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经验 > 正文

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

为方便考生复习,考试吧整理考研经验“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供广大考生使用,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有人说“采访方案就是送分”,笔者虽不完全赞同,亦不彻底反对。因为它有着固定的结构,所拟方案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所提的问题,以09年采访刘翔为例:

  答:采访方案如下:

  (一) 采访主题

  (二) 采访对象

  (三) 采访准备

  (四) 采访提问

  (五) 材料整理

  以上就是采访方案的完整结构,第五点可要可不要,并无大碍。决定得分高低的就是第四点。至于提问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看提问是否尖锐、是否犀利,关键是看是否问出了受众想知而未知的东西。那受众都想知道什么呢?笔者觉得,记者也是受众,而且大家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准研究生,身份应该更接近受众,而非记者。那就让我们按照常理去推断,“刘翔退赛后,我最想从新闻报道中获取什么信息”,这自然就是记者必需提的问题,那么以下提问就在情理之中了:“你受的什么伤?医生的诊断是什么?”“你是突然受伤,还是一直都有此伤?”。当然,面对刘翔这么一个特殊人物,而且采访主题是“刘翔的受伤状况以及退赛的相关情况”,所以提问仅止于此肯定不够深入。

  因为事件的焦点是“退赛”,肯定得围绕它做文章。家门口前的奥运会赛场退赛,如此重大的决定,是站在跑道上临时做出的,还是早有打算?而刘翔作为一个体制内的运动员,退赛与否,决定权是否在他自己呢?所以这就有了以下提问:“退赛是临时决定,还是早有打算?”“退赛是你自己的决定,还是其他方面的意思?”这里的“其他方面”用的极妙,既表达了记者的意思,又避免了对他人或任何机构的冒犯。当然,笔者可没有这个水平,这是后来在别人提供的一份答案中看到的,所以就有了之前提到的“悟”。到此,已经问了四个问题,如果觉的不够,还可以加上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如:“医生的医疗方案是什么?”“退赛后的训练安排?”“对于一直关注和支持你的人,你想说些什么?”这样肯定就足够了。

  采访方案的另一个得分点是“(二)采访对象”,这在采访刘翔中没有体现出来。以08年的采访方案为例,当年的题目是“安徽省考研计分划入B区”(笔者到网吧发这篇文章时,才得知今年A区B区合并了,真是“世界变化太快”),这就涉及多个采访对象,如果遗漏了关键的采访对象,应该也是要扣分的吧。该题的采访对象主要有:1.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2.高校研招办相关工作人员。3.高校研究生导师。4.08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5.准备以后报考研究生的人员。

  然后在采访提问部分,就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提不同的问题了。

  新闻写作方面,用的是戴振雯老师的《当代新闻写作教程》。据笔者认识的一安大新闻学院女生说,“戴老师人非常好,大家都叫她‘戴妈妈’”,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实务试卷中关于消息,有两大题。一是稿件评析,二是消息写作。稿件评析一开始时笔者也是摸不着北,非常明显的问题也看不出来。例如09年张艺谋的那道题,有两个明显缺陷,但在09年的考场上都没看出来。一是标题有歧义,因为“婉拒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邀请”,也可以理解为“婉拒参加或出席开幕式,而非担任导演”;另外是消息来源单一,因为发出邀请的是伦敦奥组委,但文中没有对其的采访。面对稿件评析,后来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反复看书,将书中所提到的消息稿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罗列出来,和作品进行生硬的対照。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

  然后就是新闻语言、新闻来源、新闻精华之类。随着重复的遍数越来越对,感觉慢慢就来了。因为逐渐的,笔者就发现,书中有特定的章节论述消息写作要求,而把“写作要求”反过来,就成了稿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了。比如第二章第三节“新闻写作基本要求”,该节第一条是“新鲜及时”,那么反过来想,稿件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不新鲜不及时”,这就要看稿件是否突出时间的最近点,而不是像09年张艺谋的那道题,导语中用“日前”蒙混过关,这明显使时效性打了折扣,这不就是“不新鲜不及时”么!再比如,第八章第五节“导语写作基本要求”,第一条是“要突出新闻精华”,那反过来就是“没有突出新闻精华”。例如10年考题中,稿件评析里的“市财政劳务输出专项资金100万元”是重要的事实,应加以突出并具体交代使用的方法、范围等,但消息中却放在最后,未做具体交代。09年考题中,张艺谋那篇稿子的精华自然是“婉拒邀请的来龙去脉”,但消息还没把这个事情交代清楚,第二段就扯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些都可算作“没有突出新闻精华(重点)”。

