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及解析 |
第 5 页:多项选择题及解析 |
第 8 页:分析题及解析 |
2011年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历年分析题真题解析
1.【答案要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充满生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解读】本题考查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论述题或者分析题一般都要求联系现实,这里主要是两方面的现实:一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二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
本题是一道简答性论述题,相对比较简单。这道题的回答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回答价值规律的地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作用。二是理论联系实际部分,主要讲清楚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按照价值规律要求,注意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2.【答案要点】
(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做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解读】本题是考查对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运用价值规律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回答这道题要紧紧围绕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展开。首先对第(1)问的回答,要结合所给材料,根据价值规律理论,说明邯钢改革举措的理论依据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样,要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就必须克服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做法,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次,第(2)问主要是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和总结邯钢按照价值规律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成功经验,从所给的二组材料中不难发现主要有三条,即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技术改造与进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最后,第(3)问的回答比较活,但总的原则应该是围绕理论紧扣材料。显然,邢钢和济钢学习邯钢经验后的变化表明,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在于: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意识,注重企业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答案要点】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指明,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格。但在表面上,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格”形态,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劳动力作为商品,它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价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些因素组成。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者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是因受到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而变化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因此,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解读】本题考查劳动力商品价值和资本主义工资这两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并且具有材料题的特征。回答这道题的重心部分仍然是基本原理,即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主要回答清楚两个关键点:一是资本主义工资及其本质;二是劳动力商品价值及其特点。联系实际部分主要是用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说明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的差距。
4.【答案要点】
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始终存在着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这必然造成两种对立的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多。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解读】本题考查资本积累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即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并且具有材料题的特点。回答这道题,首先是回答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要明确回答这里适用的是什么原理及该原理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即联系所给材料说明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主要说明两点就可以了,一是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二是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答案要点】
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态,具有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及其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而且对社会主义企业用好资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总额,必须合理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态上;三种资金的循环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只有遵循资金循环的客观要求,才能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解读】本题是考查资本循环这一知识点的内容。这道题是一道简答性论述题,相对比较简单,容易得分。这道题首先是回答基本知识,即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回答“运用……原理分析……问题”,或者“试述……原理及其对……的意义”这一类论述题时,其重心部分是基本原理内容的回答,然后才是理论联系实际。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不注重对基本原理内容的回答,把笔墨更多地放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其结果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得分。
6.【答案要点】
①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②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③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解读】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这一节中有关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运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一道题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具有相当的难度。由于这一道题要求“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首先必须回答清楚这里适用的主要是这一原理中的哪些要点。显然主要是以下两点:第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而部分产品供过于求就势必会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第二,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通过两大部类内部及其之间的交换,表明社会生产要按比例协调发展。而部分产品供过于求会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再回答解决产品供过于求应采取的政策措施。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企业的生产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产业结构趋同、产品结构趋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没有市场销路。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企业的生产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使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需实现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7.【答案要点】
(1)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奶农和企业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其改进生产技术。(注:如果考生提出的措施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读】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回答(1)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同与异;回答(2)、(3)采用说理分析方法,问什么答什么,并说明理由。
8.【答案要点】
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商品按照价值出售的条件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竞争,其结果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和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以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最终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等等。
【解读】本题考查剩余价值分配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题,测试考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前所述,回答这一类题的重心部分是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内容的回答。就这一道题而言,首先要明确回答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然后围绕这一句话要回答清楚以下几点:一是部门之间为什么要竞争?二是伴随着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引发和出现哪些经济和市场现象?三是部门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什么结果?理论联系实际部分一定要做到利用所要求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防止出现笔下千言,离基本原理万里的毛病。就这一道题而言,我们知道,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的过程。而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的竞争,就要有充分的竞争机制;企业就要拥有经营的自主权,就要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本自由流动机制等,这样,这一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就自然出来了。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