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篇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本题难度系数为0.55)
(1)司马迁指出历史上的不少重要著作,是“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原理来分析该说法给予我们的启示。
(2)司马迁在文章中指出,《史记》的创作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以“成一家之言”。试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合理之处。
【答案要点】(1)在人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狭义的非理性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本能等,具有自发性、非逻辑性。它对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发动与停止、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精神动力的作用。广义的非理性还包括人的灵感、顿悟、直觉和幻想等,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心理品质,其作用是借助少量事实,通过创造性联想而快速完成对问题的解答,使认识实践活动发生非逻辑的跳跃式上升。它对人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直接的推动促进作用。
司马迁的论述,指明了某些人可能在困难的条件和逆境中,激发出其积极的非理性因素。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强烈的使命感、直面困难的勇气,并通过勤奋的实践活动,创造出优秀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成果。这就启示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理性因素的作用,又要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来促进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发展。
(2)司马迁历史著作创作具有“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以“成一家之言”的辩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收集、整理、归纳,上升到对历史发展规律和本质的总结,这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和规律的辩证认识过程,具有合理性。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迁还强调了以全面的观点看待历史,强调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和搞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的重要性,这也符合辩证法的观点。
司马迁的这种做法也朴素地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实践是“成一家之言”认识成果的基础,而认识的结果和理论也指导着实践过程。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这种做法也强调把各种关于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经验,通过总结归纳,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以理性认识来指导收集历史事件的实践和感性经验,这符合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司马迁的这种做法朴素地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提示】本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点有:非理性因素认识在实践过程中的作用的原理;辩证法的现象与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原理、全面看问题的观点;认识论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本题采用古代典故文章内容来设计出题,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分析题中多有出现,如03年第34题的“伯乐之子相马”,05年第31题的“许衡不摘道旁之梨”,06年第34题的“石兽逆流而上”,09年华佗的中医治疗方案。这种情况在今年的分析题中非常可能出现,考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一:①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②(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
——摘自****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③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
材料二: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认******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③现在就全国看来,农****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④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1939年12月)
请回答:(本题难度系数为0.5)
(1)分析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2)阅读材料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3)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答案要点】(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原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在材料二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提示】第一问涉及材料一,要求考生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相对独立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便是近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不平衡。资本主义的不发展,中国的长期封建割据状态。
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实质。仔细阅读材料二就会发现,材料二中的①、④是城市中心论,②、③是乡村中心论。两者分歧的实质是如何对待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是教条主义还是从国情出发。
第三问涉及三则材料,要求考生总结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及这一道路的基本点。首先要明确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一道路的客观依据是第一问的概括,即中心城市是敌人统治的重心,广大的乡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一道路的基本点是将党的工作中心从城市转移乡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发展道路。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