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真题重现 |
第 6 页:答案解析 |
以下为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第五期:历史唯物主义历年真题(分析题答案)
1.【答案要点】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而是从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的,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解读】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关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观点。出此题的背景是党中央在1995年已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本题体现了中央精神、基本理论、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试题特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是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地理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经常的条件和前提,其优或劣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这一观点的方法论意义是:在理论上要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实践上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题在考前已有类似的模拟试题,较易回答:(1)评析材料1的合理性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2)恩格斯的观点强调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按照规律改造自然,又不能违背规律;(3)说明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由和重要意义。
2.【答案要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但不是完全对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两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那种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读】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的联系,批评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错误观点。这一试题的背景是在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体现了试题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本题要评析的观点是错误的,考生很容易辨别。回答的思路和要点是:(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3)所评析的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错误;(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3.【答案要点】
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不断解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第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解读】本题是根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当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关于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而出的题。
回答本题的思路和要点:(1)生产力标准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以及理由;(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3)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生产力标准的具体表现和要求。
4.【答案要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最深刻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有的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交化。实践证明,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解读】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应用,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提供哲学的理论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马克思提出并经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概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但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对国情的认识不完全清楚,从对基本矛盾的应用中引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结论。邓小平在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正确认识了我国国情,正确认清了社会基本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进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对我国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实践作出了科学的哲学解释与阐述,得出了我国当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本题属于一般论述题,容易回答。答题的思路和要点是:(1)阐述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内容;(2)阐述社会基本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性质和特点;(3)阐述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对象、目的;(4)阐述实践证明改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5. 【答案要点】
(1)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由原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原因是我国原有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对其进行了改革,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材料1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变化,材料2反映了作为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宪法的修改。其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
(3)保留的共同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原因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
(4)我国宪法的修改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证,从而极大地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000年)
【解读】本题考查对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修改。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和原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和原理。我国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就是以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做此题先看提问就知道是属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考题,究竟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原理,就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找出相关概念,材料1给出了所有制,材料2给出了宪法(属上层建筑)对所有制的修改,材料3给出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由此肯定所用原理是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然后联系我国所有制结构、上层建筑的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逐一分析阐述试题所提的问题。
这个材料题出的很好,体现了中央精神(1999年修改宪法)、基本理论、社会热点相统一的素质考试,答案要点也写得深刻简明。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