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
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
||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
||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
37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材料1】
2003年,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至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2003年的粮食产量4307亿公斤,比1998年的5123亿公斤减少了816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8年的412公斤下降到334公斤,达到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供求关系趋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在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的基础上,2004年头2个月占全社会投资八成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猛增53%,超过了经济全面过热的1992年,钢铁投资的增幅更是飙升到202%。
投资膨胀造成煤电油运供应紧张,拉动了基础产品价格上涨;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引发了粮食及相关副食品价格攀升。两者相互作用,使通货膨胀率不断逼近5%的“警戒线”。
【材料2】
为了防止粮食大幅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造成经济大起大落,中央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控速降温”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在信贷手段的运用上,从源头上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加强和改善信贷管理,加强窗口指导;在投资手段的运用上,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入;在价格杠杆的运用上,突出价格信号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在重要商品总量平衡上,加强物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坚持依法行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材料3】
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保持了超过9%的经济增长率;二是扭转了粮食生产连续下滑的趋势,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呈平稳回落态势,一些过热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抑制。四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五是实现了将物价涨幅控制在4%以下的目标,避免了城乡居民难以承受的高通货膨胀;六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就业和再就业不断扩大。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中央做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决策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2,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3)结合材料1、2、3,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意义。
【答案要点】
(1)这一轮宏观调控针对的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及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增大的问题。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在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灵活性,以避免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过大带来的问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包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两个方面,两者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推进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38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材料1】
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工作午宴上指出,我们将通过改革逐步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这要一步一步推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材料2】
2005年6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上,明确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材料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布公告: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材料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不是跟别人商量的结果,是中国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改革需要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自主的决策。考虑的基点是改革的需要、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
【材料5】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总体处于上扬态势。
结合材料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针。
(2)结合材料,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
(3)联系材料,谈谈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要点】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汇率杠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通过汇率变动,将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的预定轨道,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方针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二是要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根据这一方针,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了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主动性,就是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符合中国根本利益,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对宏观经济、企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总体上是有利的。从长期来看,它有利于逐步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有利于中国实现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优化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会给国内一些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短期内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但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
39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的垄断与竞争机制【材料1】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自然垄断业务要进行有效监管。
【材料2】
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十一五”时期,我们应当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材料3】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说明在垄断性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理由。
(2)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具体措施。
【答案要点】
(1)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垄断排斥竞争,它往往使垄断行业和企业丧失内在驱动力,难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和挖掘潜力,从而不利于提高全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
(2)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公平待遇。
①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
②是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各类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③是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
④是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业。
⑤是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
⑥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相关推荐:201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