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经验 > 正文

为南大传播学考研奋斗的那些日子:专业课复习篇

来源:考研论坛 2013-5-17 14:34:42 要考试,上考试吧! 考研万题库

  6月底定下南大后,我查询了南大的初试参考书(参考书问题在我择校过程中未成为困扰和考虑因素,在我看来,考研怕看书,那还不如不考),2012年的有八本,包括大众传播学、中新史、外新史、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广告、网传、广电、媒管,个人感觉还可以,体系分明,8本在我看来也不算太多,而且广告、网传之类的自己平时便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也不排斥。那么,下一步,买书列计划看书,好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大传播学指定的参考书有些是较老的版本,有好几本在市场上已经绝版了(包括复试参考书),市面上卖的是复印版,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蛮纠结,虽然复印版字迹也比较清晰,但总归和正版有差距,但没办法,该看的书总归是要看的,我将其视为南大给我的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要是连这个都跨不过去,谈何要考南大?稍稍犹豫了一下,便也就释然了。

  同时在这里回答两个问题:

  1.能不能购买其他人用过的正版书,这个问题我个人是不赞同的。看书的同时也包含着一个思考的过程,有的时候自己产生了某些想法或是思考,可以在书上标记或者注明,别人的书上不可避免的会充满属于别人的各种痕迹,这些痕迹在你看书的过程中,干扰和影响的作用往往是会大于正作用的,复印版虽然卖相不好,但字迹还是相对清晰,书页旁边的留白也较大,可以利用起来。

  2.既然老版没有,可不可以用新版?这个问题我同样持否定意见。要知道,参考书的指定并不是随意选几本就公布的,其大都有一个讨论和选择的过程,每本书的各个版本都有差别,南大指定老版自有其理由。比如广告的新版比老版薄了很多,但南大指定的仍是老版;而网传由于需要信息的时效性,其指定的便是最新版。个中具体,还希望大家能够仔细权衡。

  一、第一阶段复习

  (一)7月初,临时来了些不得不去解决的事情,耗了我不少的时间。

  待到一切解决,已是中旬,我告诉自己,接下来,该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为考研让位和服务。暑假学校寝室关闭,留校的学生也必须服从学校安排搬住一起方便管理,结合考虑寝室只有我一人考研,环境也不好,于是我在学校里租了房,作为我考研备战的据点。房子离自习室较近,给我后来的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二)我是7月18日上午开始看的第一本专业书,第一本选择的是大众传播学。

  一边看一边思考,加上一直比较关注热点时事,所以倒也不难理解。一本看完后便换了另一本。暑假天气很热,自习室里人多,更是热的不行,加上其中各种稀奇古怪的气味以及需要起早占座的特点,我没有选择在自习室里看书,而住处同样很热。权衡之下,我选择了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教室看书,凉快又安静,唯一缺点就是里面暑假断电,晚上看不了书。为了保证学习时间和效率,八月之前,自己基本是早上7点到教室,中午十一点半回去吃饭加午休,下午一点半到教室,六点半天黑回住处。晚上时间一般是在看电影,以及——《中国好声音》——算是一天酷热“工作”之余的消遣和娱乐吧,经常的状态是抱着半个西瓜一边用勺子挖着吃,一边吹着风扇,坐电脑前看节目,然后洗洗睡觉,或是去奶茶店买杯奶昔,和朋友一起绕着校园散步。那样的生活自己很喜欢,既充实又不劳累,酷暑中也调节好了状态,避免了很多人暑假可能产生的狂躁。

  (三)8月1——10日,在老妈的反复念叨下我回了趟家,因为知道自己接下来肯定回家更少,上学期也没怎么回家,于是在家陪了爸妈十天。

  11日返校继续复习。7月的十几天我看完了大众传播学以及网传两本书,媒管和外新史开了个头,八月回校后由于教学楼内部装修,我转战到了图书馆自习大厅(还是没进自习室),在家的十天基本没看书,所以回来后晚上时间我也开始利用了起来,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超过10小时,时间也大都投在了专业课上。就这样,在9月开学前,我结束了媒管、外新史、新闻体系、中新史和广电,只剩下广告这本最厚的书,这本书放最后是担心13年换书,要是换了广告那可就亏大发了,所幸的是今年八本书都没换,只是加了一本胡翼青老师的《传播学科的奠定》。

  二、第二阶段复习

  (四)9月份开学后,图书馆人多了起来,为了不起太早占座,我转战至住处附近的一个由超市改造成的自习室,在那里一直驻扎至考研结束,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吧。

