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
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
||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
||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
欢迎进入:2010考研课程免费试听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研 论坛
2006年考研硕士统考中医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A 型题:1~7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E 五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下列除哪项外,均对人体产生影响?
A.季节气候变化 B.昼夜晨昏变化 C.地区方域不同 D.饮食偏嗜不同 E.阴居以避暑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整体观念中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和把握。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主要表现于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主动改造自然与自然作斗争,如阴居以避暑等四方面,此即《灵枢?邪客》所谓:“人与天地相应”。本题的问题是哪项除外,故正确答案是 D。饮食五味偏嗜,本是内伤病因饮食、劳逸中饮食不节的一个方面,主要指饮食偏寒、偏热和饮食五味偏嗜两方面。饮食偏寒、偏热大多与体质偏阴、偏阳有关。而饮食五味偏嗜,虽亦有某些地域生活习惯的影响,但主要却是个人长期嗜好某种食物性味所致,而非“天人相应”所形成。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但偏嗜五味太过,久则损伤内脏,发生多种病变。
本题难度为 0.748。
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消长平衡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交感互藏 E.阴阳相互转化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中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和《医贯砭?阴阳论》原文的理解和掌握。阴阳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都以相对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此即是互根关系。阴阳互用,则是指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共同维持彼此的旺盛活力。主要体现于相对物质之间、相对功能之间,以及功能与物质之间的互根互用。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医贯砭?阴阳论》亦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其余四个备选项 A、B、D、E 均为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其他关系和规律,非阴阳的互根互用,因之不能体现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化关系。
本题难度为 0.946。
3.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E.表里相传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五行学说在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相互传变中的应用。五行学说认为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均可用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来予以说明,并能分析其病变传变时的病情深浅轻重。题干原文出自《难经经释》,是指“子病犯母”的疾病传变,病情较为深重,此为相生传变的反传,故正确答案是 B。“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是指母气生子气,子气旺盛。“还而相克”,即子病犯母,或母病虚弱,或子病亢盛,均可导致病情加重,故其病邪“来势必甚”,病情加重。其余四个备选项:选项 A 母病及子,其原文是“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选项 C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其原文是“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选项 D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其原文是“所胜,克我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微邪,即病邪致病轻微,病势较轻;选项 E 表里传变,指表邪人里或里病出表而言,非指病情按生克传变。
本题难度为 0.497。
4.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金水相生 E.培土制水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五行学说在临床治疗中根据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的把握。根据相克关系确定治疗原则,一般有抑强和扶弱两方面。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等法。上述五项答案,只有培土制水是根据相克规律所制定,与相生规律无关,故正确答案是 E。其余四个备选项,均为根据相生规律所制定,如选项 A 滋水涵木,即水生木;选项 B 益火补土,即火生土;选项 C 培土生金,即土生金;选项 D金水相生,即金生水等。
本题难度为 0.964。
5.与《素问?调经论》所说“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相关的是
A.心气 B.宗气 巳心阴 D.心神 E.心阳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心藏神而主神志,心在志为喜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在于对心神与心气、宗气、心阴和心阳等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的正确区分和理解。一般来说,心主神志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休;心主神志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如《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故正确答案是 D。其他四个备选项:选项 A“心气”,如心气充沛,则心力、心率和心律正常。心气不足,则心悸气短,与喜笑和悲哀无关;选项 B“宗气”,则关乎语言、声音、呼吸,以及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及心搏的强烈和节律等,亦与喜笑和悲哀无直接相关;选项 C“心阴”,心阴无过盛之说,心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可制心阳偏亢,虚火内生而见五心烦热、神志不宁,或虚烦不得眠,亦与喜笑和悲哀无直接联系;选项 E“心阳”,心阳亢盛,则可躁扰心神、血热脉流薄疾,或心火上炎或下移,其病理表现亦不以喜乐或悲哀为主。
本题难度为 0.143。
6.能反映其特点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功能是
