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1考研成绩查询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北京领航考研政治最后三套预测题(三)


  

第三套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D 7.B 8.A

9.C 10.C 11.A 12.C 13.A 14.D 15.A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7.ABC 18.ABC 19.ACD 20.ABC 21.CD 22.ABCD

23.ABCD 24.ABCD 25.ACD 26.ABC 27.ABCD 28.ABCD

29.ABCD 30.ABCD 31.A

BC 32.ABCD 33.ABCD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类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在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的自觉能动性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2)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客观规律只是在总体上、长远趋势上决定历史进程,规定人的活动的大致范围和可能性;而历史活动的具体内容,把可能性变成现实,则取决于活动着的人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它只能在客观规律所提供的可能性范围内进行,并与主体形成的素质密切相关。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这是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正确选择。循此前进,是一定可以大有作为的。

35.【答案要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央的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宪法修正案对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的明确,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得以日益改善。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如今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劳动力的70%以上也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实践证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若干意见》。

(2)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1)放宽市场准入,公平待遇。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在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

2)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各类银行信贷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力度,开发适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3)加大对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4)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准入规定,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6)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政府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7)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这一论断是对传统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传统理论认为,构成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成分只能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理论认识下,我们一直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定位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地位,把它们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以外的经济力量。由此导致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中,难以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摆到正确的位置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实现的,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一点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一致的。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结果都反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把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36.【答案要点】

(1)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一开始就重视在城市中开展工人运动,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3)在如何从中国社会特点出发,处理好吸收工人之外的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与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系问题上,党内曾经存在严重分歧。党内那些只靠书本和外国党的经验来决定我们党建设的领导人,在党员的社会成分问题上犯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单纯地从党员的社会成分构成来判断党的性质;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大量发展党员,就会改变党的性质,就有使党变为“小资产阶级农民党”的危险,结果使党犯了严重的关门主义错误,使党在狭隘的小圈子里苦斗,难以肩负历史的使命。

(4)毛泽东在1927年后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正确对待和解决了在农民中大量发展党员的问题,提出了从政治思想上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而把他们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重大任务,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建党思想。

(5)1937年抗战爆发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紧紧抓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从秘密状态走向公开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将一切愿意为党的纲领而奋斗的积极分子和群众领袖特别是大量优秀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创造了整风这种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巩固,成为争取抗战乃至整个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6)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党的成分构成与党的性质的辩证关系,科学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如何发展和壮大党的队伍,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的问题:①反对党员成分问题上的“唯成分论”,把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来自知识分子,甚至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大胆地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壮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使党真正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②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将全体党员,特别是来自农民等其他阶级、阶层的党员的思想提高到无产阶级思想的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其指导下制定的纲领、路线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要求全体党员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从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使党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7.【答案要点】

(1)中国的民主与其他国家的民主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维护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是十分有效的民主,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有限的资源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发展必需有长期战略和连续性的政策,中国的民主制度,可以保障这种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因此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

(2)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很成功,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说法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

多年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直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并促进和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的民主政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过去不到3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部委就为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制定、修订和颁发了30多个文件、决定、法律和法规。

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持有偏见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以西方的民主标准来衡量中国,对中国蓬勃发展的民主政治建设视而不见。中国在过去20多年里保持了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若在没有民主的专制制度下,这样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3)材料3中这段话是中国民主观的集中表述,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真正的民主不在于其外在形式,而在于是否符合国情,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只有能够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民主,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原则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适应了国家发展的要求。

38. 选做题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

(1)第一,材料1说明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这表现在:200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 75万亿美元,占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0%;美国军费开支最多;美国科技实力也很强。“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仅在伊拉克,美国就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多数国家不赞成美国搞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美国的盟国也有不同意见。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日本除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债权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第二, 当今世界上的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

(2)第一,材料2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材料3说明了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

第二,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和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张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而关键在于每个发展中国家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的成功经验就是坚定贯彻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方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第一,材料4说明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竭力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这是对别国人权的侵犯,违背了民主潮流,也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第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专指社会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政治、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在国际政治中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化。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2)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国际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3)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一方面,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可以控制和干涉别国的内政。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①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7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政府在国际经济领域直接出面,在推进市场开发、贸易保护和经济协调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②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仍有活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发展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科技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③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⑤掠夺了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破坏作用。

①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了世界范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导致的阶级对抗和频繁的经济危机,也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愈具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就愈广泛、愈严重。无论是阶级对抗还是经济危机,又都是逆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动的,从而对这一进程起着阻碍、破坏的作用。

②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伴随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愈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凭借它们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依靠它们主导的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国际生产关系,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红利”;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从20世纪30年代,富国和贫国的收入差距从30倍猛增到60倍,到了90年代,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民生总值每日近100美元,而最贫穷国家每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0美元,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分化的趋势也在发展中加剧。目前美国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还多。

③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难以调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加深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加强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的依赖性,发达国家的再发展及其发展速度日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极大地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展到全球各地区的同时又使经济危机更具有全球的规模,材料所举的战后一些世界性经济危机如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结构性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全球经济无计划调节密切相关。

(3)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在经济、政治上的稳定,这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一个原因;但是,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成长。①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必将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取代资本主义准备日益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每次飞跃,都在为社会进步创造更为充分的物质基础:③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将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准备日益完备的条件: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劳动条件、社会地位的改善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工人阶级成为更加理性和逐步觉悟的社会力量,从而最终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抉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