无尽的模拟,1-2天一套400题,10天左右就over了,每天3个小时做题,再针对性地看看指南。分数没有太大的变化,100-120间浮动。然后是陈的临考演习(他前言有句话:考试也不过是一场演习,让我深感赞同),15套模拟,也没太严格按照模拟做,当练习了,期间认真做了一套,拿了133分!有个研友上过陈的辅导班,告诉我陈认为他的这本书很有难度,如果做90分,考试就可以拿到130!呵呵,这难免让我的自信空前膨胀,算是第二次膨胀。一时间我都有种数四没有我做不出来的题的感觉,这当然是错觉:)
D 12月底——考前:还是看指南,做练习,乱七八糟不知哪来那么多题,好多都是研友拿过来请教我的(^_^我当时号称线代王),真题又做了一遍,这次是卷子形式的,2001年以前的真没什么好做的,特别认真地做了下04年真题,138分,其实应该拿146的,低级失误丢了几分,只有道超纲题不会做。这大约是1月10日前的事情,因为以前政治看得太少,英语作文又没练,现在急了,数学得放放了,一两天做套模拟以保持状态,连做带看只用3小时。
E 考试:早上早早起来,拿着指南狂看,临阵磨枪嘛,狂背一些公式,尤其是大数定律那,直到上考场前10分钟。开始答题,刻意地放慢速度(我平时的模拟都在2小时之内解决,但免不了低级失误,上考场前专门研究了这问题),填空很顺;选择题第一题有点卡,有道线代的选择竟然没思路,撂着,有道选择完全是刚背过的公式,中心极限的,得意;看大题,一看没经济应用,有不等式证明,不禁感慨万千,再定睛一看,这么简单?!不等式证明在我眼中已经不算是题了。开始做,高数先把不等式证明放着,做完高数做概率(个人习惯),卡壳了,最后一题一问不会解,撂着,返回去检查选择填空,无改动,顺便把空着的那道选择搞定,做不等式证明,做线代,很顺,信心膨胀,此时看了眼表,过去了2小时40分钟,环顾四周,发现有人还在啃高数大题,同情,再看最后一题最后一问,几分钟解决。边检查边等铃响,铃声响起,一片嘈杂中听见有人叫我:XX,XX题选什么?一个和我一考场坐我前面的研友,赶紧以他听得到老师听不到的分贝作答,看老师没反应,出口气,又听见叫:XX题填什么?我说“是2”,他说“12?”晕,伸俩指头搞定,汗!老师转着收试卷,他的卷子先收,我还站着等老师过来,研友过来一瞅我卷子,这XX题绝对是0!我大脑!@#$%^&,坚持不改,他说绝对是0!老师看见了,训他,我脑中反复斗争,坚持没改,呵呵。
经历完了,大家也许觉得我叙述中描述了太多自己的感觉,别嫌罗嗦,你们在复习过程中很可能也出现这种感觉,我的叙述会给你前车之鉴的启示。
很抱歉,数学的还没有写完,我会尽快写好
学习过程篇之数学四之二
谈感受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是没货,而是太多太乱,很多都是意会而不适合言传的东西,大家将就着看吧:
数学,有人说是需要天分的,这话有些真理的成分。我认为数学的学习确实需要一颗睿智的头脑,这所谓的“睿智”与否不是聪明与笨,不是理解能力的差异,而是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就是时刻把握自己该做什么了,如何去做,做完收获了什么的能力,而不是具体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的问题(这点我相信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当然,也不是整天胡思乱想——寻思捷径之类的,不是左顾右盼——看别人的进度,方法等。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天分就是指这,所以其他的人就要学会去保持(注意:是“保持”而不是“获得”,因为没有上述能力的人只是没有发现或是被某些东西蒙蔽、扰乱)头脑的睿智,所谓有天分的人自发地在贯彻着这些东西,而其他人就要自觉地去执行,刻意地去执行,直到它形成习惯(李嘉诚说过“……行为形成习惯……”),直到也可以自发地执行,此时,所谓的“天分”就回来了。(不知道我解释清楚没?不明白了无所谓,继续)
2、下面提一些对大家的态度或者说是思想有所改进的东西:
A 不要期待质变,而要善待量变。很多人在复习过程中整天向往着来个“质的飞跃”,而学习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理由有“飞跃”的。也许有的人某时会突然悟到些什么,会出现别人看来是“质变”的现象,但马克思说过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所以还是量的积累的功劳。整天向往质变,很可能让你急于求成、好高务远,而不能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去复习。
