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1考研成绩查询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任汝芬:07年考研政治马哲原理冲刺模拟试题

来源:新东方 2007-1-10 21:10:08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7. 答案要点:

   (1)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个著名的命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有其合理性。因为这个命题说明灾祸与幸福的相互依靠、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老子的命题只看到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事实,没有注意到条件在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祸与福的转化是要有条件的。另外祸与福的相互转化只是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一种表现,祸由小祸到大祸、福由小福到大福也是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表现。如果仅停留祸与福的来回转化,缺乏进取的精神,则是循环论的影响和表现。

   (2)这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知行观。其哲学含义是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才能使人们的意图获得成功,事情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力行,实践能使人的认识获得客观效果,而认识本身则不可。上述观点说明:在知与行的矛盾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知行统一的基础。但也要注意,王夫之的观点还停留在朴素唯物主义阶段,还不是科学的知行统一观。

   (3)这个命题是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某种重民、贵民的思想因素,它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提醒劝导统治者:民既可以拥戴帝王、君主,服从统治,也可以造反、推翻统治。这对于统治阶级推行开明政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的剥削,维护统治阶级的秩序具有积极的合理的作用。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个观点全面的解决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试题的命题是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它以承认统治和服从关系的天然合理为前提的,这种重民、贵民的思想萌芽并未超出英雄史观的范围。

(4)这是中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观点,强调王者之言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王者之言要谨慎,这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落后的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任何历史人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发挥积极的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命题夸大了社会意识和帝王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8. 答案要点:

(1)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制约,共生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基本领域包括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实践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内容。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人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发生的,特别是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

9. 答案要点:

(1)命题的前提正确,推论错误。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的命题,主要是指社会发展同自然一样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有规律的过程,人们可以用精确的眼光加以考察。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是由人创造的,社会的发展都是人的自觉活动所推动的。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觉活动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则是形而上学观点。

(2)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社会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依靠人们的自觉活动来推动,对某一社会形态人们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人们决不能违背社会规律、不受社会规律的约束而自由选择。

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因此,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认为可以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0. 答案要点:

(1)人类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人类物质生产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发展的决定力量,也就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

命题否认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创造者和主体的地位,夸大意识的作用,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群众史观否定了一切夸大个人作用、抹杀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英雄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是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限制和约束的,是要受到人民群众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自身的素质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和约束的。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通过人民群众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其中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增长速度)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人口因素的合理与否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是人口众多,当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人的数量。众多素质不高的人口恰恰成了加速社会历史发展的阻力。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增强人民群众的素质。命题的结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

陈先奎:2007年考研时事政治冲刺高分背诵版

密押:陈先奎200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政治分析题终极预测     时事政治必考100题预测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