A.脾主升清 B.肺主宣发 C.肝主疏泄 D.肾主蒸化 E.心主神志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肝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理解和把握。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肝为刚脏,其气易亢易逆。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则是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生理功能的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C。其余四个备选项,选项 A 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即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选项 B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的向上和向外周的布散;选项 D 肾主蒸化,是指内脏对津液的气化,有赖于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阳气的蒸化直接相关;选项 E 心主神志,是指在藏象学说中,将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心的生理功能。
本题难度为 0.924。
7.与肝主疏泄不密切的生理功能是
A.气机的调节 B.津液的代谢 C.血液的运行 D.情志的调节 E.精气的封藏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肝的生理功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解题的重点在于对于肝主疏泄与肾司封藏的正确理解与把握。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表现于调畅气机、调畅情志、调节通利气血的循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故备选项 A、B、C、D 均与肝主疏泄密切相关,只有选项 E 与肝主疏泄无直接关联,故正确答案应是 E。精气的封藏,主要是指肾藏精而司固摄,肾气为封藏之本,为藏精气防止精气无故外泄流失的关键。
本题难度为 0.755。
8.下列选项中,气不能固摄的物质是
A.血液 B.汗液 巳唾液 D.精液 E.水谷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气的生理功能,即气的固摄作用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对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固摄血液,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和精液等。水谷,即饮食物,是后天水谷精微的基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入胃,才能转化为精微,并经脾气运化而营养周身。因此,水谷人胃是流动的,通降下行的,不属于需要固摄的物质。故正确答案是 E。而血液、精液则需固摄而不能妄泄,汗液和唾液亦是被气的固摄作用所调控而适时适量地外散或外吐,但汗液不可妄泄,唾液亦不应吐出过多。故 A、B、C、D 均为干扰项。
本题难度为 0.918。
9.治疗血虚病证,配用补气药物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气和血关系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气血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之母四个方面。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再转化成赤色的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故说气能生血。气旺,则生血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液功能亦弱,甚则可以导致血虚。因此,在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则常配用补气的药物以加强生血功能而提高疗效,这即是气能生血理论在临床指导用药的实际应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其余四个干扰项:选项 B 气能行血,是指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选项 C 气能摄血,则是气固摄作用的体现,使血循脉内运行而不溢出脉外;选项 D 血能载气,是指血对气而言,血为气之载体,气需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于体内;选项 E 津血同源,是指津与血之关系,而非血与气之关系。
本题难度为 0.924。
10.十二经脉气血有余则渗注于
A.经别 B.经筋 C.奇经 D.别络 E.孙络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奇经八脉生理作用的理解与掌握。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加强十二经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即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行渗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故正确答案是 C。其余四个干扰项:经别是别行的正经;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经络系统;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是络脉系统的主干,大多分布于皮表;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有渗灌气血濡养周身作用。均与十二经脉的气血有余或不足,以及渗注或溢出无关。
本题难度为 0.643。
11.经脉中可用离、合、出、人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
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经脉 E.奇经八脉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经别循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解题重点在于对经别循行之从四肢肘、膝以上别出(离);走人体腔脏腑深部(人);浅出于体表(出)而上头面;阴经经别合入阳经经别(合)等离、合、出、人循行特点的掌握。在经脉的循行中,可用“离、合、出、人”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仅有经别,故正确答案是 B。其余为干扰项:十五别络,是络脉系统的主干,其细小分支“孙络”和“浮络”则大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连属筋肉的系统,其循行无离、合、出、人特点;十二经脉为正经,其循行与脏腑有属络关系;奇经八脉,其循行无十二经之规则,亦与脏腑无相互络属关系、相互间亦无表里关系,但属经脉系统而非络脉系统。
本题难度为 0.811。
12.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思 D.惊 E.悲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七情内伤致病,影响脏腑气机,并出现不同病理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惊则气乱,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而惊慌失措,故正确答案是 D。其余四个干扰项:喜,则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则失神狂乱;怒,则气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甚则呕血;思,则耗伤心神,影响脾气,可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亦可见纳呆,腹胀,便溏;悲,则可使肺气抑郁不伸,意志消沉,肺气耗伤而气虚无力。
本题难度为 0.578。
13.引起“肉胝胎而唇揭”病证的饮食偏嗜是