B 认识“潜移默化”。很多人老是在抱怨复习没有提高,他们所希冀的提高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实际情况是复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多的是潜在的提高,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所以,短期内不要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提高(例如成绩的提高),扎扎实实地去复习吧,长期会给你想要的效果。
C 对你的“理解不了”泰然处之。理解不了很正常,不要着急,更不要觉得绝望而放弃复习。很多人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就翻来覆去的看这个点,拼命苦想,通常是仍然不得要领,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心情。根据我的经验,先把理解不了的放着,继续往后看,在后面可能一个和此知识点完全不相干的地方你会得到答案,我的感觉是有时候就是纯粹的莫名其妙得地解决。
D 抗着一大包疑问上路。因为我的基础很差,从开始就是一肚子的疑问,起初想把疑问整理一下以方便解决,却发现根本无从写起,所有的疑问都是那种朦朦胧胧、理不出头绪、说不出口的(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的)。没办法,继续向后看,遇到新的知识点仍然是不理解,但不断的前进会让你解决一些以前的疑问,当然会有新的更多疑问出现,道路的尽头似乎是更大包的疑问,但经过不断重复地看,真正的尽头就是全部问题的解决。
E 把握全局。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全局性的眼界。有时你看完整章、篇,其中的问题一个也没解决,但再重头看时,对于某个知识点你就会获得一种新颖的角度,这得归功于你对全局的把握。
不要割裂地去复习,每个知识点都互相穿插,这点以线代为最,所以看每个知识点时要刻意地去延伸思绪:看它是如何与其他的知识点相联系的。
3、再来点细节性的
A 前期的复习是要做到对知识点的理解,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看题或做题(这时恐怕自己做不了),看教材?那里的介绍都太抽象了,我是理解不了。
通过看/做题来帮助理解知识点,有难度的题加深你的理解深度,大量的题拓宽你理解的广度。所以前期需要大量地做题而不管它是否考研的类型,不能说此章不考大题你就不看关于它的大题,在复习前期你需要它们帮助你理解。
(还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提醒,看定理定义时注意它的题设,我开始时老在这上粗心^_^)
B 中期就要注重于知识点的运用和学习技巧
还是说做题,很多人说陈的书中的很多技巧都是想不到的,但题做多了之后,不但技巧熟练,而且你一看到题就知道该用什么方法了,说是熟能生巧也好,思维定势也罢,最后的效果就是做题的快速,精准。
再说做题,做题不能光着眼于题,要做前分析、做中思考、做后总结,这是思路,具体怎么去做自己把握吧。
C 后期的复习大家一般都是以模拟为主,很好,但我还想说一点,模拟练习由于受制于出题人,有时连着N套模拟都没有涉及某个知识点或是题型,所以自己要有所留意,及时地去针对性的巩固(复习指南一般是比较全面的,所以模拟时也不能完全扔了它)。
至于通过模拟发现问题,察遗补漏就如下雨要带伞般理所当然。
D 虽然考研免不了出难题,但所谓难题,有两种,一种是讲究技巧的,可能没掌握这种技巧就完全无从下手了,这点以高数中的证明题为最,对于这种题我也是心存畏惧,没有什么好招的,只有多学习方法,积累经验以备照搬之用;另一种是需要层层地推敲,由最外层,剥茧似地一步一步往下作,只要心思缜密,操作细致就可以搞定的,这种题以概率大题为最。
E 考前,随便找点题,练练手,保持状态。还有,好好背背那些晦涩的公式,死记!
F 大家看到我提到频率最高的词了么?“做题”!还有记得用心用脑^_^
数学就到这了,轮到政治了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