  业务和史论我是交叉看的,有时上午看业务,下午看史论,为了避免同质信息引起疲惫和兴趣消减,个人认为这样的交叉是必要和需要的。看书过程中我也是一个字一个字阅读,避免走马观花,与其看得太快看完后脑袋里留不住东西,还不如慢工出细活。同时看书过程中的状态调整也蛮重要,很多人看书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和保持,不少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思绪和状态中,为避免如此,看书过程中我是带着思考阅读的,书中的某些理论和案例列举总能举一反三或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例证,这样既能防止走神,又能加深理解记忆。而一旦发现自己开始走神了,也立即切断,转向面前的书本。另外需要尤其注意的是,不要“读死书”,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知道,你看这些专业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积累,在初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看书也不是为了让作者的思想统治你的思想,不是为了把书本搬到试卷上,而是要产生自己的思考,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那样在后期复习中才能事半功倍,考试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说到这里分享一个考研过程中的小经历,9月份系里有个事情,作为毕业班不得不去,被耽误了不少时间,心里挺懊恼。而有个考研的同学却说,这样多好呀,终于有理由不看书了云云。给了我蛮大的触动。不少人其实是把看书和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的,尤其是考研期间强度大战线长的学习过程,更是被许多人视为折磨。个人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若把这一过程视为煎熬,那姑且不论最终能不能考上,即使考上了,研究生生活丝毫不会比考研期间轻松,接下来的三年如何适应?就我自身而言,我从来不觉得看书多么痛苦,相反倒觉得蛮快乐,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每天都能有新体会,能感觉到自己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考研是一个追随自己梦想的过程,看着自己距离梦想一天天变近,一天天进步,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了。对专业的兴趣和对梦想的追求相结合之下,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我很享受和喜欢这样的过程。

  (五)9月14日晚上,奠定的最后一个字看完。

  所有的初试参考书也正式看完了第一遍,进度不快不慢,身边也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做笔记什么的,不过我倒是一点不着急,其他人的进度偶尔关注下算是对自己的提醒便可,不需要过多的在意,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来,才是最需要的。考研第一阶段从7月18号到9月14号,去除中间回家的时间,差不多48天,每天的学习时间自己虽没有精确记录,但平均到每天不会低于8~9小时。第一阶段结束后,我抽出了几天时间总结了当时的各科学习状况,把下一阶段该做的事情一一列在了随身的小本子上,也算是个提醒。

  (六)时间很快就到了9月下旬,十一假期也快到了,我也将要开始第二阶段的强化复习。

  主要任务也就是做笔记,进一步熟悉知识,为最后的冲刺作准备。当时的我关于怎么做笔记也犹豫了几天,因为十月份自己有些其他事情,很清楚没办法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甚至更少,其次公共课在这时也要提上日程了,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大部分时间投在专业课上。所以,第二阶段的复习安排格外重要。之前也从学长那里购买了笔记,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直接用是不合适的,毕竟那不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完全符合自己的阅读和复习习惯,另外要是缺失了做笔记这一过程,那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缺失了一个进一步加深的过程。几经权衡,最终决定第二阶段采取电脑打字+手写+现成资料修改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以打字为主,其他两项为辅。电脑打字为了不影响自习室里其他人,地点便选在了住处,好在那时候天气逐渐转凉,吹着风扇,倒也还较舒适。为了在打字时随时查资料,电脑是处在联网状态的,有些同学或许会想,这样会不会忍不住刷微博玩游戏什么的?这个就要根据个人习惯具体论之了,我平时不怎么玩游戏,对微博什么的也没到“控”的程度,加上个人自控能力较好,所以这种方式对我挺适合。自控能力不大好的同学还是最好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做笔记可以说是对书本进行梳理和去粗存精的过程,“梳理”是将书本框架抓出来,再逐渐填充重要内容,方便自己后期冲刺时记忆理解和掌握;“去粗存精”意思是要去掉书中无谓的赘述——包括举例、引用等,同时把重要的、需要背诵记忆的提炼出来。一些经典案例或比较经典的引用句或是语句也可以写进笔记,答题时作为引用,会增色不少。也可以把历年真题在笔记中注明,对于一些常考点,还可以搜集些书本没有提到的内容作为补充,使之尽可能完善。比如段老师的《大众传播学》下篇关于理论的叙述有些地方不是特别完善清楚,就需要自己在做笔记的时候有意搜集补充了。

  

1 2 3 下一页

  相关热点推荐:

  2014考研院校推荐:各专业高校排名汇总热点文章

  2014考研准备篇——院校专业选择建议

  2014考研报考指南:读研比例较高的考研专业

  2014年考研10大热门专业推荐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ongz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