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是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又一新的战略性部署和要求。
请回答:
(1)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
(2)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
(3)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举措)。
答案要点:
(1)①又好又快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好”与“快”,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③又好又快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把“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现实要求;④又好又快是要防止和克服单纯追求高指标高速度;⑤又好又快是要防止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2)①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在新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②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③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效应对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
(3)①在发展观念上,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②在体制机制上,围绕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③在发展方式上,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④在社会建设上,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为突破,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
36(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请回答:
(1)三次历史性转变发生的标志。
(2)三次历史性转变的重大意义。
(3)如何客观评价后面两次历史性转变所取得的成就。
答案要点:
(1)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第二次转变。从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就不停顿地向社会主义转变。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在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第三次转变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是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必然结果。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首先应看到,前30年为后30年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不能离开前30年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和巩固了新型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没有前30年奠定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创造的物质条件,就不会有后30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
同时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30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7(1).材料1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材料2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坚定的信念迟早会开花。健康的花朵终究会结果实。成熟的果实必定会孕育核或籽……有了信念,枯木逢春会萌发新的枝干。有了信念,落叶树越冬会重绿。有了信念,灌木不再匍匐在地。有了信念,苗木将长成大树。
材料3
人在希望中长大,假如五十而不死,还是要带着希望走完那所剩不多的生命的旅程。站在五十的记忆点上,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会吃惊,也会懊恼,自然更多惭愧。路不平坦,我们这一辈人本来谁也不曾走过平坦的路,不过,摸索而碰壁,跌倒了又爬起,迂回而再进,这却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经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2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关系以及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3)为什么说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答案要点:
(1)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理想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为人指明奋斗目标方向。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当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发生)中突的时候,个人理想应该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使自己的个人理想和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统一,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①理想和信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②理想信念的作用有: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3)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37(2).材料1
2009年,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当中出现了一股“村官热”,成千上万满怀激情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村官”选聘,一些地方出现了十几名甚至上百名毕业生竞聘一个“村官”岗位的现象。大学生“村官热”,既反映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把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去拓展人生的境界,实现人生的价值。
材料2
2009年5月2日,在五四运动90周年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大学生亲切座谈,勉励大家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请回答:
(1)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为何严峻?
(2)高校学生应该如何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3)为什么党中央鼓励大学生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呢?
答案要点:
(1)①从根本上说,就业难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也就是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长期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原本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②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除了供求总量上的矛盾,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也就是说人才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之间存在“错位”。一方面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很多行业却没有大学毕业生去工作。③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也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2)①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面对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应该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树立“先工作、后工资”的观念,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适当放低薪酬要求;树立“重事业、轻地域”的观念,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②自主创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自主创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就业方式,也是高校毕业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③练好“内功”,增强就业能力和本领。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基层、农村和边疆的发展繁荣。面对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在基层、在农村、在边疆,那里最需要人才,最有利于大学生脱颖而出。
38(1).材料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则受其益;用得不好,则受其损。问题的关键是要全面地看待这种趋势。
材料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它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也凸显了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面临新的挑战。
请回答:
(1)这次金融危机所凸显的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挑战。
(2)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全球化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答案要点:
(1)这次金融危机凸显出的经济全球化面临新挑战有:①金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便捷,进一步刺激了国际金融交易的发展。这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监管难度,使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和破坏程度大大提高,并且给国际金融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②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一些国家的利益群体片面地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和消极后果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与开放贸易政策。为了使自己尽快摆脱金融危机,一些国家纷纷调整国际贸易政策。社会和民众反对经济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呼声增大,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③民族国家遇到更大挑战。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国家独立自主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能力,原来一国范围内实行的政策措施很可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不同程度的介入干预。④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社会、文化交往更为频繁,相互依存空前密切。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任重道远。
(2)举措:①改革国际金融机制;②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平交易;③发挥跨国集团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④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等等。
38(2).2009年11月15日到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奥巴马访华期间访问中国北京和上海,期间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双边会谈。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请回答: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原理分析中美关系的特点。
(2)美国最近三届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定位。两国发展定位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3)新时期我们如何发展中美关系。
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要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双赢和进展。
(2)克林顿时期中美关系的定位是“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小布什时期中美关系的定位是“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奥巴马时期中美关系的定位是“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这一转变说明: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双方都非常重视与对方的战略关系并正在逐步密切和加强这一双边关系。
(3)①持之以恒增进中美战略互信。信任和合作是新时期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唯一可行途径。②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和其他各级别对话磋商。③加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④继续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⑤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