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采访方案就是送分”,笔者虽不完全赞同,亦不彻底反对。因为它有着固定的结构,所拟方案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所提的问题,以09年采访刘翔为例:
答:采访方案如下:
(一) 采访主题
(二) 采访对象
(三) 采访准备
(四) 采访提问
(五) 材料整理
以上就是采访方案的完整结构,第五点可要可不要,并无大碍。决定得分高低的就是第四点。至于提问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看提问是否尖锐、是否犀利,关键是看是否问出了受众想知而未知的东西。那受众都想知道什么呢?笔者觉得,记者也是受众,而且大家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准研究生,身份应该更接近受众,而非记者。那就让我们按照常理去推断,“刘翔退赛后,我最想从新闻报道中获取什么信息”,这自然就是记者必需提的问题,那么以下提问就在情理之中了:“你受的什么伤?医生的诊断是什么?”“你是突然受伤,还是一直都有此伤?”。当然,面对刘翔这么一个特殊人物,而且采访主题是“刘翔的受伤状况以及退赛的相关情况”,所以提问仅止于此肯定不够深入。
因为事件的焦点是“退赛”,肯定得围绕它做文章。家门口前的奥运会赛场退赛,如此重大的决定,是站在跑道上临时做出的,还是早有打算?而刘翔作为一个体制内的运动员,退赛与否,决定权是否在他自己呢?所以这就有了以下提问:“退赛是临时决定,还是早有打算?”“退赛是你自己的决定,还是其他方面的意思?”这里的“其他方面”用的极妙,既表达了记者的意思,又避免了对他人或任何机构的冒犯。当然,笔者可没有这个水平,这是后来在别人提供的一份答案中看到的,所以就有了之前提到的“悟”。到此,已经问了四个问题,如果觉的不够,还可以加上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如:“医生的医疗方案是什么?”“退赛后的训练安排?”“对于一直关注和支持你的人,你想说些什么?”这样肯定就足够了。
采访方案的另一个得分点是“(二)采访对象”,这在采访刘翔中没有体现出来。以08年的采访方案为例,当年的题目是“安徽省考研计分划入B区”(笔者到网吧发这篇文章时,才得知今年A区B区合并了,真是“世界变化太快”),这就涉及多个采访对象,如果遗漏了关键的采访对象,应该也是要扣分的吧。该题的采访对象主要有:1.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2.高校研招办相关工作人员。3.高校研究生导师。4.08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5.准备以后报考研究生的人员。
然后在采访提问部分,就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提不同的问题了。
新闻写作方面,用的是戴振雯老师的《当代新闻写作教程》。据笔者认识的一安大新闻学院女生说,“戴老师人非常好,大家都叫她‘戴妈妈’”,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实务试卷中关于消息,有两大题。一是稿件评析,二是消息写作。稿件评析一开始时笔者也是摸不着北,非常明显的问题也看不出来。例如09年张艺谋的那道题,有两个明显缺陷,但在09年的考场上都没看出来。一是标题有歧义,因为“婉拒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邀请”,也可以理解为“婉拒参加或出席开幕式,而非担任导演”;另外是消息来源单一,因为发出邀请的是伦敦奥组委,但文中没有对其的采访。面对稿件评析,后来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反复看书,将书中所提到的消息稿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罗列出来,和作品进行生硬的対照。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
然后就是新闻语言、新闻来源、新闻精华之类。随着重复的遍数越来越对,感觉慢慢就来了。因为逐渐的,笔者就发现,书中有特定的章节论述消息写作要求,而把“写作要求”反过来,就成了稿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了。比如第二章第三节“新闻写作基本要求”,该节第一条是“新鲜及时”,那么反过来想,稿件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不新鲜不及时”,这就要看稿件是否突出时间的最近点,而不是像09年张艺谋的那道题,导语中用“日前”蒙混过关,这明显使时效性打了折扣,这不就是“不新鲜不及时”么!再比如,第八章第五节“导语写作基本要求”,第一条是“要突出新闻精华”,那反过来就是“没有突出新闻精华”。例如10年考题中,稿件评析里的“市财政劳务输出专项资金100万元”是重要的事实,应加以突出并具体交代使用的方法、范围等,但消息中却放在最后,未做具体交代。09年考题中,张艺谋那篇稿子的精华自然是“婉拒邀请的来龙去脉”,但消息还没把这个事情交代清楚,第二段就扯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些都可算作“没有突出新闻精华(重点)”。
