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之道
在有些情况下,选择你未来的导师甚至决定了你要选择的学校与具体的专业。现在各个专业的研究领域都比较的宽松,当然这是考虑到某一学科专业的所有研究人员所覆盖到的相应研究领域的整体。而具体到某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与学术兴趣就比较“狭窄”了,否则他就不会被称作“专家”了。这样,如果你对此学科的学术兴趣恰好落在了所报考学校的该学科专业的所有硕士导师的研究领域与学术兴趣的空挡中去了(这种事情很容易发生在所报学校相应专业的硕士生导师数量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那么,即使你已经考上了硕士,也很难比较轻松的完成你的硕士学业了,这一点会直接反映在你的硕士学位论文从选题到研究与写作的全过程中去,假如你又是因为自己的学术兴趣而坚定的走上了考研这条道路,那么很可能你就要相对“困苦”的度过自己硕士生涯的后半期了。
面对以上的种种困境与问题,笔者不得不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负责任的提醒广大打算考研及正在考研的同学们,避免这些问题发生在你身上的关键就在于在选择自己的考研专业与报考学校的同时,请一定要看准你未来的导师。正确的筹划自己的考研专业与学校的步骤应该是:
1. 你未来两到三年想从事的学习与研究的大体方面;
2. 与以上方面相一致的相关专业的导师情况,如其所在的具体专业与学校;
3. 报考你认为最合适你的这位导师的硕士研究生。
在优先选择导师的情况下,你要特别注意有的导师不只在一所学校或培养单位招生,因为他可能在多所招生单位做兼职导师。同时,有的导师在同一学校的不同培养单位(院系)的相关专业招生或是在同一培养单位的不同硕士点上招生。另外,曾经有的同学在选择导师时,只从学校网站上的导师信息中来确认自己报考的导师,结果考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位导师因为快要退休实际上已经不招收研究生了,这时自己不但很被动而且已是悔之晚矣。这一事例也说明了现在不少学校的院系网站的信息更新严重滞后,如果你不慎以这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信息作为选择导师的参考,那么,你可能会“重蹈”上边那位同学的“覆辙”了。这也就要求考研的同学要对所选导师与报考单位的情况作深入的、实际的了解,最好的渠道就是通过对这位导师的在读硕士的询问与介绍。
当你在选择导师问题上做了认真严肃的考虑后,你就会发现那些教育背景、研究领域与学术兴趣与你自己存在高度一致的导师,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数量不会太多,这时你可以再结合学校的学术氛围、学校所在地、研究生待遇等相关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选择。总之,你极有可能会发现那位在某某学校某某专业的导师就是你实现理想的最佳引导者,这时就请你信心百倍的奔向他去吧。
在茫茫“导海”中,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的选出最适合你的那位导师呢?就请你到最近几年的相应专业学术期刊与图书馆中相应的学术著作中去搜寻吧,你未来的导师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他(或她)呢。也许,由此你们会成为一见如故、教学相长的忘年之交。
最后,笔者想到了国外的研究生教育中所要求的正是以自己的研究计划为导向而选择大学与导师。因为国外没有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能不能申请到入学通知与奖学金支持都与你对导师的研究领域与自己的科研能力及学术兴趣的深入把握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导师的学术研究不甚了解,那么,你的入学申请很可能石沉大海,这样你可能不得不严肃认真的首先考虑选择导师问题。而我国实行的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制度,对选择导师问题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有所掩盖。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的掩盖而已,由于导师与学位论文指导的直接关系,考研的同学们还是要将导师选择作为考研路上的首要考察因素。选择研究领域与学术兴趣与自己相一致的导师,就是你迈向考研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小贴士】
在关于导师的选择问题上,笔者将在此给出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首先,所谓“选择导师”强调的是选择合适你的导师,关键的要求是你是否能比较明确的把握住自己的研究兴趣。这是你选择导师的参考点,如果对自己的学术兴趣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选择也只会是盲目而轻率的。一般来说,经过了本科学习阶段,一个人的研究兴趣已基本确定下来了,不会有大的改变,如果说有所改变的话,也只会是在较大的研究领域下的一些相对具体的问题上。如果你认真浏览一下自己平时在图书馆借阅的相关学术方面的书籍与期刊,你日常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及自己的志向与职业理想,你可能的研究兴趣应该已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其次,对于“候选”导师你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着力比较和选择:1.导师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如导师的专业背景、学历、国内外的访学经历及主要承担的课程等;2.导师所在的招生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时间,导师是否同时是博士生导师,如果是博士生导师,那么,应该注意该导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的时间及所在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时间;3.导师近期参加或承担的课题项目,如课题的级别、性质及委托单位等;4.在考察导师的学术专著与论文的时候,切勿忽略了导师参编的内容及在论文集中被收录的文章,因为这两种情况往往是我们无法在图书及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而同时却更为可靠的反映出了导师的学术兴趣与研究专长。
最后,在理想情况下,应该尽量与导师的在读硕士及导师本人取得间接或直接的联系后再做出慎重的决定。
相关推荐:推荐:2010年考研初试应考必读实用宝典·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