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5】(2009年第4题)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答案】C
【解题思路】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所谓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
【考点链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如所谓理性、自由等;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具体地历史地认识人自身及其活动具有方法论意义,也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正确道路。
【例6】(2009年第20题)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答案】AB
【解题思路】华罗庚的话体现了两点深刻含义,一是把自己的生命融汇在人类生命之中,这样就能自觉地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统一起来。二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科学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这就从根本上提升了人生境界,达到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由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认定本题的A、B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而C、D两项则是与华罗庚这段话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截然相悖的。
【考点链接】如何理解并实现一个人的个人价值,这是哲学人生观、价值观中的重要问题。个人价值内在地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作为主体,体现自我价值,表现为自我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人又作为客体,体现社会价值,表现为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的这两个方面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例7】(2008年第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所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理解,所不同的是在于其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一是从总体上提出问题,即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捆梆在一起,要求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括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在哪里;二是从根本上提出问题,即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根本区别的关键所在。按照这种设问的要求,仅仅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或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即选项中的C,B两项,显然是不够的。因为C项虽然能区别于唯心主义,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而B项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重要之点,但又不能与有的唯心主义如黑格尔哲学相区别。至于A项,坚持人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但承认人的主体地位也并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考点链接】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需要作深层次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的理论成果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形态,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主要缺点在于,它们都不懂得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正是这一共同的主要缺点,在近代哲学中造成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在旧唯物主义哲学中又形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事物、现实当做实践去理解,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又避免了唯心主义的抽象性,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彻底、科学的哲学体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例8】(2008年第2题)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关键是要了解时间相对性的准确含义,搞清楚时间相对性与时间客观性、绝对性、一维性以及有限性等等之间的区别。该题以自然科学研究的实证材料为背景,考查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时空观中的时间。选项中D项是时间的特点,但不是本题考查的角度,因此排除。本题主要从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考查,A、C两项是备选答案,从所给材料“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中可以直接判断出C项正确,而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显然也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B被排除。
【考点链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形态、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
【例9】(2008年第18题)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引用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的一句话作为题干,要求指出在备选项中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一致的名言。这种命题方式的特别之处在于,要求明确题干中话语的哲学含义,然后要求理解选项中各个名言的哲学含义,最后将两者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内涵上的一致之处。备选项的A项,是我国宋代诗人陆游的一诗中的两句,该诗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项是孟子说的话,原话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惠兹里特的话可以说是对孟子这一名言的一种解读。C项则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一句有名的话,它说明理性认识对于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它与惠兹里特的话旨在强调感性实践经验对于理性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正好相反,在内涵上不相一致,故不在选择之列。D项是黑格尔一段话的浓缩,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引了这段话:“正像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这里强调的是人生的阅历经验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正好与题干中惠兹里特的话相一致。
【考点链接】在认识论中,与认识和实践这一基本关系相联系但又有区别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亲身体验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种形态、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是不可缺少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要发展到理性认识。与此同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亲身参加实践结合起来,缺一不可。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