其次是消息写作,这和稿件评析是相通的,将消息写作的要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弄清楚,然后按照要求写作便是。当然,这说来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但笔者觉的,逻辑就是这样:既符合书中的写作要求,又规避了书中题到的一些毛病,自然就是好的作品。写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一点书上说的很细致,在此无需多言。09年的考题,邮箱地址中文化就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例子。笔者当年拟的标题,现在还印象很深:E-mail地址能用中文啦!导语是个提问式:E-mail地址也能用中文?——对!据本月发布的邮箱名称母语化标准……该消息的新闻精华,应当就是邮箱地址能用中文这一事实,次重点应当是这一技术发展中,中国人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次次重点应当是邮箱名称发展历程的背景知识了。另外,导语之前的“本报讯(记者 XXX)”不能丢,说来惭愧,2011年考研,笔者就把消息头忘写了,当时也的确感觉像少了什么,但就是没有发现。从考场出来,刚走几步,突然记起,但为时已晚!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低级错误吧。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领悟消息写作的要领的确是个缓慢艰难的过程,在此可供参考的点子如下:在自己的圈子里,找一个懂消息写作的人,将你写的稿子拿给他指点,一般而言,你肯定会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笔者是觉得,自己一般难以看出自己的稿子有何纰漏,哪怕是非常低级的错误!这和英语老师,总能一眼看出我们英语作文的毛病,道理应该是一样的。笔者在09年考研看书时,曾把稿子拿给校报编辑指导过,她是安大毕业的新闻学研究生,虽然她的批评让人很是惭愧,因为笔者的稿子,当时竟是出现些低级错误,但在写作水平上,笔者无疑往前迈了一步,而这则来自于她的指点。今日想来,她算是笔者学习新闻的启蒙老师了,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所以建议大家也寻找一位自己生活中的高人,相信高人的肩膀,定能让我们看的更开阔走的更辽远。
消息写作再补充一点,参考书中第十一章开始,就不是讲消息写作了,这一部分,有时间的话浏览几遍,没时间的话,不看应该也无大碍。
实务试卷上还有一道大题,评论写作。08年没考,09、10年都考了。今年换了个形式,考的是评论的评析。这和消息的评析和写作所遵循的逻辑也是一样的。例如,吃透评论写作的要求,弄清论证的方法,牢记评论写作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至于参考书,用人大版,还是用复旦版、高教版,问题都不大。评论写作,笔者觉得关键是靠日常的积累,而这积累则主要来自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这可不是说评论写作不用准备,或者是准备了也没有用。较之以前的写作文,消息写作与评论写作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找本书研究一下,肯定是必须的,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在此提供一下两个具体建议:一、将某篇评论和教材中的写作要求、方法之类进行対照,细细体会,这同消息写作的学习是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当你看到一些貌似很优美或很有哲理句子,应当把它抄下来,偶尔看看,尤其考前要看看,以资模仿。咱水平虽然不高,但在考场上,借用几个别人的句子,最起码可以假装水平很高的样子!二、找本评论赏析类的书看看,无论对于评论写作还是评析,都是有用的。至于评论的其他方面,什么角度、深度、论证方法之类,教材上都有论述,而且深入浅出,无需笔者在此瞎操心了。
根据安大官网10,11年的考试范围,都包含编辑学,09年安大招生简章没有提到。但从10年的试卷来看,纯粹的编辑学知识涉及甚少,基本没有发现。今年实务第一大题变样了,不是考需要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而是用一个关键词概括采访、评论、编辑.....并说明理由。这里算是考到了比较纯粹的编辑学,但它也不是死板的写在书上的某个明确知识点,也是仁者智者,各持己见。笔者10年考复旦新闻学时,看过复旦版的编辑,因为复旦是要考名词解释的。至今仍然记得,10年复旦实务试卷,共三大题,第一题名词解释,第二题论述,第三题评论写作。第一题共四个小题,每题20分,其中一个就来自于编辑那本书。笔者手头上有复旦版的评论和编辑教材,但今年考研准备阶段,是没有碰过这两本书的,应对考试,未见有多大困难。所以,关于编辑学,建议大家找本书,大致做个了解,应该就足够了。
学习新闻实务,不可不做的功课就是看别人的作品。除了书本,就是杂志报纸了。笔者考研期间,《南方周末》基本每周必买,当然,总是看不完,但头版与评论版一般都会仔细看。其他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值得一看。考研看书期间,总有走神、焦虑、纠结、压抑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可以打着学习专业课的幌子,堂而皇之的看报纸,何乐而不为呢?
复试,这是个绵长而复杂的话题,但笔者只打算用简单而朴素的逻辑稍作论述。
笔者认为,如果初试被淘汰,那么备考期间用于关注复试的时间和精力,都将付诸东流,毫无意义。而如果将用以关注复试的时间和精力累积起来,用于看书,是否能为我们增加1~10分,甚至更多分呢?而这1~10分是否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呢?——不得而知!
当然,相信现在作为准研究生的你,一定能够顺利进入复试。但安大一贯分数出来较早,今年二月底出分数,四月中下旬才复试,至少也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那时我们再去全方位的了解复试,既有更加丰裕的时间,又有更加充足的动力,不是么?所以,笔者建议,关于复试的一切,还是等初试之后再去了解!现在花大把的时间去了解复试,未免所得不抵所失。
以上只是笔者去年才产生的想法,因为前两次考研时,笔者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复试,尤其是在“复试黑”“安大黑”“复旦也黑”“调剂更黑”的言论漫天飞时,又何尝能够按捺住自己。可现在回头想想,那些功夫都成了白搭,只是浪费时间,同时也扰乱自己心绪罢了。如果连复试都进不了,复试的黑与不黑又与自己有何干系!