A人多食酸 B.多食咸 C.多食苦 D.多食甘 E.多食辛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饮食五味偏嗜的记忆和理解。难点在于对《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酸病理表现的掌握,如果能理解过食五味的属性与病理表现的五行相乘关系,分析推论亦当不难。但应指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载的“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则非相乘关系,而是母子相及,应予别论。五味之与五脏各有所喜,即各有亲和性,但多食太过则伤内脏,其关系是相乘,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肉胝胎而唇揭”。即肝木太过而乘其脾土,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四白,故正确答案是 A。其余四项均是干扰项:“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本题难度为 0.583。
14.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夜盲,多因
A.肝气上逆 B.肝火上炎 C.肝阳上亢 D.肝风上扰 E.肝血不足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肝的病机中肝血虚亏的病理机转及病理表现的掌握。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目,则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模糊不清,甚则夜盲。故正确答案是 E。其余四项均为干扰项:肝气上逆,则可引发肝火上冲,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气火上逆,血菀于上发为薄厥;肝火上炎,则可见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病理表现;肝阳上亢,则多见眩晕,耳鸣,面红升火,目赤目糊,情绪激动等上盛的病理表现,并兼见腰膝酸软,两足软弱无力等下虚表现;肝风上扰,即阳亢化风,则可见筋惕肉咽,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为口眼喎斜,或为半身不遂等病理表现。
本题难度为 0.952。
15.将目之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之说,源于
A.《重订通俗伤寒论》 B.《灵枢大惑论》 C.《诸病源候论》 D.《四诊抉微》E.《龙树眼论》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一些重要著作及其成书年代与作者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重订通俗伤寒论》为清代俞根初所著;《四诊抉微》为清代林之翰选取有关四诊论述编纂而成;《龙树眼论》是隋唐间翻译到中国的一部印度眼科学著作;将目之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之说,又称五轮学说,是后世在《灵枢?大惑论》中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的基础上形成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587。
16.舌体短缩,色青紫而湿润,是由于
A.气滞血瘀 B.痰浊内阻 C.寒凝筋脉 D.疫毒攻心 E.热盛动风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舌象主病的掌握程度。舌体短缩,又称短缩舌,是指舌体紧缩,不能伸出,严重者舌不抵齿。导致短缩舌的原因有多种,若舌体短缩,色青紫而湿润者,多属寒凝筋脉;舌红绛而干者,多属热盛伤津;舌短缩而胖大,苔黏腻者,多属风痰阻络;舌短缩而质淡嫩者,多属气血亏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822。
17.瞳孔散大多属
A.肝风内动 B.肝经风热 C.气血不足 D.肾精耗竭 E.脾肾两虚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目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掌握程度。常见的目态异常及其主病为:“瞳孔缩小”多属中毒所致;“瞳孔散大”多属肾精耗竭,是临床死亡的指征之一;“瞪目直视”多为脏腑精气将绝的表现;“目睛上视与斜视”是肝风内动所致;“小儿睡眠露睛”,多属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胞睑下垂(又称睑废)”多为脾肾亏虚所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810。
18.尿液散发烂苹果味多见于
A.消渴病危重期 B.失血 C.脏腑败坏 D.瘟疫 E.水肿病晚期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异常气味与疾病关系的掌握程度。某些疾病可使患者的身体或排泄物散发出一些特殊的气味,甚至充满所在居室。如消渴病危重期的患者,其尿液可散发烂苹果气味;失血患者的病室可充有血腥气;脏腑败坏的患者病室中可有尸臭气味;瘟疫患者的病室可臭气触人;水肿病晚期患者的居室可有明显的尿臊气味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931。
19.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于
A.骨蒸劳热 B.湿温潮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常见发热特点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骨蒸劳热”是指患者自觉有热白骨髓向外蒸发,多见于阴虚所致发热的患者;“湿温潮热”是由于湿郁热蒸所致发热,以午后发热明显,伴有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为主要特征;“阴虚内热”是指阴液不足,阳相对偏亢所导致的病证,多出现午后及夜间低热,具体形式可为五心烦热,或骨蒸发热等;“阳明潮热”是由于热邪与糟粕互结于肠道(阳明腑证)所致,以日晡(即申时:下午 3~5 时)发热明显为特征;“气虚发热”是指由于气虚所导致的发热,以长期低热伴随气虚表现为特征。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713。
20.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A.重痛 B.胀痛 C.冷痛 D.隐痛 E.刺痛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疼痛性质与疾病关系的掌握程度。备选项中的“重痛”是指疼痛伴有沉重之感,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胀痛”是指疼痛伴有胀满的感觉,多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冷痛”是指疼痛伴有冷感而喜暖,是寒证所致疼痛的特点;“隐痛”是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多属虚证所致疼痛的特征;“刺痛”是指疼痛如针刺之状,多是瘀血致痛的特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934。
21.弱脉与濡脉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A.脉细如线 B.脉来无力 C.细而无力 D.浮而无力 E.沉而无力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脉象特征及其鉴别的掌握程度。“弱脉”的特征是极软而沉细,“濡脉”的特征是浮而形细,势软,搏动力弱。两者虽然属于脉位相反的脉象,但均具有脉形细、脉势软弱无力的特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409。
22.弦细脉的主病是
A.肝郁气滞 B.寒滞肝脉 C.阴虚内热 D.血虚肝郁 E.肝火挟痰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兼脉象主病的掌握程度。相兼脉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脉象相兼出现所形成的脉象。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弦脉”可见于肝胆病、痛证、痰饮及疟疾等疾病,“细脉”多见于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及湿邪为病。而“弦细脉”的主病应是两者的总和,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候。考生选“阴虚内热”者,忽略了其“内热”应伴随数脉的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861。
