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 理财规划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0考研答案
考研培训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名师指导 考研经验 考研大纲 考研简章 论坛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

陈先奎政治考前预测7套卷(4)

 

  32【答案要点】

  (1)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的基础,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我们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必须发挥而不能取消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中,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2)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成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否定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不是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当作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既定的基本制度基础上,而当作所谓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3)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不存在抽象的超历史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都与一定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相结合。上述观点实质上是否定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规定性。

  33【答案要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源于、开始于毛泽东。

  第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路,通过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提供了理论基础,开拓了科学道路,树立了光辉典范,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借鉴苏联的经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创造性地形成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论十大关系”等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误是在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参考的条件下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是难以避免的,而且同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历史借鉴。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于、成熟于邓小平。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对时代主题作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

  第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提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三,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被提高到新水平;

  第四,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道路等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系。

    四、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客观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不可确定的趋势。但是,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人们在工作中应该立足必然性,利用偶然性,通过偶然把握必然,使我们的行动更具自觉性。一方面,偶然往往是认识创新的向导,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因素,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应该在群众生老病死的大量日常特别是非日常的偶然事件中表现出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2)在2003年的抗非典斗争中,北京市、卫生部的领导之所以在领导最初的抗非典工作中犯了错误,政治上是缺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发热”现象所掩盖的非典死亡的意外的偶然现象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在哲学上,没有重视“发热”与非典死亡这种新的偶然,视之为无关紧要的纯粹的偶然性,没有立足必然,在“发热”非典死亡的偶然现象中进行对必然性研究的科学指导,缺乏以偶然为特征的危机意识。

  (3)后来党中央总结了北京市、卫生部处理非典偶然死亡事件的教训,高度重视并利用“发热”非典死亡这种新的意外的偶然性,自觉寻找非典发热死亡背后的“必然性”依据,重视、研究并且利用偶然,寻找并且把握了非典“发热”死亡背后的必然性规律,利用对非典死亡的必然性认识,指导抗非典斗争走向成功。

  (4)好的可能与坏的可能。在抗非典的危机管理的实践表明,危机管理中一般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即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危机管理或抗非典在哲学上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及时认识、控制坏的可能,把坏的可能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坏的可能向好的可能转化,使好的可能变成现实。

  【附题答案要点】

  (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二者都只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35【答案要点】

  (1)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政权建设理论的基本点,是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最大特点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联合政权。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正式提出了上述主张。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设想,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实践,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毛泽东关于政权建设的理论有一个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第一,在土地革命的前中期,即从国民革命失败到中共瓦窑堡会议前,各革命根据地的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是这种性质的政权,它的内容与目标是反对封建阶级和国民党新军阀。

  第二,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改变了对地主、富农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同时提出把工农民主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为了体现这一总的策略,在抗日战争中在党所领导的各根据地中实行了“三三制”政权,即在抗日民主政府的人员构成中,共产党人、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政权。

  第三,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各派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提出了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政权建设的理论。

  (2)演变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政权建设理论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演变,主要原因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其次是党的政权建设,也像其他问题一样存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一,在土地革命的前中期,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主要对象之所以确定为反对国民党新军阀,是因为国民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而投靠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成为了人民的敌人。

  第二,瓦窑堡会议改变了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主张。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三三制”政权,根本原因是“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5年的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为了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团结绝大多数人民共同抗日,所以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实行了“三三制”政权

  第三,在解放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他们主张建立独裁、内战“一党专政”的企图,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各民主党派要求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条件下陷于破产。在中国革命已接近胜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起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也随之成熟了。

  (3)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这是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

  第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对内镇压被推翻的反动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进行专政;也只有对敌人实行了强有力的专政,人民的民主权利才有保证。

  36【答案要点】

  (1)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提高,在优美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要求;

  第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粗放型增长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第四,增加国际竞争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仅是数量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科技和效率、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2)2004年我国经济过热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长期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第二,2003—2004年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超产发展,导致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效率低而又污染重。如果不转变这种以投资重化工业、资源和能源高消耗为经济增长特征的破坏性高速增长模式,我国的资金、技术、资源、能源、环境都必将难以支持继续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3)主要措施是:

  第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压缩重化产业的资金和信贷投放;

  第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第三,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耗对经济拉动作用;

  第四,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全面转变增长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第五,最根本的是要形成有利于集约型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提高科技贡献率;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形成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