笔者和很多同学一样,来自农村家庭,整个家族里,自己就是那个学历最高的人,套用《裸婚时代》里的话说,“他们,有的是背景,咱有的,只是背影”。初试之后,很多同学都或明或暗的建议“攻关”,笔者倒不是要将自己标榜成不与所谓之黑为伍的清高之流,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如果说既有“运作”的必要,也有“运作”的条件,关键时刻,吾如此之大国之智慧公民,纵是拼了血本,也绝对毫不含糊。可终究,怎奈何,笔者乃一介庶民,仅是个“只有背影”的人。所以,笔者能做的,只是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先是复试中的笔试,再是面试,最后是师生互选。
复试成绩公布到师生互选之间那几天,真可谓度日如年,亦可比热锅上之蚂蚁,其揪心与焦虑,今日真是不堪回首……但最终,笔者被录取了!如果你是属于“有背景”的那一部分,自不在讨论之列;但如果你同笔者一样,只有孤零零的背影,也不用担心,笔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还害怕什么呢?而且,笔者坚信,当实力派的“背影”和花瓶式的“背景”狭路相逢时,胜出的必将是前者!因为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我们对新闻学院的老师有信心。所以,与其嗟叹缺少那么一个“背景”,远不如,静下心来,全力充实自己的“背影”!这,才是天下之正道,尽管它满是沧桑。
2009年5月,笔者来到合肥,开始了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校漂生活。那时,就和同学开玩笑说,你们毕业了,哥到合工大读“大五”。未曾想,时光悄然,悠悠年华,笔者在合工大,一晃就是两年,从“大五”读到了“大六”。
一直以来,笔者都觉的,自己也勉强算是个学习刻苦的学生。通过求学,笔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所以对这条路,是心怀希望的,而这条路,也的确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巨变。回想过去,自己的求学之路倒也一直顺顺利利,未曾有过什么大风大浪,但考研,算是彻底的栽了。现在见到读研的大学同学,该叫他们学长学姐了,因为当笔者研一时,他们已经研三或研二了。当然,庆幸之处在于,尽管笔者跌倒了,但也爬起来了!
站在当下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所能做的只是回忆,或者是从当年零碎的日记中,去寻找那时内心深处的一些蛛丝马迹。笔者始终以为,今日的回忆,多少夹杂着今日之“我”对昨日之“我”的臆想,再加上出于种种考虑,而对昔日感受的不自觉筛选,回忆大多难以完全还原当年的真实!所以,只选择叙述记忆中些许深刻而不连贯的片段:
2009年6月,笔者回到学校答辩。也就在这时,昔日与自己一起看书一起占位的同学,陆续收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有安徽大学、上海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而不考研的同学,大多也签了就业协议,或等待上班,或是业已在外上班挣钱。毕业了,或工作,或读研,而自己,却在一所原本与己无关的学校开始了所谓的“大五”。那年那刻,心中定是五味杂陈吧!
2010年1月,笔者在合肥市包河区某中学,参加了复旦大学10年新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面对政治试卷,三年的感觉基本雷同,即不觉难,也不觉易,反正浑浑噩噩的做完了。面对英语试卷,依旧是2009年的感觉,搞不清阅读理解的讲的是什么内容,作文也停留在凑字数的水平。而新闻史论,死记硬背的问答题答的磕磕绊绊,从未相见的专业术语,更是让人望洋兴叹。相较而言,新闻实务111分,算是考的不错了!
10年考试之后,言论一致认为“英语很难”。但笔者总觉得,当我们张口指责“xx很难”时,和承认自己“xx水平不够”是一个意思。不同在于,前者把责任推给了其他方面。而且这样的推诿,往往很能够引起“共鸣”,且给彼此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台阶,因此“xx很难”得以大行其道,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而它,足以将每一个不同的声音湮灭掉。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准研究生,且不论你是否同意笔者的观点,但不知你有没有觉得,以上所述,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沉默螺旋”?
2010年3月,复旦的分数出来了。坦诚而言,史论考试结束,笔者作为祖国之大好青年,就做好了支援祖国边疆的打算。只是分数,比预想中更低。要不要第三次考研?对笔者而言,这不是一个需要太多权衡与考虑的问题。需要权衡与考虑的是:这一次,该考哪所学校?复旦,你敢么?安大,你就一定能考上?
彼时,笔者回到了就读大学的江南小城xx市,成了一家火锅店的服务生。这的确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那时,和同学打电话,总是羞于启齿,一说到工作,总是寥寥几句,然后立马岔开话题。不过,在那里,笔者拿到了生命中第一笔真正的工资,也度过了比较安逸和愉快的半年,直至10年7月。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