23.下列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
A.血少 B.气滞 C.精伤 D.血瘀 E.湿阻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脉象主病的掌握程度。涩脉以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为特征,临床上既可见于伤精、血少等虚证,也可见于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等实证。备选项中除“湿阻”外,均是涩脉的主病,故本题的正
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700。
24.《濒湖脉学》所载脉象为
A.16 种 B.24 种 C.27 种 D.28 种 E.32 种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著名诊法专著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脉学发展过程中,由于医生对脉象的体会及命名不一致,以致在不同书籍中对脉象数目的记载也不同。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 24 种脉象,《濒湖脉学》提出 27 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 28 种脉论述。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521。
25.阳盛格阴是指
A.真热假寒 B.表寒里热 C.热证转寒 D.真寒假热 E.表热里寒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寒热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的掌握程度。寒、热证之间的关系包括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及寒热真假。寒热错杂是指寒证与热证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具体可表现为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上热下寒及上寒下热等;寒证与热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寒极似热”(真寒假热)、“热极似寒”(真热假寒)。其中真寒假热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证候,是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外浮所致,因此又称阴盛格阳;真热假寒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证候,是由于邪热炽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所致,亦称阳盛格阴证。故正确答案是 A。
本题难度为 0.920。
26.下列哪项是阳虚证的典型表现?
A.神疲乏力 B.形体消瘦 C.形寒肢冷 D.舌暗脉细 E.大汗淋漓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阳虚证临床表现特征的掌握程度。阳虚证以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淡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表现,并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备选项中,“神疲乏力”为气虚的表现,“形体消瘦”为阴血不足的表现;“舌暗”为内有瘀血的表现,“脉细”可见于阴、阳、气、血的不足及湿证,“大汗淋漓”既可是热邪内盛所致,也可见于亡阴、亡阳;而“形寒肢冷”则是寒证的典型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C。
本题难度为 0.909。
27.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
A.神疲乏力 B.内脏下垂 C.少气懒言 D.头晕目眩 E.自汗
[答案] B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证候鉴别的掌握程度。气虚证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以神疲乏力,气短息弱,声低懒言,或面白少华,头晕,自汗,易感冒,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嫩,脉虚弱等为基本表现;气陷证是因气虚而升举乏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多由气虚证发展而来。其临床特征是在气虚证表现的基础上,出现久泻久痢不止,或胃下垂、脱肛、阴挺等内脏下垂的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B。
本题难度为 0.916。
28.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
A.发热恶风 B.皮肤瘙痒 C.半身不遂 D.四肢抽搐 E.咳嗽
[答案] C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六淫证候临床表现特征的掌握程度。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呛,气喘等;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风邪挟寒湿痹阻经络,可出现游走性关节疼痛等;风邪犯肺,导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可出现颜面浮肿,迅速遍及全身等。而备选项中的“半身不遂”多见于中风病,属于肝风内动,为内风的表现,故正确答案是 C。考生若选“四肢抽搐”,是忽略了该症状既可见于内风,也可见于外风。
本题难度为 0.380。
29.下列选项中,增收新药最多的本草文献是
A.《本草求真》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入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答案] E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掌握程度。清代本草的特色之一是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因此,清代的《本草求真》没有增收新药。明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纲目》载药 1892 种,新增374 种。唐代本草代表作《新修本草》载药 844 种,增收新药 114 种(另一种说法载药 850 种,增收新药 120 种)。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 种,增收新药 365 种。清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 种,增收新药 716 种。因此备选项中,《本草纲目拾遗》是增收新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故正确答案是 E。
本题难度为 0.427。
30.中药药性中,五味的确定是
A.仅从口尝获得 B.仅从药物疗效中推导
C.以口尝获得为主,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辅
D.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 E.从口尝、鼻嗅中获得
[答案] D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中药药性理论的掌握程度。中药五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五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人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由此可知,确定中药药性五味的主要依据是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故正确答案是 D。
本题难度为 0.668。
相关推荐:名师指点:考研中医综合统考复习四步骤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