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试篇
我的初试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学到我这个样子,并考到相应的成绩,很容易做到的。
1. 前期准备
1.1 确定目标
我花了2年多的时间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考验了2年之后还有强烈的动机,于是我开始考了。我考虑了学校实力和地理位置,目标定在北大、北师大、华南师大等几所前几甲在北京或者广东的学校。然后就是专业,考虑了一下自己的背景、实力、还有未来的前途设想,我报了基础心理学的认知方向。即便将来录取的专业方向并不是我的初衷,也没有关系,我的底线就是能够上线,学心理学就行。我想说,尽量把握主动权,但也不要小看命运的捉弄。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
我主要是在网上搜,看看学校、方向、导师的资料以及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帖子,还有就是后来和同学以及同学介绍的上届师兄姐交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门路。
考研的同伴,一般最好找同类的,比如都考心理学的,都能熬得住的。我认识了几个同学,有很厉害的同学,不过由于天南地北,基本上我就靠自己了。但是能投缘,长期联系,互相支持,共享信息,众人拾柴火焰高。
最大的益处之一就是认识了很多有理想又上进又努力的同伴,另外就是辅导班名师课程对我这个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相当于上了一个浓缩版的大学,呵呵。我公共课报了新东方的网络班,课程固然不错,但是没有同伴一起学,很难靠自律完成这么多课程。
1.2 参考书目
我当时用的专业课教材(一本为主一本为辅,至少要把主的看完)和公共课教材如下:
类别 | 书籍 | 作者 | 出版社 |
普通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主) | 彭聃龄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心理学与生活》(推荐) | Zimbardo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实验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1 | 朱滢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实验心理学》2 | 郭秀艳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 舒华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发展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林崇德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儿童发展心理学》 | 刘金花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教育心理学 | 《当代教育心理学》 | 陈琦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教育心理学》 | 冯忠良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心理学统计 | 《行为科学统计》 | Frederick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 张厚粲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心理测量学 | 《心理与教育测量》 | 戴海琦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心理测量学》 | 郑日昌 | 人民出版社 |
类别 | 书籍 | 作者 | 出版社 |
英语 |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 张剑 | 世界图书出版社 |
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说文解词 | 张剑 | 世界图书出版社 | |
各题型讲义 | |||
政治 | 大纲解析 | ||
任汝芬序列一 | |||
任汝芬序列三 | |||
任汝芬序列四 | |||
各题型讲义 |
1. 必修课
不要相信所有历史经验,然后开始建构你的相信。
1.1 动机课
看过但丁《神曲》的人都知道,理性能够带领我们渡过地狱,但是只有信仰才能引导我们进入天堂。解决了动机问题,才有所谓的方法问题。要肯定别人的经验的同时又要否定别人的经验,人家一天学12个小时,但是对于我可能顶多6小时, 不过没有关系,我仍然毫不畏惧的按照我的方式学习。
1.2 专业课
专业课我要求自己必须达到最最基本的1点:弄懂大纲解析100%的内容。
1.3 公共课
而政治,我必须达到最基本的1点:必须读完任汝芬的序列一;
而英语,我必须达到最基本的1点:必须背完单词,但是我背了1遍,没记全;
1.4 心情课
心情很重要,每个考过研的人都知道。所以我总是保持正性的心情,加上我是个乐观者,心情小幅震荡也不在意。而负性或者是大起大落则会导致可悲的后果。
1.身体是心理的基础,我这段时间吃得好、睡得多,中午还打盹。
2.准备一些强心剂,比如无敌闺蜜(每次都能把你从黑暗深渊拯救回来),励志名言、书籍,音乐等可以把心情掰过来甚至引燃熊熊烈火的任何人、物、事件。
1.5 运气课
不可不说,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的努力越多,运气的比例可以越小。你的人脉、信息、交流越多,你的运气也就越多。考研不是一个人玩的游戏。
做到以上几点,我觉得,在国内考研,初试基本能过任何学校的复试线。
