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2021考研答案-2021考研真题 > 2021考研政治答案 > 正文

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第四期

来源:新东方 2010-11-1 11:58:16 要考试,上考试吧! 考研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
第 1 页:真题重现
第 4 页:答案解析

  分析题答案解析

  1.【答案要点】

  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特征。

  认识主体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当代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使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突出出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迫切需要增强主体的认识能力,同时也为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改善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发挥人的各方面潜能;以恰当的方式把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结合起来,使个人主体上升为社会主体,突破个体的局限性;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认识主体的含义、特征的理解与应用。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作为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特征。本题属于一般论述题,根据试题所涉及的问题逐一加以论述和发挥:(1)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2)阐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性质、需要,以及为增强主体认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3)如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增强主体的认识能力,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多方面加以展开阐述。

  2.【答案要点】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要,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论部分的辩证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部分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和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条件的观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批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方法。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次要方面,本质是事物的主要方面。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理性认识为指导,实现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统一,反对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辩证思维方法即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述的思维过程和发展的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认识的中介,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思维方法比思维结果更为重要,因为思维方法是普遍的、永久的,而思维结果是特殊的、暂时的。

  本题通过“九方皋相马”、“按图索骥”两则哲学寓言和成语故事,强调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意义,反映了当前要推动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发展特别是理论、思想发展要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也是目前哲学教学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回答此题要在粗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提问再精读材料并找出关键词,第一段中有“天机”(指看不见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第二段更好理解,“按书……对照”,显然是本本主义,从书本出发。由此就可按问题回答:(1)高明之处在于抓本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主要方面;(2)主要原因是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3)简述思维方法的含义、作用和重要意义,作适当引申发挥。

  3.【答案要点】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坚持实践标准,对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由有两个,这是考生所熟悉的。出此题的背景是1998年我国社会各界举办了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的纪念活动,强调这一原理的现实意义。

  答题的思路和要点是:(1)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由,展开说明;(2)坚持实践标准的现实意义,考生可从多方面加以展开发挥,就能确保得高分。

  4.【答案要点】

  (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 000成为可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注:如考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谈到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可给1分;如考生回答第2个问题时指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是片面的可给2分;如考生按自己的理解,较好地谈了理性和非理性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第2个问题可给4分。

  【解读】本题属于认识论的内容,考查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因素的作用、理论创新等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试题的依据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以及马克思、列宁对非理性因素重要性的重视。马克思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强调意志的作用。列宁提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就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是强调情感的作用。列宁又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强调幻想的作用。

  本题所述闻一多上课讲的故事在许多书刊中引用(2003年5月26日《中国教师报》发表的题为“2加5不一定等于7”的文章中又引述了这一故事),命题人选用这一故事考查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恰当的,但这个原理不是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内容。本题答法:(1)非理性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推及非理性因素对艺术活动的作用;(2)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对科学创新的作用;(3)如何在科学创新中发挥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5.【答案要点】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思想的支配,带着头脑中已有的思想开始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人们的哲学观点决定着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结果。

  科学活动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须以正确的哲学理论为先导,并根据一定的理论来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结论。科学活动如果脱离了理论的指导,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不可能取得成功。

  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用来指导科学活动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论。“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一般是指带着某种错误认识或先入之见去歪曲客观事实的做法,它与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以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科学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以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来否定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是错误的,在实践中完全排除已有的理论认识是不可能的。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哲学和科学关系原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和认识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离不开认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依赖被依赖、指导被指导的关系。

  本题属于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种形式,我们称之为扩大了的辨析题。本题提出用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回答此题,用哪一个原理需从所给观点材料中去寻找。科学活动应当包括人们有目的地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答案要点中只讲实践活动是不够的),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哲学思想为指导,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故不可能“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因此所给观点是片面的,否认了理论和哲学的指导作用。在审题分析的基础上,回答此题的思路和要点是:(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如以上解读所述;(2)说明科学活动的含义与过程;(3)批评“排除头脑中已有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的片面性和“中立态度”的错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