  其次是消息写作,这和稿件评析是相通的,将消息写作的要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弄清楚,然后按照要求写作便是。当然,这说来容易,做起来的确很难,但笔者觉的,逻辑就是这样:既符合书中的写作要求,又规避了书中题到的一些毛病,自然就是好的作品。写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一点书上说的很细致,在此无需多言。09年的考题,邮箱地址中文化就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例子。笔者当年拟的标题,现在还印象很深:E-mail地址能用中文啦!导语是个提问式:E-mail地址也能用中文?——对!据本月发布的邮箱名称母语化标准……该消息的新闻精华,应当就是邮箱地址能用中文这一事实,次重点应当是这一技术发展中,中国人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次次重点应当是邮箱名称发展历程的背景知识了。另外,导语之前的“本报讯(记者 XXX)”不能丢,说来惭愧,2011年考研,笔者就把消息头忘写了,当时也的确感觉像少了什么,但就是没有发现。从考场出来,刚走几步,突然记起,但为时已晚!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低级错误吧。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领悟消息写作的要领的确是个缓慢艰难的过程,在此可供参考的点子如下:在自己的圈子里,找一个懂消息写作的人,将你写的稿子拿给他指点,一般而言,你肯定会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笔者是觉得,自己一般难以看出自己的稿子有何纰漏,哪怕是非常低级的错误!这和英语老师,总能一眼看出我们英语作文的毛病,道理应该是一样的。笔者在09年考研看书时,曾把稿子拿给校报编辑指导过,她是安大毕业的新闻学研究生,虽然她的批评让人很是惭愧,因为笔者的稿子,当时竟是出现些低级错误,但在写作水平上,笔者无疑往前迈了一步,而这则来自于她的指点。今日想来,她算是笔者学习新闻的启蒙老师了,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所以建议大家也寻找一位自己生活中的高人,相信高人的肩膀,定能让我们看的更开阔走的更辽远。

  消息写作再补充一点,参考书中第十一章开始,就不是讲消息写作了,这一部分,有时间的话浏览几遍,没时间的话,不看应该也无大碍。

  实务试卷上还有一道大题,评论写作。08年没考,09、10年都考了。今年换了个形式,考的是评论的评析。这和消息的评析和写作所遵循的逻辑也是一样的。例如,吃透评论写作的要求,弄清论证的方法,牢记评论写作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至于参考书,用人大版,还是用复旦版、高教版,问题都不大。评论写作,笔者觉得关键是靠日常的积累,而这积累则主要来自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这可不是说评论写作不用准备,或者是准备了也没有用。较之以前的写作文,消息写作与评论写作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找本书研究一下,肯定是必须的,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在此提供一下两个具体建议:一、将某篇评论和教材中的写作要求、方法之类进行対照,细细体会,这同消息写作的学习是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当你看到一些貌似很优美或很有哲理句子,应当把它抄下来,偶尔看看,尤其考前要看看,以资模仿。咱水平虽然不高,但在考场上,借用几个别人的句子,最起码可以假装水平很高的样子!二、找本评论赏析类的书看看,无论对于评论写作还是评析,都是有用的。至于评论的其他方面,什么角度、深度、论证方法之类,教材上都有论述,而且深入浅出,无需笔者在此瞎操心了。

  根据安大官网10,11年的考试范围,都包含编辑学,09年安大招生简章没有提到。但从10年的试卷来看,纯粹的编辑学知识涉及甚少,基本没有发现。今年实务第一大题变样了,不是考需要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而是用一个关键词概括采访、评论、编辑.....并说明理由。这里算是考到了比较纯粹的编辑学,但它也不是死板的写在书上的某个明确知识点,也是仁者智者,各持己见。笔者10年考复旦新闻学时,看过复旦版的编辑,因为复旦是要考名词解释的。至今仍然记得,10年复旦实务试卷,共三大题,第一题名词解释,第二题论述,第三题评论写作。第一题共四个小题,每题20分,其中一个就来自于编辑那本书。笔者手头上有复旦版的评论和编辑教材,但今年考研准备阶段,是没有碰过这两本书的,应对考试,未见有多大困难。所以,关于编辑学,建议大家找本书,大致做个了解,应该就足够了。

  学习新闻实务,不可不做的功课就是看别人的作品。除了书本,就是杂志报纸了。笔者考研期间,《南方周末》基本每周必买,当然,总是看不完,但头版与评论版一般都会仔细看。其他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值得一看。考研看书期间,总有走神、焦虑、纠结、压抑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可以打着学习专业课的幌子,堂而皇之的看报纸,何乐而不为呢?

  复试,这是个绵长而复杂的话题,但笔者只打算用简单而朴素的逻辑稍作论述。

  笔者认为,如果初试被淘汰,那么备考期间用于关注复试的时间和精力,都将付诸东流,毫无意义。而如果将用以关注复试的时间和精力累积起来,用于看书,是否能为我们增加1~10分,甚至更多分呢?而这1~10分是否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呢?——不得而知!

  当然,相信现在作为准研究生的你,一定能够顺利进入复试。但安大一贯分数出来较早,今年二月底出分数,四月中下旬才复试,至少也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那时我们再去全方位的了解复试,既有更加丰裕的时间,又有更加充足的动力,不是么?所以,笔者建议,关于复试的一切,还是等初试之后再去了解!现在花大把的时间去了解复试,未免所得不抵所失。

  以上只是笔者去年才产生的想法,因为前两次考研时,笔者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复试,尤其是在“复试黑”“安大黑”“复旦也黑”“调剂更黑”的言论漫天飞时,又何尝能够按捺住自己。可现在回头想想,那些功夫都成了白搭,只是浪费时间,同时也扰乱自己心绪罢了。如果连复试都进不了,复试的黑与不黑又与自己有何干系!

