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B4D5A6B7A8D
9A10C11C12B13C14D15C16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7C、E18B、C、E19A、B、D、E20A、B、C、E
21A、D、E22A、B、C、D23A、B、D、E24A、C、E
25A、B、C、D、E26A、B、C、D27B、C、D、E28A、B、C、D、E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1分)。
1答案: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个命题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指世界是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另一层含义指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显然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可见,正确选项是B。A、C、D项都不合题意,并且有的选项本身是错误的。
【必背考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应试对策】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有的结合经典著作,有的结合名言、俗语。解答这种题,需要考生认真审题,准确定位是哪些原理,然后作答。
2答案: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意识的本质。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不仅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还在于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脑是意识得以产生的生理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反映到人脑之后,才形成意识。据此分析,D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意识的本质。
【应试对策】关于意识的本质,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人脑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础知识,属于经常性考点,需认真学习。
3答案: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该题引用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一段话,旨在说明科学观察中能否抓住“机遇”,透过现象看本质,关键在于能否借助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对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正确归纳。可见,B是唯一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应试对策】“机遇”、灵感、顿悟、直觉、幻想等,都属于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精神动力的作用。但非理性因素要以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为基础。如果不认真推敲、比较,就会选错。
4答案: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不在于它能否付诸实践(因为错误的认识也能付诸实践),而在于它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A、B两项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A项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B项是马赫主义的真理观,它们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说成是纯主观的,是主观真理论,因而是错误的。
【必背考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应试对策】实践和真理的关系,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哲学中的经常性考点。就本题而言,错误的认识也能付诸实践,不应以“能否付诸实践”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
考研政治10年真题剖析1999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文科)
5答案:A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超额剩余价值。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题干提供了超额剩余价值这一概念的基本要素,并指出了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途径,即个别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A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超额剩余价值。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注意搞清楚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靠延长工作日即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人的工作日长度不变,靠压缩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剩余价值,它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为条件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6答案:B: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土地政策。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1928年12月,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的政策。《井冈山土地法》是毛泽东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但它有一些不切合中国农村实际的规定,这主要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而不是归农民所有。这些不适当的规定,后来都逐步得到了纠正。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规定只“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又“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并提出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方法。据此分析,正确选项是B。
【必背考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应试对策】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可见,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在复习中注意把握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演变。
7答案:A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文章在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的经验时说:“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可见,正确选项是A。B项是指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项是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D项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必背考点】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
【应试对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总结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结论,这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成就,对于这些相关知识要进行总结。
8答案: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他一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可见,D是正确选项。A项所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关系;B项所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C项所述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必背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应试对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都是邓小平理论部分的常考点,尤其是结合历史事件进行材料分析,更是考生应当注意的。
9答案:A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可见,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只能是对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据此分析,A项正确。B项“劳动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要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要靠劳动者自己的辛勤劳动;C项“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只能是相对的。
【必背考点】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应试对策】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牵涉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重点内容。考生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要求等。
10答案:C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本题是对考纲知识点的直接考查。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因为它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它的成员绝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据此分析,C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注意,我国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不同。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在社会主义旗帜下的联盟,由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另一个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联盟,它广泛团结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11答案:C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组织。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的内容(新大纲中已被删除)。
【思路剖析】根据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组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导政治协调和社会发展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现为非盟)、孔塔多拉集团等;第二类是主导经济运转的国际组织,如欧共体、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第三类是主导力量制衡的国际组织,如冷战时的北约集团和华约集团。本题问的是经济组织,C项“欧佩克”是正确答案。非洲统一组织(A项)、孔塔多拉集团(B项)、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D项),均是政治性质的国际组织。
【必背考点】国际经济组织。
【应试对策】考生在复习中容易混淆国际组织类型的性质及其作用,这样就容易出错,对欧佩克、孔塔多拉集团也不熟悉,就随意选了其中一项。
12答案:B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南北矛盾加剧的根源。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南北差距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C、D三项虽与南北经济差距愈益扩大有关系,但根源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这种控制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旧秩序来实现的。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
【必背考点】南北矛盾加剧的根源。
【应试对策】南北问题、东西问题是国际关系中的重大基础,是常考点。
13答案:C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源。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初始于1997年7月的泰国铢贬值,随后波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以至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二战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必背考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源。
【应试对策】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重大国际事件的背景知识不了解,就难以准确把握一些问题的实质。
14答案: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8年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思路剖析】1998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提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的考生由于对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不太了解,误以为“政府的最大任务”当然是“政府机构改革”,故错选了B项。
【必背考点】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应试对策】在《形势与政策》中每年党的中央全会和人大会议,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应当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15答案:C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8年国际重大时事。
【思路剖析】1998年5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首先连续进行核爆炸,引发巴基斯坦核试验,出现南亚地区核军备竞赛,招致了世界各国的反对和不满。C项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1998年国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试验,在当年是重大时事。
16答案: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8年国际重大时事。
【必背考点】1998年国际重大时事。
【思路剖析】在欧盟15国中,只有英国、丹麦、希腊、瑞典不是欧元创始国。由此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形势与政策》1998年国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欧盟以及欧元问题,当年影响很大,是年度重大时事。属于考查记忆能力的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