实际上,考研都是很基本的东西。别希望通过做题来覆盖所有考点,或者争取押到原题。你不大可能做得到,因为你不是在高考,你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气氛了,光是你自己是没有动力、没有自律、没有时间来完成的。总之,学要“懂”,做要“会”。
2. 初试历程
我在2009年考过一次,当时我还没有辞职。我心理学只看了半本心理学与生活,政治一点没看,英语一点没看。成绩是:心理学120,政治49,英语54。
之后我就开始一边工作,一边零星的看书,实际上主要还是《心理学与生活》,以及一些心理学通俗读物,没辞职之前,我几乎没有看考试教材。
09年的5月我报了,交钱的那一天我同时购买了他们推荐并出售的所有心理学教材。于是我就在一边工作,一边开始看考试教材了。正式的考研复习是从09年8月辞职之后开始的。心理学与生活我看过一遍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除了给我一个心理学的全景之外,还对维持我学习所考科目的兴趣起了强心针的作用,至少我不会对某一门心理学课程感到厌烦。
我的复习基本根据各个阶段班的进程进行的,因为我为了听懂课程,必须跟着看完书,这一点确实受益不少。比如必须完成既定复习阶段:基础(8~9月)——强化(10~12月)——冲刺(12~1月)。
8月,我辞职到上基础班之间的时间只有一周多,为了听懂课,我把普心看了一遍,发心浏览了一遍,而实心、教心、统计和测量只看了小部分,没看完,上课的时候几乎相当于是新学而不是复习。幸好我的理工科背景让我毫不费力的理解统计和测量,理解实验也不需要费劲很大劲儿。普心和发心也看了所以理解起来也还行,教育对我来说就是全新的,不过因为大家都在接受教育,总的来说也不至于听不懂。
基础班的普心老师的声调平了一点,使得炎炎夏日之下某些同学兴奋程度不够而瞌睡。不过我想起为了这个花了不少银子,十分龙马精神的听完了,以后的很多课我都是这么龙马精神的。感觉她的讲义不错,不过就是进度把握不够,后面讲得有些着急。
实心老师算是我的实验启蒙老师。他的课很直板,只要一到他的课,我就必坐在第一排,一直都从他的课得益不少。另外他的批评也激励着我前进,然而很多同学似乎不乐意听。
发心老师讲课很有艺术性,讲的生动有趣,不过也是进度把握问题,后面也是讲的有点急。但是他的前期作用还是很大的,最起码勾起了我的兴趣,看琐屑无比的发心能坚持下来。
教心老师讲课不但有艺术性,而且内容也把握的不错,不过他主要是抓重点,细节可能注意少了点。同时他挺幽默的,前期作用也是挺大的,对很多同学都如此,也提起了我学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统计和测量老师讲的不错,各个阶段班的统计和测量老师都讲得不错。我几乎不用怎么看都能懂。
上完基础班后两个月内,我才看完一遍书,其中普心我看了两遍。实心我可是很重视的很认真的看了一遍,发心也是看了一遍,教心和统计、测量除了后面的部分看的比较粗,基本上所有书都看完了。
10月,到了强化班了,因为自己对数学还是挺有自信,所以才不那么管统计和测量,教心因为内容很少,也不太仔细。因为看过了书,听起课来十分明白,所以感觉这回老师的影响倒是其次了,我的注意力都在课程上了。强化班之后就要涉及到做题了,我必须把没看的部分都看完了,然而统计非参数检验那部分没看、测量的测验应用部分没看、教心有点粗糙。不过普心和实心、发心我倒是费了很大劲儿,基本看懂个九成。
11月,大纲和大纲解析都出来了,我就开始研究大纲解析,全面仔细的读,把握全部的考点。并且,大部分内容我后来还复述了2遍。大纲解析我全部都看了,正好补了书上没有看的,没读懂我就去看书,这样渐渐的把书中该看的都看完了。然而这一点也带来了隐患,因为后来我就关注大纲解析了,书终究还是没能全部看到位,功夫没到家。也由于我要开始做点题了,之前看书花的时间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减少看书的时间。我做题做的少,核心习题集我就是看一章书,做一套。还有是另一个复习指南和习题集,我整个考研期间,也就是做了这些习题集,再加上模拟卷几套(也没全做)。不过另一个这个习题集题目虽然不多但是还是十分认真的,真的就是精炼了。
公共课我报了新东方的网课,不过我没有空全跟着网课。政治还是听了挺多,主要是靠序列一和序列三、四,还是挺好对付的。序列一、三看完并做完上面的题目,然后就做序列四,我就没做别的了。英语我考的不好,因为英语还是要练而不是听课听出来的,我就是看得少时文,写得少作文,不过我也用了一周去练作文,所以总算保住了英语。
12月,就剩下一个月了,我上完了点睛班和模考班。这两个班老师特别厉害,普心、发心、教心几门课的讲授,点点俱到,总结的纲要也很明了简介,比较好用。实心老师仍然没变,不过我这回总算是能全明白他讲的课了,呵呵,表明我已经达到了他的所谓“入门”了。统计和测量也不错,一直都不错。
之后就是看大纲解析了,我也想在看一遍课本,可是发现无论怎么安排也没法全部看完,只好挑着看,比如教心我一直没有下功夫,这个时候我还是再看了一遍,普心我基本靠大纲解析了。实验心理学还是一直不敢放松,我后来发现郭秀艳那一本也是很多知识点的,我就就看一些重点章节和一些没有的概念比如直接和间接知觉等。发心、统计和测量也基本靠大纲了,看的不是很懂得就去看书,但是可惜直到最后,非参数检验和测验应用始终不是很熟,结果我为此付出了代价,就是最后一道题做不出来。
这里插一段离题的话,我还有很多知识点都没掌握到位,这影响了我的心情。越是到临考,我的心情就越容易波动,也就是这个时候培养了一种新的爱好,重金属音乐。我是浏览一个非常喜欢的音乐网站时候发现的,感觉自己心很乱的时候,就听重金属音乐,以乱治乱,很奏效,不过不能听太久,耳朵受不了。
1月,最后10天,我拿模考卷来做,一天一套,做了6套,连主观题都做了,然后严格按照答案估分,每次基本都有220~240之间,结果我考完之后,通过和模考题时候的感觉比较觉得差不多,就估到240,后来修正了下230,结果还是比230低了,不过低了5分而已,也算是估准了。政治呢没做别的什么模拟卷,英语做了一套,当时有70分左右,可是真考研了却差远了。可见今年英语还是有变化的。以后的考生要更加艰难了,必须真的下功夫,不可侥幸。
做题不是目的,一定要读懂教材,英语则是读懂词汇。做题是为了能够用的出来,并且是有组织的用出来,尤其是主观题这一点更加重要,解题要有框架。我特意的训练和总结了一下客观题的技巧和主观题的框架,结果似乎还挺奏效。
2010年1月9日开始考试,政治做完感觉良好,英语做完就想自杀,专业课做完就活过来了。后来估分八九不离十。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