  笔者和很多同学一样,来自农村家庭,整个家族里,自己就是那个学历最高的人,套用《裸婚时代》里的话说,“他们,有的是背景,咱有的,只是背影”。初试之后,很多同学都或明或暗的建议“攻关”,笔者倒不是要将自己标榜成不与所谓之黑为伍的清高之流,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如果说既有“运作”的必要,也有“运作”的条件,关键时刻,吾如此之大国之智慧公民,纵是拼了血本,也绝对毫不含糊。可终究,怎奈何,笔者乃一介庶民,仅是个“只有背影”的人。所以,笔者能做的,只是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先是复试中的笔试,再是面试,最后是师生互选。

  复试成绩公布到师生互选之间那几天,真可谓度日如年,亦可比热锅上之蚂蚁,其揪心与焦虑,今日真是不堪回首……但最终,笔者被录取了!如果你是属于“有背景”的那一部分,自不在讨论之列;但如果你同笔者一样,只有孤零零的背影,也不用担心,笔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还害怕什么呢?而且,笔者坚信,当实力派的“背影”和花瓶式的“背景”狭路相逢时,胜出的必将是前者!因为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我们对新闻学院的老师有信心。所以,与其嗟叹缺少那么一个“背景”,远不如,静下心来,全力充实自己的“背影”!这,才是天下之正道,尽管它满是沧桑。

  2009年5月,笔者来到合肥,开始了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校漂生活。那时,就和同学开玩笑说,你们毕业了,哥到合工大读“大五”。未曾想,时光悄然,悠悠年华,笔者在合工大,一晃就是两年,从“大五”读到了“大六”。

  一直以来,笔者都觉的,自己也勉强算是个学习刻苦的学生。通过求学,笔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所以对这条路,是心怀希望的,而这条路,也的确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巨变。回想过去,自己的求学之路倒也一直顺顺利利,未曾有过什么大风大浪,但考研,算是彻底的栽了。现在见到读研的大学同学,该叫他们学长学姐了,因为当笔者研一时,他们已经研三或研二了。当然,庆幸之处在于,尽管笔者跌倒了,但也爬起来了!

  站在当下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所能做的只是回忆,或者是从当年零碎的日记中,去寻找那时内心深处的一些蛛丝马迹。笔者始终以为,今日的回忆,多少夹杂着今日之“我”对昨日之“我”的臆想,再加上出于种种考虑,而对昔日感受的不自觉筛选,回忆大多难以完全还原当年的真实!所以,只选择叙述记忆中些许深刻而不连贯的片段:

  2009年6月,笔者回到学校答辩。也就在这时,昔日与自己一起看书一起占位的同学,陆续收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有安徽大学、上海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而不考研的同学,大多也签了就业协议,或等待上班,或是业已在外上班挣钱。毕业了,或工作,或读研,而自己,却在一所原本与己无关的学校开始了所谓的“大五”。那年那刻,心中定是五味杂陈吧!

  2010年1月,笔者在合肥市包河区某中学,参加了复旦大学10年新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面对政治试卷,三年的感觉基本雷同,即不觉难,也不觉易,反正浑浑噩噩的做完了。面对英语试卷,依旧是2009年的感觉,搞不清阅读理解的讲的是什么内容,作文也停留在凑字数的水平。而新闻史论,死记硬背的问答题答的磕磕绊绊,从未相见的专业术语,更是让人望洋兴叹。相较而言,新闻实务111分,算是考的不错了!

  10年考试之后,言论一致认为“英语很难”。但笔者总觉得,当我们张口指责“xx很难”时,和承认自己“xx水平不够”是一个意思。不同在于,前者把责任推给了其他方面。而且这样的推诿,往往很能够引起“共鸣”,且给彼此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台阶,因此“xx很难”得以大行其道,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而它,足以将每一个不同的声音湮灭掉。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准研究生,且不论你是否同意笔者的观点,但不知你有没有觉得,以上所述,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沉默螺旋”?

  2010年3月,复旦的分数出来了。坦诚而言,史论考试结束,笔者作为祖国之大好青年,就做好了支援祖国边疆的打算。只是分数,比预想中更低。要不要第三次考研?对笔者而言,这不是一个需要太多权衡与考虑的问题。需要权衡与考虑的是:这一次,该考哪所学校?复旦,你敢么?安大,你就一定能考上?

  彼时,笔者回到了就读大学的江南小城xx市,成了一家火锅店的服务生。这的确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那时,和同学打电话,总是羞于启齿,一说到工作,总是寥寥几句,然后立马岔开话题。不过,在那里,笔者拿到了生命中第一笔真正的工资,也度过了比较安逸和愉快的半年,直至10年7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2考研备考进行时:严冬备考TIPS分享

  献给过往的勇士们:考研英语二83分经验谈

  我的一点英语心得:菜鸟英语如何考到65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wangyu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